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记|阿里南线(三)

第三日

        一早起床,出发,刚出县城,就翻了座山,天还很凉,恍如深秋。今天要从萨嘎县赶到冈仁波齐峰脚下的霍尔乡。

       沿途的河岸上偶尔会遇到土坯房屋的废墟,虽然司机师傅以及一车的人都告诉我这些只不过是当地居民废弃的房屋,但我总觉得这些都是什么”遗址”,不然为什么修在地势那么险要的地方?为什么都长得那么像哨卡?廓尔喀入侵西藏时会不会就是沿着这条路打过来的呢?这些真的不是清军的军事要塞吗?虽然满腹疑惑,但也没有追问下去。

       一路前行,我们到了雅江源。雅江源是一片巨大的沙漠湿地,湿地的尽头就是印度。因为下过雨的原因,沙丘湿润而坚实,我们并不费力地爬上沙丘,眼前豁然开朗。雅鲁藏布江在离公路很远的地方静静地流淌,雨水汇聚到低处形成水洼,水洼周围隐隐泛着青色,高原强烈的阳光洒下,将四下照耀的十分透亮。在青藏高原能看到沙漠让我很是惊讶,联想到青海湖边也有一大片沙地,引起了我的好奇。后来查知,是因为冬季水位下降,江底的沙子露出,被风吹到岸边,长年累月,形成这片沙地。

       群山后边的乌云蠢蠢欲动,感觉随时会漫过来,因为今天的景点都是自然风光,我有一些担心会下雨。

        继续前行,途径加油站加油,旁边的中巴下来了满满一车外国人,吓了我一跳,不过想来这应该都是去冈仁波齐朝圣的吧。一路上看到了越来越多这样的蓝色小中巴,都装扮的花花绿绿。据师傅讲这也是阿里南线的独特景象,前些年来朝圣的印度人还会自己带炊具在路边煮咖喱吃。

       下午,我们到了日喀则与阿里的交界,公路上建有拱门,欢迎远道而来的游客们,跨过拱门,我们终于开始了名副其实的“阿里之行”。开出拱门不远,翻越了阿里境内的第一座山,又前行不知多久,一片蓝色在公路的远方逐渐变大,我们终于到了玛旁雍错。

       从地图上看,玛旁雍错、拉昂错、冈仁波齐峰鼎立在国道两旁,两湖之间又隔一条路桥相望,陆桥上有公路通向普兰县城,那里有普兰王国的遗址。相传,宗喀巴大师在此地修行时将湖水劈为两半,一半给神仙居住,成为圣湖,一半给百鬼居住,成为鬼湖。回来之后,我又查到了一大堆更古老,更玄幻,来自各个宗教各个教派的关于玛旁雍错的传说。我们没有进入玛旁雍错的景区,而是沿陆桥行驶远观圣湖。在路上远远地望向冈仁波齐峰那边,山上乌云密布,如同黑夜,众多雪山都掩藏在乌云之中,不知道哪一座才是本尊。师傅说这条旅游线路一共会三次路过冈仁波齐峰,至于能不能看到雪山全貌就全凭运气了。

 

 

 

      途径一座小寺,我们进去游览,像这样的小寺,围绕圣湖还有很多座,据说为了修建他们还产生过教派的纷争。小寺修建在一块通体红色的巨石之上,上去的台阶还没有修好,一条陡峭的泥土路一直通到顶上,路边还有许许多多的小玛尼堆,有的已经倒塌湮没在碎石之中,只能分辨出一个石基。我们小心翼翼的往上爬,一是怕在海拔4500米多的地方一个起猛缺氧摔倒,也怕没分清碎石和别人搭好的玛尼堆,不小心踢倒。寺庙很迷你,印象中,小院里好像只有一间大殿,从里边飘出浓郁的酥油香。

 

 

        从小院后门出去面朝圣湖一侧,裸露的巨石上有几座碎石堆砌的巨大玛尼堆,通体红色,上边交织着一层又一层的经幡,站在玛尼堆之间,可以俯瞰玛旁雍错。天空中云层增厚,只剩下几抹蓝色,远处的群山之中更是下起了雨,云彩倒映在湖面上,湖水也暗淡下去,像素色的磨砂玻璃。这里离湖岸还有很远一段距离,远远地能看到湖边有村落分布。拍照时,我们偶遇从印度来朝拜的国际友人,据他讲,他用了三天时间绕湖转了一圈。

        从小寺下来,继续驱车前行,到了一处距离湖边极近的地方,紧贴湖边有供朝圣者转湖的土路,形形色色的朝圣者步履蹒跚,心怀虔诚的绕湖行走。挂着经幡的铁丝网将公路和土路隔离开来,旁边有人看守,只要跨进去,就要补交门票钱。隔着铁丝网虽然可以看到完整的湖面,但放进相机里,却发现这个距离恰倒好处的把湖面压缩成了一条蓝线,完全拍不出感觉。

       我们又一路驱车来到拉昂错。可能因为在藏文化里是“鬼湖”,所以也没有多少朝圣者会来这里,只有我们这些游客,抱着“来都来了”的心态过来看看。车开到离湖边老远的地方就停下了,再里边是松软的沙地,寸草不生的地上泛着白色的盐碱,搞不好轮胎会陷在里边。

 

 

 

       下了车,看到远处的湖面波涛汹涌,喑哑的浪花声乘着凛冽咸涩的湖风吹到耳边,像封印在地狱中的群魔百鬼嘶哑的低吼,湖对岸纳木那尼雪山山顶的白雪在云中忽隐忽现。一深一浅的在大风中往湖边走,跳下一米多高的天然湖堤,来到水边。汹涌的波浪裹挟着枯枝与水草拍打在岸边,黑色的湖水映射着夕阳的余晖,让人悲从中来。两湖虽然相距不远,却一个是淡水湖,一个是咸水湖,虽然我很想尝一口验证一下,但一想这里怎么说也被叫做鬼湖,还是算了吧。

       回到霍尔乡,收拾好行李,我们在“酒店”旁边找到一家东北大馅饺子,跟老板娘聊天,得知他们是从佳木斯过来的,离家这么远,真的是非常不容易。饺子端上来了,并没有想像的那样“薄皮大馅”,老板娘说这盘饺子是高压锅压出来的,做得太大会煮不熟。想点一盘锅包肉换换口味,她也非常实诚的告诉我,这个海拔肯定做不出家里的味道,让我别点了。吃完饭,外边黑透了,伸手不见五指,摸索着回到“酒店”。这里海拔也有四千多米,屋里很冷,要插电热毯才能入睡。

 

怕冷的

放射二班

 

 

 

postid
231293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