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离出发前一晚才定下了目的地。
重庆的味道太火辣,东北的天儿太冷,广东才是这个季节的好去处。
流连了十余日自然存货多多,所以我今天又可以写广州的文章了。
日月年小食店
和上海的阿大葱油饼店一样,经营简陋也算是卖点了,似乎蹲在路边吃也是特色。
日月年卖的是粉,蹲着吃面是陕西人的豪情,在这儿得拖出条长凳把粉放上,再找个塑料马札才算是完成了餐前准备,这也算是小路上的固有风景了。
牛肉丸,炸鱼皮,汤米粉。
牛腩是别想了,它只属于早起觅食的人。
牛肉丸挺弹牙,肉香味蛮寡淡,纹理也不突出,肯定没有用连夜运来的鲜牛肉啦,和汕头牛丸是没法比的。
炸鱼皮很大块,炸得脆香,泡在汤里久了虽然不会化开但是会有一点腥味,所以要趁快吃掉。
汤米粉的底味够鲜亮,添入的鱼饼片味道也鲜。汤头咸了些,在广东属于重口味了吧。米粉煮的稍微有些过头,口感不算很好。
口味对我这种挑剔的游客朋友来讲,如果抱着很大期望去那大概会觉着普通了些。而对于土生土长的老广而言,大概是几十年来,每日落实的一早了,就像是我对粢米饭团和千里香馄饨的感情。店名日月年,大概也就是陪伴的意思了。
大岗仙庙烧鸡
烧鸡端上来满满一个铁盘,有几分东北菜的豪气。鸡皮脆干,咔吱有声,回甜带有一丝椰香,应当是刷过了椰油;鸡肉细嫩,油脂丰富但不腻人,只有鸡胸部能感觉到一些柴;二月初写的那家江餐厅有一道菜是亚麻籽烧鸡,吃起来和仙庙烧鸡实际上拉不开差距的,甚至仙庙烧鸡对“鸡味”的表达更尽人意。
蒜蓉生蚝似乎是下酒必备,可惜我们没有酒。50元也是满满一铁盘,性价比很高,但味道有些一般了。生蚝虽还算肥美,个头有些小了;蒜选得很生,辣味重香味浅;缺乏汤汁,上层的绿豆粉干巴巴的,吃起来也没有味道。
鲍汁豆腐偏甜口,这道没什么人点的菜还蛮符合我口味的。豆腐的调料味道十分浓厚,外层裹淀粉做了一层炸衣,不脆但有层次感;内层是玉子豆腐,选品还算不错有鸡蛋香味。
仙庙烧鸡的地位,在广东大概是道口烧鸡之于河南。虽是加盟店形式,口味也调教得相当不错。店里坐的大多是当地年轻人,三三两两一起喝酒聊天畅想,想来十几年后,这也是一家充满记忆的店。
林记粥铺
又是老街上的一间老店,装修几十年未变了,角落的蝙蝠牌电风扇摇头晃脑的也工作了几十年,知道这个牌子的人也不年轻了吧。
咸煎饼的地位不亚于我们的油条,是早餐的牌面之一。林记的咸煎饼外圈厚中间薄,既尝到了松软也品到了酥脆,隐隐约约的南乳香味搭配着厚重的麦面味,略略咸却又是甘香在口,是碳水的重大胜利。
艇仔粥主要的荤料是黑鱼片,配了几颗瑶柱,另外就是蛋皮和油条碎了,撒几粒果仁儿点缀。口味丰富,口感比瘦肉粥好上了不少,也更加鲜亮,只是前夜喝了极好砂锅粥,总觉着这里差了些什么。
松化锦卤炸云吞,传统的锦卤云吞蘸的是云耳,青红椒,洋葱末调制的酸甜芡儿,松记做了简化,依旧是酸甜口的料子,稠度降了不少,味道确也不差。酥脆的外壳炸得透彻,包裹的是饱含汤汁的鲜肉馅,二八肥瘦嚼着肉感十足。
干炒牛河相当滑口,端上来的时候还在颤颤巍巍地抖动;牛肉片炒得脆爽,给得也多;油还是多了些,吃太多口会腻,可放下筷子,又想去挑下一口了。
1978年的老铺了,见证了海珠区的步步变迁,隔壁桌的大爷讲它味道从未有变,真是端得一番初心。
泮溪酒家
礼宾小姐姐会错了意,带着我们去了吃早茶的宴厅。不过问题不大,姻缘差错才能制造最美的巧合,将错就错就以茶点为主了。
泮溪马蹄糕是很传统的风物了,晶莹剔透,口感相当软糯,甜度也控制在较低的水准符合大多人的口味;马蹄的风味不明显,湿度偏低不够润,多食有口渴感,我觉着是差了点功夫的。
黄豆茄酱蹄筋,早茶以蹄筋为主料的不多,但大都好吃。主味是番茄的酸甜味,黄豆的醇厚在中后段有所展现;蹄筋软糯,可以用舌尖在上颚推散。整体调味很特别,相当好吃的范畴。
港式腐皮卷,杂菜混着着虾仁裹在腐皮中,确有蔬味的清鲜,虾仁的口感也控制得不,无甚特别的地方,倒也不难吃。
虾仁干蒸烧麦也是寻常水准,简单表达了材料的应有的味道,也没多于亮眼的地方。
黄椒酱蒸碎鱼头是唯一的菜式了,相比早茶水准算相当出彩,黄椒酱辣度控到极低,只留黄灯笼特殊的香味。鱼头火候控制也好,鱼肉爽滑,也去除了鱼生气和腥味,算是这一桌最满意的一例。
这家泮溪其实是广州人宴请吃饭常选的地方,物美价廉味道也算不赖,单单作为园林式酒店放在全国可以说是前列的。当然前来探访的游客也是不少,口味做出了调整,在传统和创新中摸寻着平衡。
这几家店的吃行,兜兜转转了很多,路线选得挺糟。
餐厅都是按照一位上了年纪的广州老大哥的食单进行的。固然有些菜不符我的口味,但除却泮溪外,是最纯粹的老广味道了。
本开篇的是顺德,捋了下思路发现,抛开糖水,广东也就剩下这几家无法单独成章的餐厅了,干脆一并写完。
一周未见 long time no see,下期真的是顺德了,不见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