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洛克线,人类探险精神亘古不灭

洛克线,起点木里,终点亚丁,沿途风光绝美,可观三怙主雪山,是中国顶级徒步线路,每年都吸引着大批户外爱好者。

洛克线是如何出现的?这要追溯到20世纪初期,一个名叫约瑟夫·洛克的美国人。

1924年到1928年,约瑟夫·洛克带队,先后4次探访木里。在当时木里王的接待下,在这个神秘的香巴拉王国考察、探险、拍照,并深入贡嘎岭地区。

约瑟夫·洛克在美国《国家地理》杂志上发表的《中国黄教喇嘛木里王国》、《贡嘎岭香巴拉,世外桃源圣地》等游记和照片,被詹姆斯·希尔顿作为小说《消失的地平线》的素材,著名的“香格里拉”一词,由此而生。

洛克线藏于深山之中,光是到徒步起点就要两三天时间。

成都距西昌430公里,需要一天的车程,西昌去木里县230公里,最后再去水洛乡嘟噜村还要200公里,而且一路上全部是山路。

一路奔波之后,我们在9月30号到了嘟噜村。这也是中秋节的前一天,晚上住在藏民家里,看着藏民一家吃晚饭,感觉很温馨。

藏民今年修了新房子,想做旅游招待,晚饭后我就教他们怎么在8264、两步路这样的平台去招揽徒步的客人。

山里没有月饼,只有寂静夜空中的一轮明月,独在异乡为异客。

约瑟夫·洛克,1884年出生于奥地利维也纳,1905年,移民美国。自学了匈牙利语、法语、汉语等多种语言,非常喜欢植物学,热衷于野外探险。

1922年年初,洛克受美国农业部派遣,到中国云南寻找抗病毒的栗子树种,开始了期待已久的中国之行。1923年,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给他提供资金支持,他开始在云南收集标本、撰写游记。

在云南丽江,洛克组建了一支“美国国家地理协会探险队”,招募了不少纳西族队员。他听人说从丽江出发,经过泸沽湖、永宁,在横断山脉深处,有一个叫香巴拉木里的神秘喇嘛王国,由土司统领。那里有不为人知的雪山、森林和草地,景色雄伟壮丽,还生产黄金。

木里,藏语意为美丽、辽阔、深远之地。1922年,洛克以“美国农林部专员骆约瑟”的名义,给木里王写了一封信,说准备前往拜访,并采集草木标本。不过,木里王回信谢绝了,“你不要来,木里山高路远,土匪横行,来了有性命之忧。”

洛克写给木里王的信

探险计划搁浅,洛克心有不甘。1924年年初,他再次将去木里的计划提上日程,不管木里王是否愿意。

“1924年1月,正好在中国新年前一个月左右,我决定在回到我们遥远的文明世界以前,完成被推迟的访问。”在《中国黄教喇嘛木里王国》开头,洛克这样写道。

10月1号开始正式徒步,从嘟噜村水洛河往北几公里的水洛金矿进山。

白水河河谷,已经集结了大批户外爱好者,我们是国庆节进山的第一批。手机从这里开始没有信号,带着的卫星电话信号也很微弱。

白水河又叫牛奶河,河水清澈而发白,一路奔涌而下,极度危险也极度美丽。

从低海拔的2300米沿河蜿蜒而上,路途轻松,天气一天都很晴朗。

从丽江到木里,是一段遥远且艰难的旅程。途中人迹罕至,要穿过金沙峡谷,翻越多座高山。洛克计划出发的时间正是寒冬,高海拔地区的道路,已被冰雪覆盖。

“我们在一个寒冷的冬天早晨出发,狂风呼啸着,从云峰山上刮来的干雪,大团大团地卷到天上几百英尺高。”洛克写道,他们一行从丽江玉龙雪山下的雪嵩村出发,启程前往木里。队伍由10名纳西族士兵护送,有11头托运物资的骡子和3匹马。

“我们爬过山冈,越过茂密的森林。”洛克一行,先是经过金沙江峡谷陡峭的狭窄小道,穿过黑沉沉的云杉林,5天才抵达永宁。然后,再从永宁绕过泸沽湖,继续前往木里。

抵达永宁时,土司告诉洛克,原来写信谢绝他的老木里王,在4个月前患浮肿病死了,其弟弟新任。新木里王态度和蔼,比他的哥哥更热情好客。这个消息,令洛克宽心不少,加快了前行步伐。

“当雪停的时候,我们已经在海拔15000英尺(4572米)的地方了,这时太阳已经出来,照在我的身上,比先前觉得暖和了一些。在我们右侧,是一面峭壁,冰柱从峭壁上垂下,像一串串珍珠似的,在阳光的照射下闪闪发亮。”

从丽江到木里,一路崎岖难行,让洛克觉得不可思议。他在游记中说,从暹罗(泰国)经陆路,过缅甸,进入云南,都从未遇到过像从丽江到木里的旅途中,穿金沙江峡谷、越丽江诸峰,这样艰难的旅程。

之后跨过白水河,走入森林,开始上山。

茂密的树林中很难找到路,还有一支轻装徒步队伍,带队向导把他们远远落在后头了,我们靠着GPS轨迹穿过了树林里的碎石路段。
洛克线GPS轨迹

队伍行进了大约11天,抵达木里境内,一个队员用手指着北方告诉洛克,那里便是木里。

对于当时的木里,洛克是这样描述的:木里王统治着一块面积9000平方英里的地域,只有22000名居民。这里缺乏耕地,木里城由340间房屋组成,居住着700名喇嘛,中心为木里大寺。此外,境内还有18座附属寺院,僧人多达千人。

洛克拍摄的照片显示,当时的木里大寺所在位置在一个斜坡上,与今天相同,周边分布着其他房屋建筑,山下面,是奔涌而过的理塘河。

在裸露的山路上行进一小段路后,又走进了茂密的原始森林,不远听到水流声时,就到了著名的菩萨洞。

潺潺流水经青苔倾泻而下,其上点缀着点点阳光,妙不可言。

沿着崎岖山路继续爬升,今天的营地牛顿牛场在海拔3480米的一片树林里,来到营地时这边已经搭了很多帐篷,颇为热闹。

第二天天气不错,早早起床出发。

洛克受到了木里王的热情欢迎,洛克进入宫殿,将一支步枪和250发子弹作为礼物献给木里王。

在皇宫的一处卧室中,洛克终于见到了木里王项此称扎巴,木里王30岁左右,身高超过1.8米,身材高大,略显肥胖,身穿红色长袍,脚穿刺绣的天鹅绒藏靴,“气质高贵,表情和蔼,笑声柔和,手势优雅。”

木里王感谢洛克从美国前来,“木里是一个非常贫穷的地方,在此以前,还没有一个美国人到来过。”

洛克与木里王的合照

久居深宫的木里王,对于他管辖之外的地方,了解得不多。他向洛克提问:从木里,骑马是否可以一路走到华盛顿?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否还在继续?他还让洛克算下他能活到多久。甚至还对洛克的眼镜感兴趣:它能否一眼看穿山林?

几公里后路过满措牛场,然后又一直穿行在树林里,山林中是各种植物,树上挂着高原常见的松萝。

洛克则惊叹于所见到的精美绝伦的藏式木石建筑,他给木里王、王宫、战马、僧人等照了相。木里王还邀请他吃了一顿“火锅”:“在镶了银的热气腾腾的铁罐里,装了很厚一层肉片,下面是各种蔬菜。吃饭用的,还是金碗。”

洛克认为,木里除了景色绝美,实际上还是一个富庶之地,理塘河里蕴藏有金矿,只是木里王不怎么开采。

在木里停留了3天,洛克返程。热情的木里王派遣随从送出很远,还让人提前安排好前方宿营地。对此,洛克恋恋不舍,“油脂芳香的冷杉树枝搭起了一个美好的营地,清香的树枝覆盖了冰冻的土地,就在这里,我让美梦再次把我带回了木里群山之中不可思议的神秘仙境。”

下午两点时走到了海拔4050米的藏别牛场。牛场位于山谷间,这里河水蜿蜒,土地平整,高山草甸一片金黄,实在是很好的宿营地,于是扎营住下。

从藏别牛场出发,前面不远还有一片营地,有一间藏民的小木屋在卖东西,主人正在煮奶茶,忍不住进去烤了会儿火。

在小木屋吃了一桶泡面,还喝了两瓶可乐,非常地满足。

继续前往万花池牛场时淅淅沥沥下起了雨。

在万花池牛场一支商业队伍的大帐篷里坐着躲雨,没想到雨越下越大,一直下了两三个小时。

返回丽江后,洛克对木里念念不忘,他还没深入到木里腹地,近距离接触三座雪山。

洛克将在木里的探险经历写成游记,在1925年4月的美国《国家地理》杂志上发表,在美国引发极大关注。

1928年3月底,洛克再次进入木里。木里王与他相见,格外亲切。洛克拿出《国家地理》杂志,上面刊登有木里王的照片,木里王十分高兴。

在前一次考察时,洛克曾经远远看到,在木里西北部的贡嘎岭地区,三座雪山形成品字形。这次前来,他请木里王帮助他们,到贡嘎岭地区考察。

下午三四点雨停了,出发前往下一个营地——杂巴拉垭口下方营地。路上可以看到云雾缭绕的杂巴拉垭口(黑色的像一堵墙一样的岩石山体上方),以及藏在云层中的稻城三神山之一——夏诺多吉。

听到洛克说要去贡嘎岭,木里王有些担忧。那个地方叫贡嘎日松贡布,土匪猖獗。幸运的是,木里王和那里的匪首扎西宗本关系不错,于是,他给扎西宗本写了一封信,说有一支探险队前来考察,要求不得为难。

6月13日,洛克一行离开木里,前往他魂牵梦绕的贡嘎岭。队伍有21名纳西族队员和向导,带着36匹骡子。

到了中途的嘎如寺,当地派出了10名武装护卫跟随。他们一路穿越水洛河,越过密珠嘎,走过壮美的原始森林和开满鲜花的高山草甸。

洛克和纳西族探险队员

又一天早晨,天气不错,我们出发去翻杂巴拉垭口。还没上山,就看到十一假期的庞大的洛克线徒步队伍,浩浩荡荡,密密麻麻地在山壁上连成了一条Z形曲线。

垭口靠夏诺多吉一侧植被茂盛,姹紫嫣红。原以为此行中最难爬的垭口,真做足了心理准备,爬起来却很轻松

登上海拔4700米的杂巴拉垭口。

站在垭口回看,夏诺多吉的侧面露出了云层,如利刃一般刺进苍穹。

稻城三神山,藏语念贡嘎日松贡布。公元八世纪,莲花生大师为三座雪山开光,并以佛教中三怙主:观音、文殊和金刚手命名加持,因此称为三怙主雪山。怙主,意为保护者、保护神、可依怙者,三怙主,分主大智、大悲、大力。

仙乃日,是三怙主雪山的北峰,海拔6032米,峰名意为观世音菩萨;央迈勇,藏语意为文殊菩萨,为三怙主雪山的南峰,海拔高度为5958米;夏诺多吉,意为金刚手菩萨,是三怙主雪山的东峰,海拔5958米。

垭口靠央迈勇一侧怪石嶙峋。此时央迈勇山峰躲在了云层里,巨大的U型山谷的景色令人震撼——黑色的岩石像被火烧过,云层低得触手可及,白色的流沙从山上倾泻而下,金黄色的植被散落在山谷间。

洛克曾在和朋友的信件中这样说:“我情愿死在这美丽的大山里,也不要在医院冰冷的床上。”他说的,肯定也包含眼前的这般壮观的荒凉吧。

原以为翻过杂巴拉垭口后就会很轻松,事实证明,后面的很多个垭口都很难。从杂巴拉垭口下来之后,我们开始爬央迈勇横切垭口,从这里可以清楚看到明天要走的大流沙横切路段。

冒着雨翻过横切垭口,然后远处便看到了新果牛场,那是巨大的黑色山体下流沙堆积形成的一小片平坦草地,在陡峭的山壁上显得摇摇欲坠,一条挂在山壁上的小路向斜上方延伸,通往大流沙方向。

行走几天后,一座雪山突然就映入眼帘。“夜幕降临我们的高山营地,我坐在帐篷前,面对着称为夏朗多吉的伟大山峰。这时,云散开了,那是一座平顶金字塔状的山峰,像一对硕大无比的蝙蝠翅膀。山体披冰带雪,冰川直达山脚,在那里形成巨大的、宛如园形剧场的冰碛堆积。”

之后,一行人又开始了艰难的旅途,途中还遇到了扎西宗本,洛克吓了一大跳。不过,扎西宗本表示,放心!有木里王的信件,我们不会伤害你。

早上醒来,四周被云雾笼罩,预示着这一天不好的天气。

短暂的阳光给了人一点希望,唯一一次看清了央迈勇神山,而后不久天空又开始被云雾所笼罩。

人在巨大的山体下显得非常渺小,在营地底下看先头已经出发的队伍,人和马都只剩下一个像素点那么大。

风景之美,不再局限岁月静好、小桥流水,很大程度上还要靠奇、险、难。洛克线之美即在于此,站在央迈勇的山脚下,望着巨大的岩石山体,如果没有一路的险与难,又哪来此时的惊奇与震撼。

沿着央迈勇的山腰一路横切,来到了央迈勇著名的大流沙面前。大流沙看起来很危险,只有一条被人和马踩出来的小道悬挂其上,像是随时有可能滑下去,很长一段路,人和马在上面都很渺小。

这段路回忆起来,只有漫长的横切垭口,雨下得很大而且刮着风。一路上都是黑色的,黑色的云、黑色的山、黑色的石头,大白天阴森诡异,像是末日景象。把所有的衣服都穿上还冷,走起来就暖和这点在下雨的高原上并不成立。

绝望中翻过最后一个海拔4700多米的黑湖垭口,远眺看到了传说中的黑湖,像墨水一样黑的湖,在离徒步路线几公里的地方,平静得没有一丝波澜。

6月26日凌晨,一场暴雨之后,洛克被叫醒。夏朗多吉、央迈勇、仙乃日三座三怙主神山,屹立眼前,近得似乎可以伸手触摸。

“万里无云,眼前耸立着举世无双的金字塔状的绛白央(央迈勇),她是我眼睛看到过最美丽的山峰。白雪覆盖的山峰原来呈现出灰白色,但是,她和乘瑞芝(仙乃日)的山巅突然变成了金黄色,此时太阳的光线正在亲吻她们!”

看到如此美景,洛克简直要发疯了。同年8月,他再次去木里寻访三座神山。不过,雨季来了,神山一直笼罩在云雾之中,不肯露面。

沿着央迈勇绕了一圈掉头往北,是一大段的石板和碎石路段,荒无人烟,风特别大而且没有地方可以避风。

再往前是呷独牛场,是著名的蝴蝶石所在地。蝴蝶石是洛克线的地标,是洛克的那支探险队曾经合影的地方,百年来风吹雨打,岿然不动。

时光流转,世事更迭,人类的探险精神亘古不灭。

一波又一波的来自世界各地的人,沿着前人的足迹,翻越雪山、踏过河流、穿过密林与乱石,走进横断山脉深处,来到这香格里拉秘境。

到了年底,洛克准备第三次前往贡嘎岭。准备启程时,木里王突然送来一封信说,上次洛克去了之后,贡嘎岭遭遇冰雹袭击,青稞大面积受灾,扎西宗本翻脸了,说是洛克惹怒了神明所致,放话要杀了洛克。洛克的贡嘎岭之行,止步于此。

在木里考察,洛克采集了很多动植物标本,还写了《贡嘎岭香巴拉,世外桃源圣地》游记。“在整个世界里,没有什么地方的景色,能等待着摄影家和探险者。清新的空气,花开多彩的杜鹃,还有隐现在树丛里的牡丹花和报春花,这里像是一个神仙浏览的花园,一处无人知晓的仙境胜地。”

在雨中翻过小垭口,又被艰难的海拔4720米的蛇湖垭口耗尽了最后一丝体力。翻过垭口时,云雾短暂地散去了。

蛇湖,像一条青绿色的蛇横在山谷间,很难想象世间有这样颜色的湖吧,多少艰辛都是值得的。

在蛇湖垭口,对面的仙乃日神山在云雾中,只可以看到对面的松多垭口,那里过去就是亚丁景区了。

最后一天,朝着仙乃日神山的方向翻过松多垭口,垭口海拔4650米。

1929年4月,洛克再次带队进入木里,在木里王的帮助下,向东北方向,越过雅砻江,走到了康定境内,对蜀山之王——贡嘎山进行了拍照和测高。
从1924年到1929年,洛克一共4次进入木里地区,拍摄了上千张照片,撰写了多篇文章,其中包括不少彩色照片。这些文字和照片,为了解、研究当时的木里藏区社会提供了宝贵材料。
到了1934年9月,川康军矿务视察员李章甫率部进入木里,与木里王协商开办金矿事宜。在枯鲁寺,双方发生争执,项此称扎巴被国民党二十四军的李先春开枪打死,他的弟弟,新的木里土司项扎巴松典,则被押到西昌作为人质,后来交纳了数十万元才得以释放。之后,木里土司的统治日渐衰弱,这个最后的香巴拉王国走向没落。

垭口下去是景区,牛奶海在垭口下面海拔4480米的地方。到了景区,也意味着洛克线即将走完全程。

新中国成立后,项扎巴松典担任过四川省政协常委、木里县政协副主席,于1965年5月12日因病去世。

回到云南的洛克,开始潜心研究纳西文化,没有了资金支持,到后来过得穷困潦倒,回到美国后,只能靠朋友们接济生活。1962年12月5日,洛克在夏威夷去世。他花了20多年时间完成的《古纳西王国》,在他离世后才得以出版。

到了牛奶海边上,下起了大雨,很多游客辛苦地从洛绒牛场爬上来,有老人也有小孩,有的人仅有一件雨衣,有些人连雨衣也没有,就为了上来看一眼牛奶海和五色海。

从牛奶海下到海拔4170米的洛绒牛场,一两个小时,60多公里高海拔重装,一步步重回人间,手机也有了信号。

如今,每年有数千人,沿着当年洛克的足迹,从木里穿越至亚丁,拜访三神山。“香巴拉”作为当地的旅游品牌再次被提起,木里也成为了大香格里拉旅游环线核心区域。当游客为这里的美景惊叹时,或许会想起,90多年前,那个名叫约瑟夫·洛克的人。

——《探险家约瑟夫·洛克与最后的香巴拉木里王国》

postid
231022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