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故里——仲向阳系列游记
周恩来故里
       淮安,作为我国著名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自秦置县以来,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因其漕运枢纽和盐运要冲一度与扬州、苏州和杭州,并称运河沿线的“四大都市”,其厚重的历史和繁荣的经济,催生人才辈出。这里曾诞生了大军事家韩信、汉赋大家枚乘、巾帼英雄梁红玉、《西游记》作者吴承恩、民族英雄关天培、《老残游记》作者刘鹗等一批名人大家,其中最耀眼的莫过于我们敬爱的周恩来总理。

      清明节前,正是国人祭祖扫墓追思先人的时节,我们一行七人首先来到了周恩来纪念馆。周恩来纪念馆位于淮安市北门外桃花垠2号,从南门进入,南湖碧水荡漾,沿湖中大道直达主馆,主馆底部呈方梯形,馆额是邓小平题写的“周恩来纪念馆”六个金色大字,馆体为八棱柱体,庄严中透着动感,按照导游的介绍,寓意周总理数次在我党我军生死存亡关头扭转乾坤的作用,四根巨大的花岗岩石柱擎起锥形屋顶,喻示其提出的建设四个现代化的目标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大厦的四大基石。拾阶而上,进入二层主馆,正中是周恩来汉白玉座像,像高3.2米,基座高1.5米,展现了我们敬爱的周总理手握长卷,微笑着凝视前方的动人形象。

       三层尚未开放,随参观的人流自动下到一层,一层展厅分八个部分,通过丰富翔实的文献史料和珍贵多样的实物图片,展现了周恩来光辉而伟大的一生。与主馆紧连的是呈“人”字形的附馆,标志着周总理伟大崇高的人格魅力,也含蓄地表达周总理永远活在人民心中。

 

      走进附馆,迎面半圆形的周总理铜像英姿飒爽,周总理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和外交家,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中国共产党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创建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
 

     沿着布置精致的展厅,我们仔细地观看一幅幅照片和一件件实物,回顾周总理的一生,可以说他参与了党中央各个历史时期几乎所有重大决策的制定和组织实施,为党的每一个重大胜利呕心沥血。他半个多世纪奋斗的人生历程是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历史的一个生动缩影,是中国人民在自己选择的革命和建设道路上艰辛探索、不断开拓、凯歌行进历史的一个生动缩影。周总理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一颗璀璨巨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一面不朽旗帜,是对二十世纪中外历史产生重大影响的一代伟人。
 
       附馆的北面是周恩来铜像广场,双手叉腰,面带微笑的周总理铜像高7.8米,暗含着周总理走过的78个春秋。铜像的姿势取材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周总理与工人、农民亲切交谈时的习惯动作,其和蔼可亲的亲近感迎面而来。
 

      铜像广场的西侧海棠花正在盛开,我的眼前不禁浮现出总理时而亲切、时而严肃、时而开怀大笑、时而眉头紧锁的画面。记得邓颖超在其遗作《从西花厅海棠花忆起》中,不无深情地写道:“你不在了,可是每到海棠花开放的时候,常常有爱花的人来看花。在花下树前,大家一边赏花,一边缅怀你,仿佛你仍在我们中间,你离开了这个院落,离开它们,离开我们,你不会再来。你到哪里去了啊……”字里行间浸透着对总理的满满的爱。
 

      铜像广场的北侧是仿造的中南海西花厅。北京中南海西花厅是一座典型的晚清时期的建筑,位于中南海的西北角,原是末代皇帝溥仪1908年登基后为其父摄政王载沣修建的摄政王府西花园,后为北洋政府的国务院,国民党时期为北平特别市市政府。1949年中共中央进入北平后不久,周总理夫妇移住西花厅,将其作为办公和生活的场所,为纪念周恩来诞辰100周年,经中共中央批准,在周恩来故乡淮安,按一比一的比例仿建了西花厅的局部,并按周恩来、邓颖超生前的工作和生活的场景原貌陈设,于1998年3月5日正式对外开放。
 
      从海棠路、樱花路出周恩来纪念馆,不足两公里的驸马巷7号,是周恩来故居,青砖灰瓦的临街平房上方是邓小平题写的“周恩来同志故居”七个红字。进入这座具有明清时期典型的苏北城镇民居建筑风格的四合院落,倏忽间想起我童年时期的家,虽然不是四合院,但所住平房基本类似。右手边是周恩来童年时期的读书房。周恩来五岁时入家塾馆念书。他学习认真刻苦,在认字、背诵、书法和默念上成绩出众,初步显露了他的聪明才智。
 

      主堂屋是周恩来曾祖父周光勋和祖父周攀龙居住过的地方,周光勋在清道光19年即1839年从浙江绍兴迁居淮安山阳县(今淮安区)。祖父周攀龙曾任过淮安府师爷,阜宁、涟水县知县等职。主堂屋旁相连的平房是周恩来的诞生地。

 

      主堂屋前的院内有棵百年榆树,树旁是口水井,正对的是周恩来嗣父母住房,当年周恩来的小叔父周贻淦病危,为了冲喜消灾,将不满周岁的恩来过继给贻淦和陈氏。叔父病故后,年幼的周恩来就由婶母陈氏养育。陈氏知书达理,擅诗文书画,在思想上、文化上给予周恩来较好的启蒙教育,这也是周恩来自称有“两个母亲”的缘由。
 
      院落平房内分别是“周恩来家世家风图片展”和“周恩来与家乡图片展”,最南边的院落内是棵百年观音柳,观音柳对着八婶母住房。八婶母杨氏是周恩来八伯父周贻奎的妻子。杨氏一生信仰佛教,追求“结善积德”,她是周恩来1908年至1910年的实际抚养人和监护人。曾于1950年、1953年两次被周恩来接到北京中南海西花厅居住,杨氏晚年在家乡的生活费、医疗费等均由周恩来承担。
 

      从八婶母住房经后花园、周恩来墨迹碑廊至北面的邓颖超生平事迹陈列室,出来又回到了驸马巷,巷旁是条石驳岸水尤清冽的“文渠”。新中国成立后,总理曾说:“我的学问不少是读民间文学得来的。”我想,文渠应该是他最初通向民间的渠道之一。

 

快来旅行吧

 

postid
232335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