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
洛阳,位于洛水之北,水之北谓之阳。洛阳。这座千帝都,具有夏都二里头遗址、偃师商城、东周王城、汉魏故城等故都遗址,在它面前,譬如盛唐西安和六朝古都南京也要逊色一点。
既然到了洛阳,当然要住在老城。
下了火车,已是黄昏时刻。坐在公交上,驶过宽阔的马路,穿过高楼大厦,慢慢的路变得越来越窄,房屋也开始有了岁月侵蚀的痕迹。到了所住的青旅,恰好是在老街的旁边。
那么洛阳,初次见面,我先吃为敬。
和各大旅游城市的夜市一样,司空见惯的新疆烧烤,章鱼小丸子,变态烤翅,长沙空运而来的臭豆腐,没有特色可言,填饱下肚子。
不过在现在城市的格调提升中,越来越多城市的夜市、大排档已经快消失殆尽,这让很多爱吃如我的小青年们,每当夜幕降临,那个孤独爱吃的灵魂无处安放。
我很早就说过,想要了解一个城市,最快的方法就是在市井酒肆中融入这城市。于是找了一家人满为患的大排档,两个小菜,几瓶啤酒,不多会就和隔壁桌的几个老大哥谈笑风生。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为了宣传景点,当地政府真的是不遗余力。对于最负盛名的龙门石窟,直接就修了一个铁站,洛阳龙门站。还有关羽墓附近,也修了一个关林站。不得不说力度之大。坐着公交门大桥,穿过龙门,在龙门石窟,感受从北魏到盛唐的佛家气魄。
龙门石窟开凿于北魏孝文帝年间,之后历经东魏、西魏、北齐、隋、唐、五代、宋等朝代连续大规模营造达400余年之久,南北长达1公里,今存有窟龛2345个,造像10万余尊,碑刻题记2800余品。
从佛像就可以看出当时的社会风尚。北魏的佛像大多清瘦,而唐代的佛像大多富态。其中最大的两尊佛像在文革期间被炮轰过。佛像无言,残破的佛身是历史文化对过往苦难的无声控诉。
龙门石窟的佛像很多,下面这一尊却成了网红。
没错,就是这个“剪刀手佛”。原来这也正是几千年的传承。拍照喜欢比剪刀手的朋友们,剪刀手的根在这里。
玩笑归玩笑,其实佛的手印有很大的讲究。《佛教诸尊手印》这样解释“手印”:手指所结之印记。印乃记号之意,又作印相、密印等。用通俗的话讲,手印就是用手指结出种种形状,是佛教礼法、规矩、规范之标志。不同的手印代表佛像的不同身份,表示佛教的各种教义,含义极为丰富。佛教手印种类非常多,仅《佛教造像手印》一书记载的就有387种。最常见的手印有五种:说法印、施无畏印、禅定印、降魔印、施愿印,即“释迦五印”。看到结这种手印的佛像,就大致能知道是释迦牟尼佛的像。佛教中的手印非常多,即便常见的手印组合起来也可能成为另外一种意思。目前所了解的手印有三四百种,但这尊“剪刀手佛像”的手印的真正含义还是一个未解之谜。
龙门石窟的票都是卖的联票,所以也顺便逛了香山寺和白园。
风景如画。
出了龙门石窟不太远,就是关林,传说中埋关羽首级的地方。
不管在哪里,关二爷的香火总是最旺的。
不知不觉都到了下午,中午的一块面包早就消耗殆尽。回城,准备大吃大喝一顿。于是又来到洛阳老街,在著名的丽景门下,寻找当地的名吃。
登上丽景门远望,青砖灰瓦的四合院,纵横交错的古街道,还有一座座挂着招客幌子的酒肆、茶馆,有西安的雄浑,平遥的市井气,也有南京的古韵,更有开封古城的沧桑。
离丽景门不远,有一家著名的洛阳小吃店,据说上过好几个中央电视台的美食节目。门口的几张矮桌椅,明显盛不下慕名而来的旅客。
这碗小吃名为“不翻汤”,其实就是丸子汤,因为它用小勺舀一些稀绿豆面糊往平底锅里一倒,即成一张类似春卷的薄片,不用翻个就熟,所以就叫”不翻”。于是我也学当地人的吃法,端着碗蹲在路边,大快朵颐,味道么,感觉一般般。
正当我吃到第三块烧饼,第二碗汤的时候的时候,旁边的一桌子少男少女们明显的眼神不对,挨着我的一个女生看了我很久,怯怯的问我,这个那么好吃么,你吃了那么多?我咽下嘴里的烧饼,告诉他们,味道一般,我只是真的饿了。于是对面的小青年跟我默契的点了点头,含着泪继续吃。
听他们的口音应该是南方的娃娃,对于北方的胡辣汤之类的特色小吃可能真的无福消受了吧。
我这里也吐槽一下,在河南的小半个月,天天吃烩面,想吃碗盖浇饭都是那么的难。吃到最后真想把自己烩了。
要是问洛阳的佛像为什么那么多,因为洛阳正是中国佛教的起点,而这个起点就是白马寺。
东汉汉明帝刘庄于一晚梦一个身高六丈,头顶放光的金人自西方而来,在殿庭飞绕。次日晨,汉明帝将此梦告诉给大臣们,博士傅毅启奏说”西方有神,称为佛。”于是派人西行取经,用白马驼回了经书、佛像。同来的印度高僧暂住负责外交的“鸿胪寺”。并为了纪念白马取经,建白马寺,中国佛教“寺”的名称即来源于此。
在白马寺,遇到了一个大法师,和其谈论《楞严经》,大法师认为我有慧根,要收我为入室弟子,只好婉言谢绝,毕竟我还要在滚滚红尘里漂泊一番。
除了寺庙,来到洛阳还有两个必看的东西,一便是看牡丹,二就是看遍地的博物馆。只可惜到洛阳的时候,牡丹花期已过,于是便流连于各个博物馆之间。
天子六驾博物馆,真切的展示了周天子出行的宏大场面。
洛阳的博物馆,大多就建在原来墓地的原址上。
比如洛阳古墓博物馆,建在很远的郊区,我到的时候天色已晚,快闭馆了,游客也很稀少。
这个博物馆可以满足喜欢《盗墓笔记》、《鬼吹灯》的小伙伴们对下墓的一切幻想。长长的甬道,两边都是各种王侯将相的墓穴。我随便钻进一个墓室,里面灯光黑暗,看完正欲回身,就听到门口一声恐惧的尖叫,一个哥们转身就跑,我也吓了一跳,各种关于博物馆、古墓的恐怖传说闪过脑海,莫不是起尸了?我也不明就里的出来,那个大叫的哥们跑的真快,估计博尔特都追不上他。这哥们一边跑一边叫,在这个密闭的空间显得尤为瘆人,也把刚进到甬道的一对小情侣也吓得不知所措,转身就跑。
我也急忙追出去,这哥们已经在门口哆哆嗦嗦的点起了烟,却手抖的怎么也点不着。他惊恐的看着我过去把烟给他点上,吓得不敢说话。我问他咋了。原来是因为灯下黑,他进来看到我的影子,却没看到我,本来就心里嘀咕,突然看到我面无表情的转身,以为是遇到了灵异事件。
哈哈,原来我也差点成为灵异事件的主角。
河南地处中原,一直是中华民族“礼”的中心。当年孔子也在洛阳像老子讨教“周礼”。几千年过去了,孔子问礼处只剩一个导航上也定不准位的牌坊。牌前已经被各种大排档占领。
所以何为礼?现在的城市建设总是排斥夜市、大排档、路边摊、摩托车、电动车,以为只有高楼大厦和汽车才能城市品位。其实,让群众有自己选择的权利,群众的便利才是最大的“礼”。
关于河南,也许很多朋友们的印象不太好。骗子、偷井盖的地域黑屡见不鲜。我想说其实蟑螂和老鼠是哪里都会有的,不论在哪里,都会有好人坏人。至少我在洛阳碰到的大都是很热心的河南人民。
旅行的意义也许就在于不被一叶障目,是自己亲身去体会这个地方的风土人情,而不是从别人的嘴里。
如果河南你只想去一个地方,那么这个地方一定会是洛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