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9时22分,搭载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的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
早上一边看直播一边和猫刀和33聊天,看火箭发射前的画面那么的熟悉,想起那天近距离参观酒泉卫星发射基地,听了讲解员小姐姐的介绍的科普,内心更加的激动。
去年国庆我们去参观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因为是看胡杨林的旅途,所以是从额济纳出发的,去之前还有个疑问,我们难道要一直开到酒泉?原来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在酒泉和额济纳旗的交界处,从地理区划上看属于额济纳旗。
听到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这几个字的时候,很多人第一感觉这就是一个出现在电视里的地方,脑海中的画面就是那个电视直播卫星发射倒计时点火,火箭上天的样子,去之前我也是这样的。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又叫东风航天城,是位于荒芜的巴丹吉林沙漠深处的一个小城,中午我们从居延海出发,在戈壁沙漠上行驶了大概三个小时,抵达了卫星发射中心,10号区域。
据说航天城是不接受个人参观的,我们当时参加的是内蒙古呼和浩特铁路局做的一个胡杨林旅游团,需要提前做好申请团体一起进来参观。
因为是军管区,进入基地的时候,首先要过检查站,在检查站的时候把我们每个人的证件收走,大概经过了一个小时的时间,把我们车大概50人检查完,然后基地的讲解员小姐姐上车,开启了我们的酒泉发射中心之旅。
我们的车行驶在基地里,能感觉到整个航天城就像一个普通小城镇一样,规整的建筑群,路两旁是挺拔的白杨树,我发现在白杨树的树根下有一排水管,据说这里每天都是需要把淡水通过水管直接输送到这个白杨树的根部,因为这边是盐碱地,白杨树很难生长,如果不给他供应淡水,这些树很容易就会枯萎。
在车上我们还看到了标志性的两弹一星雕塑。
这里的路名都很有意思,比如航天大道,东风路,长征路等。
讲解员姐姐给我们介绍,在基地里有电影院,菜市场,有幼儿园,小学,中学,体育馆,就像是一个普通的小城镇。
在航天城里住着科研人员,航天员和家属等两万多人,平时也会自己种菜,养鸡,养羊,过着一些自己自主,保证安全的生活。
讲解员小姐姐说自己原来从事旅游行业,在北京生活,后来孩子上学就随着丈夫来到了航天城,在这里孩子收到了很好的教育,但是想要出小城就会比较严格,基于安全考虑,要经过审核。
我们不禁肃然起敬,一代代优秀的科研人员,航天员和家属们,放弃了优渥的城市生活,在这样一个边陲小城,为我国航天事业奉献自己的光和热。
讲解员姐姐介绍到,因为航天发射危险性很高,有可能会对老百姓的生活和生产带来危害,航天发射尤其是对于载人航天来说,发射前和发射上升段,他都有可能面临应急逃逸这样的一个状况,所以地势越平坦,越广阔越有利。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就是这样一个理想的场所。
我们来到了发射塔的附近,心情更加激动了!
平时只能在电视上看到发射塔近在眼前!
车一边行驶,小姐姐说, 我们现在走的这条路,就是航天员出征的必经之路,就是通过这里直达发射塔,顿时大家都涌起一阵激动。
看到发射塔了,当天真是天气好好!
大家拍照一番就一起走到发射塔脚底参观。
小姐姐指着发射塔下面的大水池问我们
在火箭发射时,在发射台下建了一个大蓄水池,几十个水龙头向中间喷射,在倒计时几十秒时开始蓄水,因为在火箭发射的瞬间会产生大量的热量这些热量足以融化钢铁。
火箭是要靠发射架固定住的发射架也是用钢铁制成的为了保护发射架所以在发射架底部建一个水池对发射架进行降温来降低发射时对发射架的威胁!
我们今天能够近距离参观可以说是很幸运的,因为平时如果有发射任务,火箭在发射台这里停靠的提前15天,基本上方圆1km都不能有人在靠近。
好运的是,在9月21号刚结束了一个火箭发射,可以说在8月开始都没有开放,后来我查了一下,刚发射的是海洋二号卫星。8月之前更是由于疫情基地关闭了,所以我们在国庆节能参观到发射台,可以说是运气特别好。
小姐姐指着远处一个高楼,说火箭就是在那边组装好,然后用车平移运输过来,然后安装在发射塔的,那栋楼的里面是空的是一个大的组装车间。
讲解员小姐姐给我们提问:
在第一次飞天的时候,杨利伟当时花了十分钟不到,可以说是很快的速度。按小姐姐的比喻来说,第一次载人航空就像是拖拉机走土坡,很容易翻车。
她说完了我们全部人都在哈哈笑,这个比喻也太形象了。
但是随着科技不断的进步,发展到现在,宇航员人在做飞天这个感受就好像坐在豪华轿车里一样,非常的稳妥而且安全。
小姐姐接着说第一次飞天的宇航员很不容易,因为在我国来说,是第一次,他已经做好了牺牲的准备,飞到太空之后据说有过短暂的昏迷,当时大家都捏了一把汗,再后来,看到他在画面中动了,大家才是舒了一口气。
听到这里我们都很感动,航天路真是不容易……
小姐姐说到航天员的选拔培训都是很严格的,由于载人航天环境特殊,任务艰巨、危险性大等特点,航天员不仅要学习学习火箭和飞船的设计原理、飞行动力学、气象学、天文学、通信、设备检测、航天医学等等。
还要熟悉飞船的结构、组成,飞船各系统的工作原理和模式,甚至要掌握重要部组件和单机的情况。
最后还要在与真实飞船相同的训练模拟器上训练三到五年,这个过程还要穿插体能训练,急救和在不同环境下的训练。
中国第1批航天员的标准身高为1.70米左右,体重约为65千克。小姐姐还开玩笑的说,航天员要是长胖一斤,国家就要多花十万块钱呢。
参观完回来的路上,又是无边的荒漠,我们回到小镇,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这种震撼内心的感觉,真是值得好好的记住,今天写这篇文章,哪怕已经时隔半年,依然记忆犹新。
如果以后有机会,小伙伴们真是可以亲自去看一看,一生难忘!写这篇文章的中途,我去看了神州十二与天和核心舱对接的“太空穿针“直播。
从相隔200米的停泊点到一点一点接近,那么大的庞然大物,几乎0误差,对接成功!现在的科技真厉害啊, 看的好清晰,身临其境的感觉,下图这个十字星要瞄准对接。
不同视角下的对接直播
biu~对接成功!
我大胆想象,在有生之年,可以看到人类的太空旅行!
遨游浩瀚,逐梦九天!致敬中国航天!祝一切顺利!航天英雄完成所有工作,平安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