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敦与煌 | 听风沙在歌唱,佛像在说话
“听,风沙的声音”

敦煌的沙漠中,有一片神秘的绿洲。

数万年的流沙没能将她淹没。

却在上个世纪,因为人类的干预,差点从地球上消失,这就是许多人心中此生必去的生命奇迹——月牙泉。

今晚的月


鸣沙山的沙粒不会言语,只能借风声,诉说着丝路的传奇。

而月牙泉仿佛一个坚强的坐标,证明着千年前的驼队,也曾跪在我脚下的这片土地。

绿洲最终得以幸存,湖面却没有了曾经的浩瀚。

那静如琉璃的幽谭,仿佛一弯明月坠入沙漠的中央,在这穷荒绝漠中静如处子,迎风而歌。

亘古沙不填泉,泉不涸竭。

这正是余秋雨笔下的那月牙泉,是天的镜子,是沙漠的眼。周边亭台楼阁,回廊环绕,孤独、绝美、却不凄凉。

工匠在日出日落间和着风沙的歌声一斧一凿,拨开了尘沙,露出这个敦煌来。

每一个来到这里的人请不要忘记,那深深浅浅的水迹,并不是值得骄傲的勋章。

那是上帝翻转了沙漏,用倒计时的方式提醒我们。

在与自然的博弈中,不许作弊。
 

 
而莫高窟是如此宏大,它把人性神话,付诸造型。

敦煌是路上丝绸之路的明珠,兴于汉唐,衰于明清。直至上个世纪才将尘封多年的石窟展现天日。

如果您参观过法国卢浮宫,对精彩绝伦的壁画连连称赞,那您来到莫高窟定会深深折服古人的艺术造诣。


敦煌如果说是中国古典艺术的代表,我觉得不足说明这里的壮观。这里更像是四大文明在中国相遇。乐尊西行至鸣沙山,望至其佛光闪现,于是开凿修缮佛殿,后人如法炮制。

“前流长河,波映重阁”

生动的壁画在诉说故事,讲述经法;斑驳的墙面在诉说故事,讲述历史;莫高窟在讲述故事,东方的故事。


每一尊佛像有着历史的痕迹。九层楼中的释迦摩尼坐像,兴建于武则天时期,在西北修建如此之大佛像,无疑展示当年国力强盛。

无论是经历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等由西北少数民族贵族建立的封建政权时期游牧民族狩猎生动场景;还是反映北周贵族杨坚建立了“汉人”大一统隋朝时期人马与戈壁、草原“交互”的生活场景;不论是石胎泥塑还是飞天壁画,无不堪称一时一地的代表作之作,也是一时一地的历史社会生活的艺术反映。真乃自然与人类历史的旷世杰作!在若干千万年里,早在远古时代,由中原西迁的“三苗”部落就在敦煌一代繁苒生息。汉唐时期,敦煌是扼守古“丝绸之路”的咽喉要冲,也是当时的东西文化交汇的中心,更是佛教东渐传播的枢纽地域。我们的先民在这里经历了怎样辛勤的耕耘,才拾掇出了这么一片文化的瑰宝——“莫高窟”。


再读余秋雨先生《文化苦旅》之莫高窟,“看莫高窟,不是看死了一千年的标本,而是看活了一千年的生命。”顿时觉得,我所有的形容,所有的称赞都变得肤浅。鸣沙山的莫高窟是本承载太多的历史大全,一本发展史,一本伤心史。
 
 
海云四敛,太清楼、极目一天秋色。明月飞来云雾尽,城郭山川历历。良夜悠悠,西风袅袅,银汉冰轮侧。云霓三弄,广寒宫殿长笛。偏照紫府瑶台,香笼玉座,翠霭迷南北。天上人间凝望处,应有乘风归客。露滴金盘,凉生玉宇,满地新霜白。壶中清赏,画檐高挂虚碧。
——《念奴娇·海云四敛》张孝祥
明天大概率要停更一天了,要赶路和参观张掖丹霞地质公园。
谢谢大家在百忙之中支持我,这种边走边写对于体力是个考验。
就这样不给个

点击阅读原文,即余秋雨《文化苦旅》中针对莫高窟的全文,进入景区前阅读是一种感觉,出来之后阅读是另一种感觉。这可能就是研学的意义吧,这点我做的比小孩子要好。
postid
232942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