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西藏(之十)藏族文化及风情特色

遇见西藏(之十)

藏族文化及风情特色

 

藏族是一个古老的高原民族,西藏文化的特色首先是它的地域性。西藏地处世界屋脊,平均海拔在3000米以上,喜马拉雅山、冈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横贯全境。它拥有世界上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有世界上最高的大湖——纳木错湖,有世界上最高的大河——雅鲁藏布江,有世界上最宽广的草原——羌塘草原。那里山岭连绵、河流纵横、湖泊棋布、绿草如茵,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造就了独特的高原文化,因而在西藏的广大地区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牧区文化,或称作游牧文化。

 

语言:藏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现行藏文是七世纪初根据古梵文和西域文字制定的拼音文字。藏文标点符号形体简单、种类极少,而且,其使用规则也与其他文字的标点符号有别。

 

文学:藏族文学丰富多彩,在数量上居中国少数民族前列。《格萨尔王传》是民间说唱体英雄史诗,它是已知世界上最长的说唱史诗。藏族文学经典《仓央嘉措情歌》也已享誉世界。

 

服饰:藏族服饰是青藏高原一道绵延流长的亮丽文化景观,而蕴涵其间的工艺技术、生活情趣、审美观念、道德伦理、宗教信仰都可成为研究西藏文化的活化石。藏族服饰无论男女至今保留完整。藏族服饰的基本特征是长袖、宽腰、长裙、长靴。不同的地域,有着不同的服饰,呈现出五彩缤纷的风貌。藏族服饰多姿多彩,其突出特点表现在色彩的搭配和构图上。文艺表演和节庆活动时,各式色彩明艳的藏族服饰都会成为焦点。藏靴是藏族服饰的重要特征之一。此外,藏族男女特别讲究饰物,饰品的质地有银、金、珍珠、玛瑙、玉、翡翠、珊瑚、琥珀等等,广泛运用于头饰、发饰、耳环、项链、腰饰和戒指。

 

藏历:藏历是藏族先民所创造的属于藏族的历法,它不同于汉族的历法。藏历有三大元素,包括藏族文化固有的物候历,由印度引进的时轮历,以及由汉人引进的时宪历。现有史可证的藏族历书,最早出现在13世纪(元朝),到19世纪,藏族历书的编定已经趋于完善。

 

礼仪:藏族非常讲究礼仪,日常生活中见到长者、平辈都有不同的鞠躬致礼方式。在有些地区,合掌与鞠躬同时并用。献哈达是藏族待客规格最高的一种礼仪,表示对客人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敬意。

 

藏餐:藏餐是中国餐饮系列中的流派之一,历史悠久,品种丰富。藏餐分为主食、菜肴、汤三大类。藏族有着自己独特的食品结构和饮食习惯,其中酥油、茶叶、糌粑、牛羊肉被称为西藏饮食的“四宝”,此外,还有青稞酒和各式奶制品。风干肉是西藏很有特色的一种食品。

 

酒文化:西藏的青稞酒是用青稞直接酿成的,度数较低,藏族群众无论男女老少都喜欢喝,是喜庆过节所必备的。

 

茶文化:酥油茶是藏族人不可缺少的饮料,做酥油茶离不开酥油、盐和茶,酥油是从牛羊奶里提炼的奶油,以夏季牦牛奶里提炼的金黄色酥油为最好,从羊奶里提炼的则为纯白色。除此以外,还有清茶、甜茶等。

 

节日文化:藏族节日是藏族文化最主要的表现。藏族节日繁多,基本上每个月都会有。藏历元月,是节日最多也最隆重的月份,在这个月里,几乎天天都在过节。藏历年是藏族传统节日。藏历新年期间,在广场或空旷的草地上,大家围成圈儿跳锅庄舞、弦子舞,在六弦琴、钹、锣等乐器的伴奏下,手拉手、人挨人地踏地为节、欢歌而和,孩子们则燃放鞭炮,整个地区沉浸在欢乐、喜庆、祥和的节日气氛之中。在城乡演唱藏戏,跳锅庄和弦子舞。在牧区,牧民们点燃篝火,通宵达旦地尽情歌舞。此外还有沐浴节、望果节、转山会、采花节、牧民节、赏花节、赛马会、林卡节等等。

 

建筑文化:西藏众多的群山和巨石,为藏族的建筑特色提供了充足的物质基础。无论是宫廷建筑,寺庙建筑,还是城乡民居,都以石头作为主要建筑材料,成为西藏建筑文化的一大特色。民居是最大众化的一种建筑,它的形制受制于地理环境、建筑材料、建筑技术、民俗风情、生活习惯等因素。碉房是西藏比较有特点的民居建筑形式。牦牛帐篷是较为典型的牧区住房,这种帐篷虽然简单,但牛绒织成的氆氇质地粗厚,不怕风雨大雪,也便于牧民随时搬迁。

 

草原盛会:藏民热情奔放,喜爱歌舞和体育活动,除了平时利用放牧和节假日唱歌跳舞、自娱自乐外,每年夏秋季节,各地都要举行各种欢乐的草原盛会。这时人们会穿着节日的盛装,带上帐篷,赶上牛羊,骑上骏马,汇集在一起,唱歌、跳舞、赛马、射箭、拔河、登山、摔跤、赛牦牛、交流物资等。场面壮观,热闹非凡。

歌舞:藏族能歌善舞,歌曲旋律顿挫抑扬,歌词贴切合韵,唱时还可伴以各种舞蹈,舞姿优美,有独舞、对舞和群舞,或以上身腰臂作舞,或以下身腿足作舞,而以踢踏舞为最具特色,有些舞蹈以各种乐器伴奏。

 

(部分文字及图整理网络侵权联系删除)
postid
233319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