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宣布这里是阿坝州最美好的村庄

 

 

 我宣布这里是阿坝州最美好的村庄 

 

 

达西曾经在2018年去到四川阿坝州马尔康,采访了马尔康嘉绒文化研究会会长格尔玛,他给读者推荐了一条马尔康人文旅行线路:先到山上的昌列寺,沿途可以看到马尔康的全貌,一个峡谷城市,藏在深山中。下山去阿底寺,然后顺着梭磨河到松岗直波碉楼和古藏寨,感受嘉绒藏族的民居。之后在马尔康县城转转,去唐卡店看嘉绒唐卡,傍晚时分,去往卓克基官寨,住在西索村,感受《尘埃落定》的千古音韵。

 

 点击下方图片,了解马尔康的人文历史 

 

这个初夏,我们跟着Sichuan Adventure专业探线的旅行达人莹莹&小刘,从成都出发,三天两晚,到嘉绒藏族的核心腹地,在理县孟屯河的河谷,寻找瀑布;之后到马尔康,跟着“大马青年”根嘎,吃当地人才知道的藏餐,去看古老的苯教、格鲁派寺庙,然后到马尔康几乎没有游客的秘境村落,感受最原始的藏地宁静村庄。

 

 

 

孟屯河谷,寻找瀑布

 

 

高速修好后,成都到马尔康的路程只需要3个多小时,许多到马尔康的人,索性长驱直往,路上不休息,横竖就三个小时,杀拢安心。我们这次,做了回“慢鹅”,第一天先到理县。

 

具体的路线是:成都—都江堰—映秀—汶川—桃坪羌寨—薛城—下孟乡—上孟乡—日波村,全程3个小时左右,到达理县上孟乡孟屯河谷日波村,住在半山腰的哈达驿站

 

来到这里,我们已经在孟屯河河谷中了。这是嘉绒藏族的地盘,海拔2000—5500米,雪山、高山湖泊、峡谷、森林、溪流、寺庙,围绕雪隆包(此地最高的雪山:海拔5527米)的24条沟谷汇聚在这里。大家来孟屯河,就是深入到一条条的沟里,去接近天生天养的自然,常去的沟是高桥沟、老君沟、玉匹沟等。

 

住在哈达驿站,吃过午饭,晃晃悠悠沿着大路去看村子里最近的额尼俄莫瀑布,算是一趟寻找瀑布的行走,沿途随意摘路边的野草莓吃,认识不同的植物和树,顺着山势走,慢慢就看到三阶瀑布了。徒步难度不大,2-3小时可以来回,因为不是景区,所以人不多,山、树、水都有野气,这里算是秀气的野,也让大家感慨:好像只要不是景区,去哪里都更自在些。

 

下山后可以在日波村转转,嘉绒藏族的民居保留着传统的风格,大多是用石头、原木筑就。也可以去附近的桑登寺,有近600年的历史,是红教宁玛派寺庙,每年4月10日,桑登寺会有一年一度的庙会,是一年中最隆重的祭神活动。下午进行晒佛,是一幅面积约30平方、重约几百公斤的唐卡。寺庙里有一块神石,是青海、西藏、甘孜等地大寺庙里都没有的佛手印,相当于镇庙之宝。

 

如果不想出门,就在哈达驿站里喝喝茶,等着吃饭。驿站是退伍军人次仁扎西创建的,更多时候,我们会看到的是大管家胖姐,走南闯北,落脚在孟屯河谷,热情健谈、能量十足,照顾大家的食宿。一日三餐几乎都是胖姐做,这真的算是哈达驿站最大的特色了,白天有野菜吃,晚上是藏式火锅(腊肉一定要点两盘),第二天是她亲手做的糖包子、花卷油条等各种早餐。

 

大家吃饭时,她总在旁边看着,像是家里的大家长,你吃高兴了,她比谁都高兴。

 

(孟屯河谷里的瀑布)

 

 

 

在马尔康,当一天“大马青年”

 

 

吃过早饭,从孟屯河谷向马尔康走,路途比较顺畅和轻松,可以直接开到马尔康吃午饭。作为阿坝州的州府,马尔康是“方便的大城市”,食、宿都不紧张,而且马尔康的城市夜生活、啤酒文化也非常有名。

 

来到马尔康,跟着“大马青年”根嘎就好了。也是这趟,我们才知道,近些年有不少马尔康青年在世界各地求学之后重回故乡,在这片土地做各种不同的尝试,他们笑称自己是:“大马青年”,还有专属阵地和组织。继承了本民族的基因和传统,简单热情有自然感,看了外面的世界,吸纳了各种思维,给马尔康注入了自信阳光、开放包容的血液,但那些传统又都保留着。

 

根嘎是大马青年的代表,他深爱自己的家乡,在印度做过翻译,带着世界各国的游客游四川,然后到自己的家乡玩。不搞传统导游那一套,自己制定和寻找线路,带着大家探索和发现,把马尔康的传统和真实状况展示给大家,坦诚交朋友,大大方方推荐自己的家乡。这两年他喜欢上了摩托车骑行,所以,此行,他骑着摩托车当领航员,带我们爬山看马尔康的查北拉康寺,顺着山坡上去,爬台阶到顶即是。根嘎介绍,这里也是藏地为数不多的苯波教寺庙和格鲁派寺庙在一起的组合。寺中的主攻神像为辛绕祖师和殊胜像,有丰富的藏经、小佛塔以及来自卫藏地区的精致三界圣母像的等珍贵法器。他教我们如何撒龙达祈福,然后在旁边默念经文。这里几乎没有游客,我们也是在转经的时候,看到当地的阿妈来寺院做义工,手工捏制“擦擦”。马尔康人的精神日常,就藏在这里。

 

出发之前就知道根嘎会带我们去吃马尔康最正宗的藏餐:喜缘康藏餐。确实如果不是当地人带,很难找到的地方。藏族土锅子、藏包子,他教大家吃手切羊肉,席间给大家唱祝酒歌,讲他的童年往事。酒足饭饱,沿着梭磨河晃回住所,平原已经是炎夏,这里才刚入春天,高原的风和空气都是一年中最温润的,真是最舒服的时光了。

 

(大马青年的日常)

 

 

 

秘境村庄,古尔沟村

 

 

这个古尔沟村,和有很多温泉酒店的古尔沟只是同名而已。这个村庄是根嘎的家乡,如今他的家人都生活在这里。古尔沟村在成都到马尔康的必经之路(317国道)上,梭磨乡和马尔康县城之间(距离马尔康县城约28公里),当地藏族人民称之为“格布罗”,海拔3100-4900米,是座半农半牧的村寨。

 

看到白塔,村口小卖部就到了,也算是村里人的社区店和活动中心,可以在这里晒太阳、喝茶、烤火、摆龙门阵。我们来的时候,村里的爷爷坐在一个角落,收拾整理他的经文卡片,一张张仔细摆好,然后挨个翻阅,安静而庄重。我们坐在旁边看,都觉得羡慕,这里的老人有属于自己的精神生活,每天投入其中并持续汲取养分,不会觉得日子空虚和孤独吧。

 

因为没有旅游、农家乐的沾染,村子就是自然、日常、平和的藏族村落。其实,这样的村落,在藏地,依然非常多,只要你不是奔着网红打卡、跟随流量、功利旅行,寻到类似的村庄,还是比较容易。自然就是亘古不变的自然,天空、土地、河流、植物、乌鸦、寺庙、像古堡一样的老藏房、甚至当地人的墓地,都按照原有的规律,缓慢、自在变化,基本遵循着自然法则,也因为没有造作和表演的痕迹,人进入村庄,自然而然会被原生态包裹:沿途能看到野生的高山杜鹃、牛肝菌、野牡丹和各种不认识的野生植物,根嘎80多岁的外公在转经,半山腰,有他家的老藏房。顺着房子后面走,就深入山中丛林,徒步就这样不经意开始,认识山野自然,也伴随而来。天气好,就多走走,下雨了,就下撤,到根嘎的家里坐坐,烤火喝藏茶,随天、随心、随意的行走状态。

 

在村中遇到的人,都是平和友好的,不会过分热络,但都非常乐于表达一份友好,这很珍贵。到过古尔沟村就能明白,人如果有很长时间呆在这样的自然和土地中,就能生出这样的生活状态。何为良好生活?这算是其中一种了吧。

 

那天站在半山,面对着一片绿山谷,我们的小小旅伴无忧姑娘,讲出了此行为数不多的话语赞叹:“美!”这是个不到两岁的姑娘,她几乎算是我们这些年工作旅行中最小的旅伴了,是的,愿意称她为旅伴,因为她在这趟行程中表现出了惊人的、超出她年龄的旅行素养,如果说得朴素一点,就是:有集体感,没有那么多事儿。当然这更多得益于她非常酷的,从事户外旅行工作的父母,把她当作一个人,而不只是小孩,尊重她作为人的个人意志和感受,尊重她的选择,并训练她的社会群体性。她吃的食物几乎和我们一样,如果没吃饱,晚上会吃方便面;集合时,她的速度甚至比我们还快,有时她会在楼下等我们;她甚至在父母的帮助下徒步森林,并且通过溪流;她有自己的表达方式,开心时会张大嘴巴,也会和我们温柔互动,遇到尴尬时,会沉默表达不愉快,而不是不受控制的大叫大喊。和她在一起的这几天,我们常常会忘记她是个小孩,因为她几乎没有刷过小孩的存在感;但我们又一直惦记着她,因为太喜欢她,想要一直和她亲近。

 

这是父母送给她的六一礼物,上高原。这一路感谢她,因为有她,我们有机会从一个小朋友的视角去看所到之处,她在闭塞的社交空间会觉得不开心,到空旷的大自然中,会由衷开心,哪怕环境、条件和城市不一样。她让我们反思,我们的来时路,在我们纯真的时候,就是会在自然中感受到快乐,那种简单直接的表达。

 

她只是和我们一起,我们就能被治愈。

 

是的,无论是自然山川、风光土地,还是简单的儿童,美好的事物从来不寻求关注。

 

根嘎和我们说,村子再往上走,还有两个原始的海子。这不,我们已经开始期待并计划下一次的旅行了,重返古尔沟村,在“海边露营”。

 

(古尔沟村的宁静日常)

postid
231633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