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雨初晴,清凉峰给我带来意外惊喜

 

图:清凉峰南山脊

2019年7月7日07:14 摄于安徽歙县

 

清凉峰位于浙皖交界处,是天目山脉的主峰。这个海拔在浙江及附近的群山中不算最高,我之所以要去,是因为看到清凉峰南山脊颇有气势的岩石的照片。但为了清楚欣赏到南山脊全貌,我花了不止一次工夫。

 

 

清凉峰小档案

海拔:1787.4米

位置:安徽东南部绩溪县、歙县与浙江西北部临安市交界处

所属山脉:天目山脉(主峰)

特点:浙西第一峰,有峰林、峰顶“台地”等地貌

 

 

初探南山脊:遇雨遗憾而返

 

 

第一次是在五月的一个阴天,我和同伴自驾到达临安清凉峰镇银龙坞村,携带帐篷从这里开始登山。在密林和瀑布间爬升6小时后,终于到达山顶。赶在日落之前,瞥见了一眼南山脊风光。

 

▼ 这张图看过去的方向就是南山脊,但这天能见度并不太好

 

天色已晚,我们就在峰顶旁的台地扎营,准备明天早上探索南山脊。不得不说,这处峰顶的营地真是个绝佳的露营场所,平坦、面积大、避风、视野开阔,不像大多数山峰峰顶面积都很小。

 

但是晚上下起了小雨,早上5点钟看日出的闹钟一响,我拉开帐篷。哇塞,想哭!整个视野都笼罩在一片浓雾之中,能见度不足10米。

 

▼ 大雾中的清凉峰峰顶,感受一下

 

在帐篷里等了两三个小时,雾非但没有消散,雨还越下越大。我们只好收拾好帐篷,在泥水中仓促下山。这次我们无功而返,但当成锻炼身体效果很好。

 

 

再探清凉峰:这次雨更大

 

 

第二次出发已经到了七月份,连日阴雨,我终于觅得一个阴天的周末再次出发。这次我从南坡的上坦村开始,可以更快到达南山脊。

 

对于搭乘公共交通来说,去上坦村可以先乘杭黄高铁到达歙县三阳站,而从车站到山脚下大概还有八公里。几经周折,我在附近找了辆去山脚下的小车,沿着狭窄又陡峭的山路开到了深山前的最后一个村子。大概下午一点,我才开始了重装徒步。

 

在南坡从起点的海拔600米到海拔1500米,都是持续的爬升,而且非常陡峭。这段时间天气阴晴不定,等我终于走出密林,几乎到达山脊时,山风呼呼吹起,我发现整个山间完全笼罩在一片大雾之中。

 

大约海拔1600多米,已经走到了南山脊,我期待的旅程本可以开始,但是雾气丝毫没有退去的征兆,真的是山顶气候多变。

 

即便如此,南山脊的怪石也挡不住向我展示的欲望。

 

▼巨石像积木一样堆叠起来,在南山脊不止一处

所有的石头在雾气中只展示部分真容,增添了一种神秘莫测的气氛。

▼ 老人石,像不像坐在椅子上看风景的老者

▼ 大绝壁在雾气中显得深不可测

▼ 朝天石柱

南山脊只有两公里长,但是这段路却花了我近三小时的时间,除去拍照的因素,这段路需要在岩石间爬行,在寒竹丛中穿行,在乱石间上上下下,既费时间又消耗体力。好在在天黑之前,我终于摸出南山脊,到达峰顶营地。我打算先扎营,看明天的天气再决定是否再去南山脊,或者直接下山。

相比于上次5月份来,这片露营地里的草长得更加茂盛。我在浓雾中扎好帐篷,这时已经感受到了几点雨,钻进帐篷,吃完东西,也才晚上七点多。露营独特一点体验在于,晚上有大把的没有信号的时间可以消耗。

翻看着白天穿过南山脊拍的照片,即使能见度很低,我还是尝试拍了不少照片,期望其中能有或多或少体现南山脊怪石的照片。但遗憾的是,绝大部分照片只能拍到近处的山石的轮廓,南山脊有气势的峰林连我肉眼都没看到。不知道明天的天气怎样,或许还有一点云开雾散的希望。

夜晚雨在时大时小地下着,伴随着帐篷外的山风也越来越响。我想到一个很有意境的词叫做“山河入梦”,听着这种自然的背景音乐安然入眠是很惬意的感觉。当然,前提是能克服对大自然的恐惧。

可是,不知过了多久当我睡的迷迷糊糊的时候,被一阵哔哩吧啦的声音吵醒了。原来是下起了骤雨,雨点哔哩吧啦打在外账上,声音格外响,几乎无法入眠。说实在的,在这么大的雨中露营我还是第一次,我开始担心帐篷的防水问题,因为我甚至感受到了有几点雨水已经滴下来了。

好在营地是一片草地,吸水性很好,再大的雨水也会渗入泥土,不会产生积水,所以帐篷里面还凑合。但这样下去估计明天天气也不得好转,如果这样的话,我甚至想好了,我这篇文章就叫《浓雾中清凉峰南山脊一瞥》。

想着不会有什么希望,我把早上5点钟起床看日出的闹钟关了,索性睡个好觉。但我没想到第二天发生的事情让我对这个行为很后悔。

清晨:旅途中的意外来了

我大概是被透过帐篷的自然光线给唤醒了,天已经很亮,时间大概是5点50。外面似乎已经听不到风声雨声,如果外面仍然和上次一样浓雾封锁,我就马上下山,还可以早点回去休息。

所以我拉开帐篷的帘子。

但在那一瞬间,我被透过门帘看到的场景惊呆了。

完全不是昨晚的景象,完全不是这两次来看到的样子。远处的群山层层叠叠,轮廓清晰可见。经历了一晚的大雨,突然雨过天晴啦!我爬出帐篷,终于看到我所在的清凉峰顶,四面原来都是山峦,尽在视野之下。东方太阳已经升起一些时候,但是云层似乎在把它缠绕住,所以这个方向看过去并不耀眼。再看南山脊方向,有气势的岩石排着阵势一直延伸向远方。这就是昨天大雾中爬过来的南山脊,直到现在才看清了它的真容。

我没料到雨会这么快就停了,幸福也来得太突然。果然是最美的风景往往出现在最恶劣的天气。

我披上外套,爬上百米外一处更高的山顶,这里,我甚至看到了夏季很罕见的云海。白色的云铺成壮观的一层凝固在山腰的某个高度,像海面一样,而且,此时这个海面就在自己脚下的不远处。

 

云海区别于云雾或者雾气的地方在于,它的分层很明显,而不是弥散在山间,这个云的界面就像海面,而从云里露出的山峰就像孤岛。夏季气温高,这个稳定的界面很难形成,往往都挥发开来,而冬季是云海最为常见的季节。在夏天能看到云海,往往只能在大雨后立马放晴的短暂几小时内。

那么这个时候南山脊的风光一定大不一样,我的脚步已经在告诉我下一步该怎么做。我回到帐篷,取了点食物,带上相机,朝着昨天回来的方向,踏上了往返四小时的南山脊“睹真容”之旅。

南山脊的画卷这才开始向我展开。我真后悔没有早起,错过了日出前天边最亮丽的一道霞光。根据我的经验,这是看日出最惊艳的场景。

▼ 太阳已经升起,峰峦尽现

▼ 远看南山脊郁郁葱葱

这段路程,发现了很多栩栩如生的怪石,我甚至想凭着感觉给它们命个名,在此之前,我不知道谁给它们有过什么记载。

▼ 金蝉望天

▼ 纪念碑

▼ 獠牙毕露

▼ 类似于很多景区,这里也有“飞来石”

▼ 小跳蛙

▼ 鹰嘴石

▼ 此处的“四大天王”,已有先来者命名,甚至都写在岩石上

 

▼ 而这一处石柱,我实在想不出该叫什么

实际上,在我行走的过程中,太阳升起,气温升高。原本“凝固”成平面的云层开始扩散、升腾,这也是夏天云海不常见的原因。

在清凉峰,萱草是生长得最为旺盛的野花之一。除此之外,我还见到了其他的惊艳的花草,它们恣意绽放在岩石间、在草丛、在山巅,展示了生命的魄力,我想把它们或多或少记录下来。

说到怪石、说到峰林,人们会想到黄山、三清山、张家界等,它们规模之大,地质地貌之独特,令人叹为观止,这也是它们成为世界自然遗产的原因。但清凉峰南山脊,给人一种养在深闺人未识的感觉,走在这段路上,有一种发现的兴奋之感,仿佛是大自然偷偷留给自己的馈赠。没有景区的人头攒动,是一种天地间大好风光为我独享的畅快。

因为流水侵蚀、重力崩塌等自然风化作用,这些石柱都齐刷刷地朝着一个方向,既壮观又神奇。

到达南山脊的另一端,我再原路返回,这段南山脊的路程,我走了三遍,体验到的也是完全不同的感觉。常常发出的是这样的惊叹——哦,原来这就是昨天看到的岩石,原来这个视角看过去这么壮观。

▼ 这是一处深谷,两侧是崖壁,正好像是一扇窗户,透过窗户看到远处的山峦

而返程路上,视野依然十分开阔。

大约上午10点,我返回了峰顶营地,收拾好帐篷,心满意足地准备下撤,这时我发现我已经比较饿了。

▼ 这就是位于皖浙交界处的清凉峰峰顶

 

▼ 位于峰顶西侧的“蛤蟆石”,远处的草地上是昨晚露营的帐篷

为了更快下山,我选择从峰顶沿北坡下到浙江临安银龙坞,这条路也是第一次去上山的路,相对来说要好走多了。

▼ 这条路上岩石地貌相对少见,这处“万象石”处在峰顶下撤几百米的位置。

▼ 这处栩栩如生的“石蛙”甚至成为清凉峰北坡的标志

下午三点我回到银龙坞村,再经过共计六趟的公交,我终于在晚上7点多回到杭州,完成了一次意料之外的很值的路线。

这次的徒步经历是比较独特的。一是自然风光,看到了在浙江这里比较罕见的石英砂岩石林地貌;二是经历了雨后意外的惊喜。旅途的快乐之一在于不经意间的收获,那种经过艰苦爬涉后,眼前出现的风光令你忘记所有的疲惫的兴奋,是一种妙不可言的感觉。

这又是一次从自主发现目的地,到规划行程,到完成路线的过程。当你掌握了自主探索风景的能力后,你会感觉到非常的自由,你大抵就不会满足于去景区跟团打卡式的旅游。我始终觉得,当做在舒适的观光车或者缆车,景区规划的路线把即使像画一般的风景徐徐展示在眼前,你可能会掏出手机拍个不停,但是总缺少一种大脑的兴奋感,甚至会审美疲劳——我已经预料到出现在眼前的风景是怎样的。

而多年过去,留在脑海中的一定是那些让自己兴奋的时刻。

postid
232060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