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用好历史文化遗产,联合打造具有丝绸之路特色的旅游产品和遗产保护。
——2017年5月13日习近平在“一带一路”国际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
汉武帝建元二年(公元前139年),张骞奉命首次出使,其行走至阳关、玉门关以西的西域地界,这趟“凿空”之旅,走出了誉满全球的“丝绸之路”。张骞在上交给武帝的“工作报告”(《史记·大宛列传》)中记载“始月氏居敦煌、祁连间”,古人一般汉语字面意义来解释“敦煌”地名,如东汉应邵注《汉书》中说“敦,大也。煌,盛也。”当你从青藏高原出发,翻过横亘东西的祁连山脉,从海拔4000米的山峰,直线下降至海拔1000米的河套平原,恭喜你,到达了丝绸之路璀璨的明珠——敦煌。西方的天使挥舞着翅膀,那敦煌的飞天就是中国浪漫的史诗。这里承载着太多,唐朝时期,这里的经济产值仅次于长安,往来商贸在此经过。这里把历史吟成诗。通过阳关和玉门关就进了西域。玉门关,因西域输入玉石而得名。阳关,则因为在玉门关的南面,因此得名。(中国古典地名命名时讲求山南为阳、山北为阴。)玉门关与阳关相距50多公里,玉门关面向苍凉的塔克拉玛干沙漠,阳关却以祁连山为屏障阻挡着古代游牧政权。当你面对着一望无际的戈壁滩,那里曾是贸易往来的互市、血雨腥风的古战场。“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走我的独木桥。”真正的阳关大道,可以数量马车并驾齐驱,将中华文明带向世界。以丝绸之名,兴国家之强。而如今阳关镇是无限戈壁中的一叶绿洲,窜天的树木,遍地的葡萄架子,砂地上的西瓜……结出的果子就像整个文化贯穿汉唐乃至整个历史成果在这片土地无限汇聚成长。在敦煌,流沙滚动,历史更迭,驼铃起兮,思念故人。两关长城凝结、蕴含着中华民族勤劳与智慧、勇敢与坚定、宽容与自信,体现着中华民族热爱祖国爱的深沉、希望和平与平等、团结与坚韧不拔的民族精神以及中华民族强大的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正是如此强大的民族品格,才推动了中华文明与中华民族在历史的进程中,生生不息的向前发展,这更是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不竭动力。小宿姑娘本次斥巨资参加研学项目体验,综合感觉,我可能年轻了。
哈哈哈,先是参加通关文牒项目,步行至都尉府,工作人员为你书写专属名字的通关文牒,就像护照一样。汉隶书笔锋圆润、笔势生动。
行至每一关卡,就有穿着表演服的工作人员把我拦下,非要我回答问题才允许通过。
比如“云梯的发明者是谁?他后来叫什么?”哈哈,大家回答一下。
除去通关活动,我还体验了拓片活动和陶片钻孔活动,都十分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