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奉化游记

 

Day.16
启程

7月16日早晨,大约七点多起床,收拾好了昨天准备的一些东西,背着那个香芋紫色的书包出了门,同游的朋友们拉着行李箱,有些慌慌张张的描眉弄脸,说不出的焦虑,大约期末周实在吃得太多,心里恐慌,没有办法坦率面对变胖的自己。

坐高铁比想象中要方便许多,一过安检就到了检票口,预想之中的问题是一点也没有发生,这大约有一丝宽慰?我总在答应是一口咬定,就是怕自己过分犹豫和后退的怯懦,所以往往在临到头时最为紧张恐惧。有些许烟雾从站台远处的地方升起来,我回身拍下了那一张照片,看着远处的白云青山,南方的景色和新疆的总是不同的,空旷的地方是没完没了的连绵起伏的山坡丘陵,上面覆盖着的全是绿色的植被,看久了虽然腻烦,但猛一探去,总少不了些许的快慰的绿意,让一颗心也安定了下来。

 

如果早一点再来一次就好了。想起了去年的那次孤身一人的厦门之旅,明明只是短而又短的距离,那时候心里满是一种近乎挑战般的兴奋与激动,尽管我知道是无需挂齿的,但行走在鼓浪屿的街道上,捧着一碗沙茶面的时候,难免会寂寥,会想起还在学校的朋友们,有些怅然,我是个如此依赖别人,如此依赖与别人之间联系和感情的人,却忍不住一点点保留了距离,进而只剩下了我一个。此次前去的途中有朋友们一路相伴,情绪有了分享与交流的出入口,感觉也好了许多,好过无依无靠地四处漂泊,没有落脚之地。

启程的时间有五个小时,原定想要在火车上干活,想着来回十个小时,总能写掉许多,但最终还是没能动笔,总觉得在出去旅游的过程中写东西,像是有点可悲的,况且列车行进中的桌板也不好放置电脑,于是只闭眼睡了睡,和同座的朋友一路聊着天,看远窗外没完没了的风景。

福建的房屋大多盖得乱七八糟,哪怕是聚集一处,朝向和角度也各异,但大抵是红色的屋顶,缀落在铁轨两侧的平地与山林间。进了浙江便是满处的黑瓦斜屋顶和白墙,零星散落着,偶尔出现。还会有细细的小溪流夹杂其间,穿过那些民居,流向更辽远的地方。一地或有一地的风俗,有一地的特有情景,这种感觉其实是很美妙的,大概在日渐趋同的城市构造里,还隐约残留着曾经那些岁月历史与地理风貌的痕迹,起码它们是不同的,这些不同也是自然而然的,积淀在城市的边缘角落,人迹稀疏的山林乡野,假使有一天他们全然消失了,我们大约只能住在便捷的城市里,透过旧日的影像资料、文字描述,幻想揣摩那是一种怎样的风景。

 

那日的天是很蓝的。云也很多,因此不使天空变得过分单薄,充满着碧野上空的层次感,就像是宫崎骏动漫中的场景,又像是一副靓丽的油画,悬在车窗外。

到达宁波之后由元宸妈妈开车带领我们先随意逛逛,到达的时候是午间两点左右,我们在地下车库里分食了一盒小龙虾炒饭与木莲冻,一上午坐车没怎么吃东西,因而觉得味道相当美味。木莲冻的质地和果冻比较类似,本以为是糖水一样的液体,实则是Q弹的固体,吃起来带着薄荷的味道,笑称是在吃牙膏了,但在夏天吃起来还是相当凉爽的。

 
(此处忘记拍照了,偷偷搬一下嘉宁的图。)

第一站到了天一阁,此前对此地了解并不算很多,说实话逛了一圈也依旧不是很了解,据元宸说应当以前是私人的宅子和藏书阁,后有许多藏书者也捐赠了自家藏书,形成了后来的“亚洲第一图书馆”的规模。园林像是苏州园林那般建制,有小片的竹林、月湖,以前看书觉得园林造景应该是个相当有趣的东西,但是无奈所知甚少,没什么能够称道分析的,只好囫囵吞枣地瞎逛一气。并且有幸在其中看到了一位戏曲家的收藏,正巧这学期在上元明清文学史,因此有许多熟悉的感觉,逛博物馆大概首先要的是个人素养足够丰厚,否则自然是随便逛逛,看什么都觉得无趣了。

 

下午随元宸一起到了她外公外婆家做客。尽管是晚饭,但对一个新疆人来说大概五点多还是算下午吧。外出旅游假使全走的是景区,是很难见识到当地真正的风景的。元宸的外公外婆家有一个小院,种着丝瓜、辣椒、秋葵等等东西,忍不住想起了小时候姥姥的门前一片小菜地,这也是中国人与生俱来的种菜爱好吗,上至文人雅客下到市井百姓,只要有一方土地便要养着自己的一块小院,每日浇水施肥悉心呵护,掐上一把嫩绿的菜叶凉拌一下,吃的当是一份自在与闲趣。桌上的饭菜相当丰盛,虾蟹黄鱼一类是很少在新疆的餐桌上常吃的,外公外婆老人家做了一桌子的菜肴,只是感觉奉化菜确实是如预想般的那样,和新疆菜的差别相当大。新疆菜是大块而粗糙的热情,汤汁味道也浓重挂彩,很少有清汤的做法,奉化菜虽然谈不上清淡,相当咸香,但汤依旧大多数是清的,只是单纯的确实有些咸了,狂饮酸奶两瓶。

晚间到了公园散步。夏夜的晚上天黑得很透彻,只有湖边带着水汽的风会穿过发梢和汗湿的衣物,那一丝不可捉摸的、微微散开的清凉。公园的人相当多,总觉得南方到了夏天,白天里顶着烈日出游的人是很少的,只有晚上的公园里才会看到如此多的人们,自在而又轻松地四处乱窜。其实这阵大约只是七八点左右,如果放在乌鲁木齐,夏日的晚霞都还未挂起,还是明晃晃如白昼一样。但放在奉化,俨然已经是结束了一天的所有工作与繁忙,可以自在的享受属于自己的悠闲时光的时刻了。

这种感觉对我来说应当是不陌生的,但实际上确实又是陌生的。记得小学的时候每个夏日傍晚都在院子里疯跑,结束一天课业后聚集在石桌旁打一局三国杀,又或者滑着滑板、旱冰,又或者只是单纯的和小伙伴们聚在一起,姥姥在院子里坐着聊天,姥爷也许会和人凑一桌打麻将,总而言之,那也是悠闲的,我掏出口袋里几毛钱的纸币递到院子里一楼住户开的小卖部,扒着窗子喊要吃什么辣条。但那样的时光终究是过去了,极力描摹也早已淡忘,唯有此时此刻能忆起零碎的细节,却又难以幸免地有些心痛,幼时同玩的友人大多已经离散,他们的模样在我脑海里只停留在童年的那一张笑脸,从此我们再未见过面,连名字也记不全。院子的楼经过一次次的粉刷整改,改换了旧时的模样,小卖部不见了,平整的道路不见了,连天空里那一抹热烈的夕阳也不见了。孩子们大概都长大了,搬离了这个小家属院,只能在新年回去时看见寂寥而又萧瑟的枯树,我也有些困惑了。

 

好像说了许多无关的话题。但奉化的夜晚那样的闲适不自觉地就把我带了回去,这里的人也能享受如此安静静谧又清闲的夜晚吗,也能拥有属于自己的回忆吗,那我不由地分外羡慕了,之前只是透过元宸的叙述而感觉到这是一个还没那么被日益忙碌的都市文明所改造的世界,感受到它还暂存着不愿被外界所强制同化的内心,但透过自己的双眼与双脚去感受,感觉也是格外不同的。

我们行走在晚风里,听见夏夜的虫鸣,满面笑容。

 
Day.17
溪口

第二日早晨才算真正开始了这次奉化之旅。一大早首先打卡了垂涎已久的阿国生煎,在家的早餐只有外地来的水煎包,后来吃到的生煎又各有各的模样,实在不懂生煎的定义是什么,大概只要是煎包子都算是生煎?(这样说只是一个外地人的瞎揣摩,无意冒犯生煎)

元宸说正经的套餐应该是紫菜汤配生煎包,但我们还是不正经的尝试了一下小馄饨,上面飘着细细的蛋丝。只是口味并不如想象中的那样惊艳,生煎包毕竟还是包子,再有名大概也脱离不开包子的窠臼,它确确实实就是个包子。现出炉的包子皮很是酥脆,沾上醋汁比较爽口。馄饨汤稍微有些清淡,不是很合口味。

 

打卡完早餐便是到了溪口。溪口是奉化当地的旅游景区,以蒋介石的故乡而闻名,这个名号在现如今看来略有些尴尬,我对民国历史只有教科书上学来的东西,并谈不上很了解,权当瞻仰历史名人。

到了溪口山上的张学良第一幽禁地,我们都不住感慨,如果一人遭了屈辱,日后自己的幽禁之地还要被当成景点来供人瞻仰,假使换了我是很不情愿的。

 

紧接着便是雪窦寺,初次听到这个名字便觉得相当之美,具体美在那里我是形容不出来,只是觉得这个名字和一般山峰的取名有些不同,有股淡淡的清冷干净之意,很适合用来作为佛教名山。然而又不禁想,奉化纬度并不算高,雪窦山海拔也不很高,雪窦山会下雪吗?假如不常下,又为何命名为雪窦山呢。

每到佛寺都会有些许敬仰和严肃的情感,尽管我们此行一行四人无人信教,但深植在骨髓里的还是有潜意识的敬畏之心,连说话都有些收敛,今日依旧多云,笼罩在山寺上空略有些阴,对于出行倒是很友好,等爬过一层层阶梯到达弥勒佛脚下的时候,层云稍有散开,显出些许晴朗而明媚的景象,站在阶梯正中,纵观全寺风景,爱极了中国古建筑这种中轴对称之美,强迫症觉得很妙。大佛脚下有风铃声随着风吹而响,凑近了听有些吵闹,那些清脆的玻璃撞击声不绝于耳,走远了又是很美妙的了。

 

我们不信佛,也就最终没有登上去摸一摸佛脚,只到了佛脚下的莲花座旁,感叹了一番建筑与山光。

 

再之后便是一番辛苦的爬山,要去半山腰的妙高台一观,此地应是蒋介石平时消暑休闲所居住的地方。妙高台在三隐潭之上,有个相当开阔的观景台,我们一过去感觉相当惊讶,不曾想这竟是如此朴素的一栋小宅院,虽有年代限制,但它确实只是栋很普通的二层小宅,匹配不上他主人的身份,那我们爬的相当辛苦的山阶,蒋介石当时是由人抬着竹轿上来的,抬轿之人应当是更疲累的,直到今日在山脚下仍旧有人抬着红色的座椅上山,我们下山时瞧见他们揽客,只是没有坐的人,就像妙高台里有租借民国军装摄影的地方一样门可罗雀,冷冷清清,给我一种颇为不合时宜之感,也只有不懂事的孩子们会穿着军装热热闹闹的凑在小楼前,留下一张合影了吧。

 

由于我的恐高,只略微凑近观景台拍了一张照片便跳着跑开了。下山时坐缆车,横架在山间,俯身望去又是一派曼妙的山色风光,人对于高空也许是很向往的。走去三隐潭瀑布的时候在路上看见了一只金属色的蜥蜴,上半身是古铜色,下半身是银蓝色,反射着光线,我个人觉得这种小生物比甲虫一类的要可爱得多,但如果爬进房间里大概也是很恐怖的。

三隐潭瀑布是很美的,但我说不出什么再多的夸奖词,写到这里稍微有点词穷了,清凉地给我们这些爬山爬的汗流浃背的当代女大学生们来了点慰藉,我们坐在桥边又是一顿拍照,算是留下了曾经来过的足迹。

 

然后便是武岭的蒋氏故居小洋房和丰镐房,走到此地体力不支,全程感觉精疲力竭,只想着找地方歇息片刻,并没有留下太深的感想和照片,回到商业区的时候喝上一口奶茶,由此才算有了重新活着的感觉,爬山逛景区真的太太太太累了,八卦蒋介石调节一下。

 

晚饭是落座在毛家冷饮,五点钟去的时候人就已经相当多了,门前排满了车子,一直沿着剡溪排到下面去,人声鼎沸热热闹闹,听阿姨讲毛家冷饮一夏天的营业额就能凑够一台兰博基尼,照此情此景观看大约是差不离的。要说真的极其好吃,倒也不必,可能享受的只是那一份人群凑在一起热热闹闹大声讲话分享的夏日经历,小时候的夜市也是如此。

水果杯、雪汁小龙虾、螺蛳、溪鱼、油焖笋、田鸡,个人觉得都是佐酒吃起来比较开心,我们吃的很热闹,但小龙虾还是麻辣的最妙,我喜欢我妈做的虾尾,小龙虾还得拧头,看起来堆了一座尸山,实际吃到嘴里的也就那么一丁点,还不够入味的。寻常麻辣小龙虾做的太辣,只有我妈做的刚刚好,一人能干掉一整盆。

 

晚饭后又是沿着剡溪走,逛到了三味书屋与广场边。书屋的左侧是爱党的红色书籍,右侧摆着蒋介石的个人自传,两相对望间感叹历史兴衰,河畔的景色是很美的,三支跳着广场舞的队伍也是很美的,奉化人民的夜晚很快乐。

 

Day.18
罗蒙环球乐园

18日一早品尝了心念已久的特色早餐,大饼卷油条、粢饭团,陪着与新疆不太一样的咸豆腐脑。记得听过元宸讲粢饭后重温《第十年》时的惊喜,于是在奉化这几天又再次重温了《第十年》,还是不禁感叹一句郑二yyds,我愿意把这本小说珍藏起来,只是它不符合当下的需求导致推销安利屡屡失败,处处踩雷。说回早餐,味道相当不错,以前我总觉得大早上吃米或者糯米做的东西很是烧心,尤其是学校的糯米鸡,但粢饭显然不是,味道很可口,平价且划算,大饼卷油条的饼味道也是很好的,只是豆腐脑依旧有那股我熟悉的豆腥味,最后只好还是喝回了甜豆浆。这么看来,各地的早餐实际上相距也不是很远,又或者现在我们吃到的早已经是城市化相互交流的产物,在家的周末早餐也是一顿水煎包、油条、豆腐脑、豆浆,到了千里之外的浙江依旧如此,早餐是一日的开端,吃得满足且饱胀。

 

这一日的主要规划是去宁波的罗蒙环球乐园,自从小学之后大概是没有怎么系统的去游乐园玩了,虽然我们几个的胆子不算太大,只是在室内玩了许多游乐设施,但依旧觉得相当快乐和满足,唯一有些遗憾的是去的时间刚好卡在了明星季中间,前后都有诸如小鬼、justin这种我和轲轲喜欢的偶像,不得不说很遗憾了。坐过旋转木马、海盗船、跳楼机、小火车,愉悦。

 

Day.19
回程

今天便要启程打道回府,清早去吃了牛肉干面。初次听说牛肉干面的人肯定难免以为是类似于热干面又或者干豆腐皮一类的东西,但实际上是带汤的红薯粉,和平时吃的粉丝也不同,扁平的像面一样的形状,汤里放着牛杂。牛肉干面的具体味道是很难形容的,汤鲜味美,牛肉的味道也很入味,一口气喝了大半碗下去,和秦冰两人分的一干二净,觉得相当美味。而后便到宁波逛了逛南塘老街,这也是一条商业化的街巷,尝了尝桂花糖藕、宁波汤圆、四喜烤麸、蟹粉汤包等菜肴,又遇上了一家售卖童年零食的小店,回忆是很美好的,只是幼时五毛钱一包的零食现今放在这里都贵的要命,年少时间觉得相当美味,现在却觉得味精的味道实属难闻,只有回忆是美好的,切身品尝还是算了。又写了几张明信片寄回学校去,算是为本次旅行打卡,留下点可以存证的纪念。

 

(此处依旧是嘉宁的图)

踏上归校的旅途,难免觉得这几日的美好回忆有些不真切,一回校便要重新面对起数不完的学习与工作了,做个无忧无虑贪玩的孩子多好呢。只怀着一些或许不能达成的心愿,祈祷未来的每一天可以再努力一些,能使人生变得顺遂一些,离梦想的情形再近一些。

 

走时只和小伙伴们买了一束花聊表这几日阿姨和元宸热情招待我们的谢意,也愿日后能有机会邀请大家去一次新疆看看。

那里很美的。

postid
230648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