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安第斯山从南向北飞往卡拉马,飞机右侧的窗口可以看到雄壮的安第斯山脉纵横延伸,山顶因高度和朝向不同,积雪有薄有厚。
这条街就是圣佩德罗小镇最繁华的街道,基本上每个来到小镇的游客都会光临此街,要么吃饭、要么购物、要么报团,要么集合,在这条街上可以找到你需要的所有商品和服务。在圣佩德罗待的这几天,我每天在这条街道上来来回回得有十次。这条街道白天人来人往,晚上却也依然热闹喧嚣,九十点依然人头攒动。整个沙漠地区的房屋似乎都是这样低矮,不知道什么材质的泥土或岩石搭建,如果外面没有被涂成白色,则会展现出原始的黄土色,完美滴融入四周单调的色彩中当我们差不多逛完了街上的每个店铺后,发现所有店铺都出售着基本相同的手工艺品、纪念品。逛的人多,买的人少,也不知道这些已经蒙着灰尘的纪念品都去卖给谁,而众多店家又如何靠出售这些商品维持生计。我现在已经过了买形形色色纪念品的阶段了,以前买回来就发现摆着落灰,存着占地方,颇为鸡肋;加上很多地方的小商品都是made in china,比如去年我就在西班牙塞维利亚买了条made in china的围巾。每次打开万能的淘宝,我就觉得可以买到全世界。
镇上唯一的一个小广场,西侧是教堂,北边疑似“市政厅”,南面是一排咖啡馆和餐馆,很多人坐在遮阳伞下吃着饭、喝着咖啡,东面是一排商铺。在欧洲见过太多教堂、高大雄壮的、精美细腻的、各种风格的、各种特色的,应有尽有,如此简明扼要的倒也少见,加上这是在南美的土地上,我倒是好奇想看看有什么不同。没想到果然有一些本地化的改进,天主教的玛利亚之外还有一个本地的神灵。你看,连宗教想在一个地方发展都要进行本地化改造,何况不具有洗脑功能的商品。离开小镇的当天,因为还有些时间,在小镇中心的几条街道已被我反复逛了很多遍的情况下,我溜达着往外围拓展了一圈。周围各个方向都有一些工地,除了修路应该就是挖矿。
行车途中,偶尔会停留一两个小村庄。村子里也很少看到本地人,只是有些房屋建筑提示着这里是人类的聚居地。
这个土房子是个历史悠久的教堂,导游说只有地面仍然是当年的遗留,地面以上的部分都是后来重建的,但我感觉这个重建也可能是挺久之前了吧沿途的另外一个小镇,小镇中心的一个钟楼,如此斑驳,想必岁数也不小了吧。小镇上除了老人和小孩,鲜能看到年轻人。正当我在烈日下无处躲藏准备找个阴凉休息一下,碰到了这对开车夫妇,女的刚下车在开门,这现代化的车和这古老的低矮房屋似乎有些违和。这家Adobe是Lonely Planet上推荐的餐厅,还有一些中国人在游记里也摆拍推荐过,不过我吃完觉得这是什么鬼,完全不值得推荐,又贵又一般。比较我们后续吃过的几家餐厅,味道完全不比这家差,价钱却只有它的一半。lonely planet以及猫头鹰上大部分都是外国人给的评价,我一个美食砖家朋友说随便给歪果仁点吃的,只要不是苦不堪言,他们都会评价“yummy….delicious…..”,但穷游上那些推荐这个餐厅的文艺青年让我觉得以后摆拍的文艺青年的评价也要谨慎对待。久闻智利的pisco sour大名,于是在当地吃的第一餐就点了一杯,一杯下肚我就晕晕乎乎了,坐在那就有点行动迟缓了。糟糕的Adobe里竟然四五十块一杯,比我们后来在超市买的一瓶都贵。可能因为大部分时间小镇都是炎热的,只有冬天的夜晚才显得与大部分时间不同,这里的餐馆多半是露天和室内结合,没有一个完整的可以保暖的封闭空间(不过歪果仁冬天也经常坐在室外喝咖啡,他们似乎并不太在意就餐环境是不是一个封闭的暖和的空间)。所以,值此时节,餐馆在晚上都会燃起一摊篝火供吃饭的客人取暖,大家也都是全副武装地坐在餐桌边享用谈不上美味的食品。一般还会有乐队表演助兴,这些乐队貌似会逐个餐厅挨个表演,每次表演完会希望客人给一些小费。看看上面这些饭菜都是些什么乱七八糟的,又贵又难吃。中午还好,晚上太阳落山后温度立马下降,你想找点暖和的吃都很困难,加上大部分菜里都要加我讨厌的cheese,我这个中国胃在这里真是举步维艰。当然,去其他地方也依然不好过,唯有中国才是我的天堂。小镇的旅馆都条件简陋且价格不菲,干净整洁,有24小时可以洗澡的热水,有独立卫生间,已经算是非常优越的条件了。因为位于沙漠,水资源匮乏,应该电也不稳定(因此热水有限,空调也是无法采用的),我在booking上看好多人抱怨洗澡没有热水或是水不稳定,还有抱怨停电的。感觉这里电压应该不稳或是电力供应有限,房间都没有什么高功率的电器,比如空调,电热水器等。我住的这家旅馆洗澡的热水是通过液化气加热实现的,热水器连接的不是电而是一个液化气罐。这个东西在我国都差不多淘汰了吧,没想到在这里竟然还发挥着基础性作用。如果是条件一般的旅馆,可能采用太阳能加热,那就会出现热水不稳定或者别人把热水用完就只剩凉水的问题。因为是冬天,屋里也需要一个暖气啊,于是,此行中最奇葩的机器终于要出场了,这个我们研究了三天并且终于在最后一天搞清楚如何开机的机器我竟然忘了给它拍照。这个机器大概迷你冰箱那种大小,前面是发热面板,就像家里的灶台燃起的火苗,只不过这个火苗被放置在一个纵立面上,它后面是连了一个液化气罐。然后顶端还有个吹风机,这个吹风机却是耗电的而不消耗液化气。当我们看到那个液化气罐的时候就立马紧张起来,不会中毒或爆炸吧?服务员看到我们很担心,一直安慰我们他们这里都用这个,这个机器很safe。但后来我们发现我们实在是有点多虑了,每次加热个二十分钟,火就自动灭了,根本到不了忘了关机中毒的阶段。我们也一直没搞清楚为什么火会灭,但因为担心有什么气体泄漏,我们还是每每在其熄火后跑过去手动关了液化气的阀门。想来我国都在搞智能家居了,在这遥远的南美沙漠,我竟然还研究着这个开机靠运气,关机看心情的机器。不过,直到最后一天,一个服务员小哥终于告诉了我们火灭的真相。这个机器更奇葩的是经常无法开机,我们严格按照服务员告诉我们的step one two three操作,但大部分时候都不成功。我每天都要跑到前台找服务员说加热的机器打不开,然后服务员过来一试就能开了,然后我当场试了一下“咦,竟然可以了”。过一会它自己灭了,我一试,又无法打开了,然后再去找服务员。因为找服务员的次数过于频繁,别说服务员会怀疑我是个白痴,我都怀疑自己是不是出了什么问题,学了那么多次还是不行。直到最后一天,我们才搞清楚无法开机的真相:氧气。当那个服务员和我们一样按照步骤无法开机后,他竟然把门打开,然后把机器加热面板那面冲着门口吹了吹风,吹完风回来的机器就可以正常打开了。他解释说自动关机是因为没有氧气了,我理解这个冲着门口吹风也是给它补给氧气,我也没搞清楚到底是哪里没有氧气了,但后来如法炮制,我终于可以随心所欲地开机了,不过也该离开了。(我后来猜测,为什么每次我找服务员过来后她一试就能开了,应该是我每次去找她时出门进门放了氧气进来,所以每次都是他们一来就能开,真是太诡异了)另外,我也不得不感慨,现代化的城市生活虽然千篇一律却是何等的舒适便利,这种条件恶劣之地的生活虽能满足人类一时的猎奇之心以及愿意为了求得美景而暂时忍受,但如果可以选择,恐怕没有人愿意长期生活在如此不便的环境中。旅馆里非常舒适的休息区,中午坐在这里温暖如夏,晚上立马冰冷入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