岛上游记|探府城古迹 寻安平美味

Travel alone

这是第二次独自旅行啦!第一次是今年五月从武汉到西安,这次是台中到台南

独自旅行,是一次跨越空间的独处方式。它的好处就是,不用与同伴协调时间,迎合喜好,走走停停随自己的心情。但是它的不足,就是需要格外注意安全。

第一次陌生地独处的体验,大概是初二暑假去无锡灵山大佛时,灵山大佛我在小学毕业的时候就去过了,第二次我就没有再进去。拿着蓝牙音箱到附近的树林,在无人的林间小路上拿着相机拍摄蝴蝶和蜻蜓,仿若时光在此驻足停留。同样是那次旅行,次日傍晚时分,我在宋城附近,偶遇一些欧式建筑风格的宫殿,像是无人的仙境那时候手机上没有导航,无法知道眼前的景是何物,却可以更深刻地观察眼前的风景

一个人在台铁

Destination

为什么是台南呢?计划好一切之后,我才发现,这次旅行和五一西安有许多相似之处

首先,西安和台南都是历史文化古城。西安是十三朝古都,而从三百多年前(1624年)荷兰人入台,此后两百余年,台南一直是台湾的政治中心

位于台南的台湾历史博物馆

其次,我在这两个目的地选取的落脚点都是和主人同住的民宿。这种融入当地人的住宿方式,给予独行的我别样的住宿体验。与当地人互动,更能了解当地人的生活习惯。这次在台南住的民宿,主人是一对年轻的夫妻,他们有个可爱的小儿子。我刚到住所楼下时,他们正好也在7-11。我惊讶的是,他们居然九点了才买晚饭吃,而小男孩十一点还在客厅。可见台湾人晚睡是从小开始养成的习惯。

这张票在出站的时候就离开我了

最后,因为一直听说台南“很好吃”,这对于吃货的我来说,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呢^ ^

台南可以同时满足我对历史和美食的喜好,因此选择它是必须的!

热兰遮城?安平?鹿耳门?

这学期,我选了<台湾史>这门课程。期中考前,阅读了一些文献和三四本参考书,我才发现自己对台湾的历史了解得如此浅。但百闻不如一见,这次我就实地来看看台湾的古迹。

大部分同学中学时学习过台湾史,因此老师常常是一句带过。但老师口中的“热兰遮城”、“安平”、“鹿耳门”,常把我搞得晕乎乎,分不清它们究竟是哪里。

热兰遮城

热兰遮城古城墙遗迹

热兰遮城(现安平古堡),是荷兰人在台湾修建的堡垒(始建于1624年),是荷兰人统治台湾的中枢。1662年,郑成功攻下热兰遮城后,郑氏王朝也居住于此。他怀念故乡安平,将原热兰遮城改名为“安平镇城”。

而清朝接手后,该城逐渐荒废,在战乱中变成废墟。

如今只剩断壁残垣

古炮保存良好

在这里,听着闽南语的导览很亲切,也很舒服。导览讲述了荷人和郑成功商议的条约,保留了荷兰人的国家尊严,让他们带走属于自己的东西。

有所退让,对双方都有好处。

这里名字多样化,以至于容易混淆。说实话,我买门票之前并不知道这里是热兰遮城。想着安平古堡是不是就是郑氏建造的。进来后发现就是热兰遮城,很惊喜。这里面还有瞭望台,透过窗可以观察附近的情况。

安平

安平现在是台南的一个行政区。上文提到,郑氏因想念故乡就把热兰遮城改名为“安平镇城”,其附近的一片也就是安平啦。第二天下午,我在安平转了许久。明郑时期的遗迹几乎不复存在,剩下的大多是清朝以来的遗址

海山馆

清朝时期清兵驻守安平的宿舍

这建筑风格一看就很“大清”呀!建筑和清朝大臣的服装配色很相像,因而我产生了联想。馆门外有可爱的“辟邪”门神和彩绘墙,为这个本该严肃的地方增添了几分趣味

《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签订后,安平开放为通商口岸,许多外国商人到台湾来做生意。他们以国家为单位在不同的地方设立洋行,相当于现在的“国际贸易公司”。

德商东兴洋行

东兴洋行是闽洋混合式的建筑,融合了闽南和洋人的建筑风格。

英商德记洋行

安平的洋行中,英国人的最多。这是其中之一,现位于安平树屋景区内。导览说这是安平最好看的西式建筑,可我更喜欢东兴洋行的风格。大概因为我是闽南人吧。

不太确定不远处的建筑是不是和记洋行改建的结果,就不放图啦~

安平还有一些日治时期的建筑。

日治时期,日本人在安平开辟了一些盐场。这宿舍是日式风格的建筑,看起来像是私人住宅,离盐场有些距离。我推测,这是管理盐场的日本人的住所。(查证后是台盐高阶人员居住)那真正的盐民住的地方是什么样的呢

我在安顺盐场旧址(安南区)旁找到了答案。

旧盐民聚落16户房舍

盐民居住的房舍位于盐田边,是并排的相同户型的宿舍。现在看不到当时的设施,只剩下空荡荡的屋子和门牌号。

安顺盐场(1994年停产)

台湾第一个制盐工业区

安平古堡附近还有一个著名的景点——安平树屋。它原是德记洋行的仓库,后也为日本人所用。在这里可以看到榕树惊人的生长速度和生长姿态。不少艺术家在这创作,生态环境也很好。

观景平台上,树屋融为一体

鹿耳门

鹿耳门名称的由来,据说是因为地形像鹿的耳朵。当时鹿耳门港道地势险要,面宽水浅,船只容易搁浅,不容易登陆,因而称为“府城天险”。而郑成功来的时候,正逢涨潮,顺利登台。

郑成功登台的鹿耳门港

这旁边有一座镇门宫,因无人修缮显得有点破旧。镇门宫上有两个荷兰人门神的图像,为郑成功守护着安平镇城。

鹿耳门位于今安南区。起初我来安南,是想去“台式亚马逊”四草隧道的。只是人太多,看看红树林便离开了。

红树林遍布于河道两旁

当我发现这里是台江生态文化园区时(公车车上都在睡觉没太注意),便决定继续前往。

一路无人,只有少数来往的车辆。我顶着烈日向前,准备去盐田文化村(安顺盐场)。这时,一个骑机车的阿伯一直回头看我,起初我觉得讶异。后来他又折回来,问我去哪里。我说了我的目的地。他说走路蛮久,他顺路带我去。我就上车了。后来他送我到那就离开了。

当我离开盐场时,又一个阿伯发现了我。他问我怎么一个人。他可以载我。我问他是否顺路,他说顺路的。我又上了车。

在湾湾,机车真的是很方便的交通工具。阿伯称我为背包客。他和我介绍鹿耳门,介绍安平。问我哪些地方还没去,他带我去。我们就一起去了府城天险,鹿耳门天后宫、圣母庙……

地图上很远的景点,在当地人热情的招待下串联成观光客的文化探寻路线

一个人走在台江的路上,时常看飞鸟停靠在湿地边,像是享受着独有的好天气。

台南的庙不少,一个比一个让我惊叹。阿伯说,因为要过年了,庙都刚修建完。我好奇鹿耳门天后宫与别处天后宫的关系,他便帮我拿了一本介绍的导览册子。我们还顺道去了圣母庙。他说原先两座庙之间要绕很长的路才能通行,现在河两岸建了桥,来往就方便多了。去的人也多了。交通果然是观光必不可少的条件呀!说到交流,他说,“海峡两岸就该多交流嘛!我们都是一家人。”也许我们交换生就是建立在两岸无形的桥梁^ ^

现代与古典的融合

市中心也有古迹,这大概是历史名城的特点之一。就像我的家乡泉州,繁华的西街伫立着唐宋时期的东西塔。古城西安,城墙和繁华的商业区并存。

台湾女诗人作品展

这是台湾文学馆外的作品展,这种展览的方式让偶尔经过的路人也忍不住驻足。位于市中心的台湾文学馆,是原台南州厅(日治时期)改建的。

之前参观过中教大旁的台中文学馆,也是由日治时期的建筑改造而成。旧建筑改造,仿佛成了流行。初入馆内,就看到介绍旧建筑改造的历程。

“台湾文学的旅程”分展区依主题介绍不同时期的文学特点及其背景条件。在台中文学馆也有一个部分,在漫长的时间轴两侧分别介绍文学发展和世界重大事件的节点。可见,文学与社会环境的密切关系

展区中还有许多文人的手稿,它们写写划划,甚至有的打了大大的×。看来,文学作品要一气呵成很难。我至今记得小学某作文课上,老师叫我们要“一气呵成”。文人尚且困难,更何况还在学习写作的我们呢?

只有反复琢磨才能出佳作呀。

台湾文学发展的时间轴

文学馆不远处便是全台首学——台南孔庙。这是台湾第一个孔庙,门前不起眼的地方有文武官员下马碑,用满汉两种文字书写,表示文武官员对孔夫子的尊敬。

幸运的是,最近正好在郑成功文物馆展出清朝八位皇帝的御匾。分享一块我最喜欢的——康熙皇帝所书的万世师表。

孔庙对面是孔庙商圈,商圈入口处有“泮宫”的牌坊。泮宫是西周时期的最高学府。家乡泉州孔庙旁也有泮宫。常经过泮宫,却从未想过它与孔庙的联系。这样一想,似乎有所关联。

在去往郑成功文物馆(含延平郡王祠)的路上,发现郑成功骑着白马的石像。后由馆内志工伯伯介绍,原来那石像是由泉州的花岗岩石制成,是泉州人赠于此处的,瞬间倍感亲切。

神似大坪山的郑成功像

我向志工伯伯介绍自己,他将台湾的历史向我娓娓道来,把我在课堂上的疑惑都解释清楚了。

原来不同的人对于同一事物会赋予不同的历史意义,只因所处的立场不同。有趣的是,无论什么时期,郑成功都是民族英雄。郑成功在台不到两年,却能产生这么大的影响力,实为惊叹。

文物馆修缮得很精致

可见后人对郑成功的敬仰

五妃名留青史

晚饭前,顺道去了五妃庙。据记载,在施琅进攻台湾时,明宁靖王朱術桂决心殉国,他的五位妃子决定与夫婿共生死,便相继在宁靖王府中悬梁自尽。可见,古人的赤胆忠心与忠贞

当时的宁靖王府即今“大天后宫”

每年会官方祀典两次

顾着祈福忘记拍照了^ ^

在大天后宫不远处,繁华的街道旁是赤嵌楼。这是什么地方呢?这原先是荷兰人兴建的防御城塞,以抵御外来入侵。又称“普罗民遮城”,曾经是台湾的商业中心。而如今,只剩下部分遗迹,城堡上大部分后来修建的庙宇。其中,文昌阁内有许多学子祈福的“准考证”。

荷兰建筑之原始入口

澎湖书院遗址

已经很难看到最初的样子了

在这些古典遗迹的基础上,融合了现代人的“改造艺术”,在古典和现代的交融碰撞中,我们还能看到多少历史的痕迹呢?

Foodie in TaiNan

在台中的街道,常常能看到“台南美食”的字样,同学也告诉我台南是美食之城。那我在台南吃了什么呢?

友情提示:深夜读者请迅速撤离^ ^

老店的牛腩汤和肉燥饭

肉燥饭就是卤肉饭。牛腩汤里加了香菜,红、白萝卜,榨菜(请自行脑补味道组合^ ^)还算清淡,但是没有很惊艳的感觉。在台南喝汤都会送上蘸料,用来蘸肉。这个蘸料还不错,别家蘸料一般附有姜丝,它的蘸料比较特别。

阿明猪心冬粉

Google Map告诉我它五点开始营业,我五点赶到时,队伍已经排得很长。大概等了四十分钟喝到汤。我点的是综合汤(猪心&猪肝&猪腰)不用蘸料味道也一流。完全没有腥味,猪腰最佳。脆脆的,大概是冰镇后独有的口感。等待时看到店员拿着很多内脏给厨师(开放厨房)时,我在想,哪里有地方养这么多猪?每天供应食材呢。

C位大概是阿明吧

台南无名豆花(分店)

虽是分店,店内仍有许多怀旧的装饰。仿佛置身于四五十年前初创者所处的时代。我点的是薏仁豆花,还不错。如果可以随意加料就更好了。原来扁担豆花就是无名豆花的前身,那我小时候也喝过“无名豆花”呢~

卤米粉

阿伯带我来安平中心繁华的国华街,说是请我吃午饭,让我自己挑选店家,我看着这家店人比较少,又比较有兴趣,就进来了。

起先我们都点卤面,后来我看到有米粉,阿伯就帮我改了米粉。真的很好吃,我吃得只剩下汤。这个肉羹的做法比食堂小阿姨的好一万倍!(也许是我饿了)

吃完米粉后,阿伯帮我背了一路的书包。(感恩^ ^真的很重的包)

安平老街的蚵仔煎

安平老街就是一条商业小吃街,但是这家评分蛮高(主要是量多)。台湾的蚵仔还是有点腥,爸爸做的蚵仔煎最好吃(不接受反驳~)这里的做法还加了高丽菜,泉州的会加一些腌制的白萝卜丝,在解腻上处理得更好。

最后吃不完发给妈妈看,她说给她吃。

对了,在府城天险时,阿伯给我指不远处养殖蚵仔的蚵仔田,他说那里养殖的蚵仔品质最优。

李同学说的台南必吃

这个牛肉汤的味道和爸爸做的一样好喝^ ^ 

(从小喝爸爸的牛肉汤长大~)

海苔味厚切肉干

吃完卤米粉后,和阿伯在国华街散步。他看到厚切肉干,问我吃过吗?我原先说我们有猪肉干,后面发现不一样。我们开始试吃各种味道,他询问价格。200台一包(我自己舍不得买的~)他问我喜欢哪种味道,我说海苔。他就买给我了!

再次感叹:阿伯人太好了!带我玩,请我喝茶,给我买伴手礼,请我吃饭。担心我赶不回台中,早早送我到乘车、游玩都方便的安平老街。

在交谈中我对台湾的社会文化也有了更深刻地认识,他耐心解答了我的许多问题。

只是分别时,并没有留下彼此的联系方式。他说他常常遇到背包客,建议我以后出行用脚踏车。他碰巧每周日都会出来转转。

我心想:我多幸运呀!

在台湾坚持做的一件事,就是在地图上标记地点。黄色的是去过的地点,绿色的是想去的地点

短短两天,能去这么多地方我已经很满足了。

旅途那些事

一路向南,跨过北回归线

很幸运的是,拍照的时候正好拍到“水上”

在台铁上,我的邻座换了两个人。第一个是西装革履的中年男子,他似乎在准备着一场考试。原来步入社会也要面临考试呀,考试并不是学生的专利。在我上洗手间的时候,换成了一个姐姐。她不喜欢窗外的阳光,便和我商量把窗帘拉上了。不过我还是可以透过另一侧看窗外呀。

在出站时,车票出现了小故障夹票了。我和工作人员说我很想要那张票,他们帮我找了许久都找不见。还好提前给它拍了张照。

回程时,只能买到无座的票了。自助买票很方便,买票不需要身份证。只要有现金就好。我坐在车厢的地板上,写着文字,听着音乐。和我一起坐着的,看起来像是东南亚劳工,虽然语言不通,但充满善意。我打不开洗手间的门时,他们用手势告诉我该怎么开。在我回来时,位置不太够的时候,他们主动为我挪一个位置。

历史博物馆就只是“打个卡”而已。

坐了四十分钟公车,步行半小时后,我才知道它一直修缮到明年七月才开放。

史博馆地上的台湾地图

这幅地图特别之处在于,去除了人文景观的卫星图景,它还原人类活动前的地表形态。这个蛮有意思的,因为现在的卫星图象中人文景象占的比例应该挺大的。我很好奇它是怎么还原的。

离开后我才发现有可以直达的公车,却在看了数分钟“coming soon”后,它迟迟未来,我就选择徒步离开了。

还有一些小的point,就不一一叙述了。

Anyway,我享受跨越空间的独处,也喜欢和不同的人进行交流。这次旅行最大的感受就是,用善意的眼光看待身边的人。我们很担心出行会遇到“危险”,对待他人的善意总是“小心翼翼”。

感恩遇到的人都很友好!

祝福他们的善意也被温柔对待,一生平安。

postid
232168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