北国氏族之女
北国之秋住家乡
明日天寒地冻
日短夜长
路远马亡
——《枫》 海子
或许因为出生在冬日,唱着“飞去热带的岛屿游泳”,身体却诚实地年复一年奔向北方。今年,我的农历生日与雪姨的阳历生日完美重合于平安夜这一天。我们选择来贝加尔湖旅行,以此度过我们的24岁。
01 伊尔库茨克
壹 · 云上
贝加尔湖坐落于东西伯利亚南部,位于俄罗斯布里亚特共和国和伊尔库茨克州境内。我们乘坐周六的海航,2.5小时抵达伊尔库茨克州首府,伊尔库茨克市(以下简称“伊市”)。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贝湖初相遇
伊市机场
在机场看书的小姐姐
伊市候机厅窗外
贰 · 东正教
这个时间来俄罗斯度假,一定程度上也是为了体验真正的圣诞节。然而对宗教所知甚少的我们没想到,俄罗斯以东正教为国教,而东正教采用儒略历,比公历晚13天,因此公历1月7日才是他们的圣诞节。
喀山教堂
我国以新教居多,教堂风格相对简约淳朴;东正教教堂则带有浓郁的拜占庭风格,其特点便是白金色的十字架和葱头式圆顶。
此行参观的喀山教堂、东正教堂不仅外观宏伟、色彩艳丽,内饰更是金碧辉煌——巨大的蜡烛吊顶悬于其上,纷繁复杂的壁画与雕像星罗棋布。
仰望一幅幅壁画,耳畔响起一位曾信仰基督教的朋友背过的《圣经》片段:
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爱是不嫉妒,爱是不自夸,不张狂,不作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处,不轻易发怒,不计算人的恶,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爱是永不止息。
耶稣光
我们抵达时正是下午3点,阳光直穿窗户,形成一道道光路,笔直打在祷告台上。祷告者虔诚而肃穆。
喀山教堂外的行乞者,会对中国游客说“你好”
东正教堂
超市出口处的扭蛋机、糖果机与宗教箱
叁 · 伊市
逾三百条河流注入贝加尔湖,只经这条安加拉河流出。安加拉河流经伊市,最终汇入北冰洋。
安加拉河岸
偶遇一场婚礼
酒店雪景
没有梦想的鱼
02 利斯特维扬卡
贝加尔湖的经典景点是奥利洪岛的蓝冰与气泡冰。蓝冰在每年2月底~3月才能看到,而且12月底只有南线结冰,所以此行我们未上岛,只在利斯特维扬卡镇(简称“利镇”)欣赏贝加尔湖的风光。
壹 贝加尔湖
贝加尔湖形成于约2500万年前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相互碰撞后的强烈地震。不仅拥有“西伯利亚明眸”之称,还喜提世界上最古老的湖/世界第一深湖/欧亚大陆最大的淡水湖等称号。其储水量相当于北美洲五大湖水量的总和,占全球淡水总量的20%,可供世界上所有人饮用50年。
“贝加尔湖”是英文“baykal”一词的音译,意为“富饶的湖泊”。我国史书中最早可在《汉书·苏武传》中见到相关记载,那时它被称作“北海”,受匈奴控制。唐代、元代曾属我国,清康熙时期划归沙俄。
更为我们所知的,是李健男神那首带有俄式风情的华语歌《贝加尔湖畔》。「春风沉醉」「绿草如茵」「冰雪纷飞」「月光如水」,每一幕都好美。我们用两日半的时间流连于贝湖,有幸见证她的阴与晴、日出与日暮。
曾经想过,如果我能拥有一场婚礼,就用《贝加尔湖畔》作为bgm吧。
“你清澈又神秘 像贝加尔湖畔”
贰 冰潜
两年前雪姨送了我一个特别的手账本,用来记录100个心愿。这次旅行,我们原本是想在生日那天一起打卡第一项冒险——冰潜,然鹅出发前3天被冰潜店的邮件告知:“Unfortunately, lake Baikal is not frozen yet”。于是冰潜变为“冰(凉的水里)潜”
那天的气温达到零下22度。通过手语和有道翻译,教练教会了我们简单的手势交流方式和呼吸方法,还帮我们挑了一套穿起来很像死侍的红色干式潜水服(简称“干衣”)。
潜水衣分为干衣和湿衣,两者都是为了减缓潜水者体内热量流失的速度。湿衣用一层橡胶做到这点,而干衣则是用空气隔绝潜水员和海水,密封性更好,且可以穿着毛衣/抓绒,适合冷水域。此外即使是冰潜,水下温度也恒定0度左右。总之,潜水者可比岸上的亲友团们暖和多啦!
冻惨了的亲友团
冰潜的下水方式非常酷——教练会在冰面上砸出一平方面大小的冰窟窿,冰潜者从洞中潜入。我们稍微逊色了些,直接通过梯子走进水中。由于太冷,我的手套总是粘在栏杆的冰上,这才相信,“东北栏杆是草莓味”的笑话是真的!
网上的攻略说,教练会在我们身上系根绳,以此保障安全。我们这次潜水就更简单粗暴了,教练一手拎着我前进,一手用录像机录像。(可能因为我不会游泳吧 🤷♀️)
我潜水时已经接近5点,太阳落山,水下光照不足,只见到一些植物。在我们之前潜水的姑娘不仅见到破旧的铁锚,还在水下抓到了一只小虾。
(但是发朋友圈的目的达到了!
得知当日是我们的生日,教练多送了我们各两杯伏特加。号称从未醉过的楠哥(因为很少喝酒)第一次体验了酒醉的滋味。据说回去路上由于太过热情地拥抱路边的雪人,把雪人都抱塌了。在此实名感谢参观冰潜的吐槽大会亲友团,尽管第二天得知,他们趁我熟睡到处模仿我可爱的醉态🤷♀️。
03 楠哥与雪姨
咦 好像还没有正式介绍雪姨呢。
楠哥不是哥,雪姨也不是我姨。楠哥认识雪姨是在15岁,刚上高一,还沉浸与好朋友们分离的痛苦里,以为接下来的3年都不会再有快乐。但还好,我们遇见了。
在那个倡导封闭、压抑自我的环境里,我们尽可能地创造自由,把一个个灵感变为现实。我们成立古筝组合,穿着桔梗的cos服弹奏《洞庭新歌》,又在第二年找到更多小伙伴成立民乐队,在元旦晚会表演、在街头卖艺。
毕业后我们合住,一起玩烘焙、健身卡、刷爆信用卡(只有第三项坚持了下来),一起养猫,与有趣的室友们围炉夜话,分享每一阶段的困惑、烦恼和喜悦感动。
有时候会很害怕,担心像齿轮一样卡在社会和生活缝隙里的自己,不好玩,不敢冒险,不酷了。
还好有彼此相互鼓励,永远永远不许丧失勇气,永远去做最想做的自己。
去拥有最精彩的生活和最遥远的梦想,即使明日天寒地冻,路遥马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