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大早,我们就来到了欧雁台火车站。前往马丘比丘的火车也是需要提前购票的,根据车厢的豪华程度和车次的不同,票价也不同,不过哪怕是最便宜的一档,也不便宜。我们去的时候赶上雨季,库斯科至欧雁台之间的火车停运,所以只能提前一天到欧雁台,再搭火车继续前行。车厢内壁墙纸上的图案来自于《Códice Murúa》,这本书俗称The Galvin Manuscript(加尔文手稿),于十六世纪末由西班牙传教士Fray Martín de Murúa与印加人Felipe Guaman Pomo de Ayala合作完成,书中包含了大量插图,栩栩如生地记录了印加帝国的风俗与历史。这幅插图里人们手中羽毛状的东西叫Khipu,印加文明没有文字,Khipu就是印加文化中的结绳记事系统。专职负责记录Khipu的人叫Khipu Kamayuq,他们通过口头世代相传,图中表现的就是正在向统治者汇报时的场景。整条铁路几乎都是沿着乌鲁班巴河(Río Urumamba)修建的,沿路种植了很多花草。乌鲁班巴河谷也就是印加圣谷(Valle Sagrado de los Incas),圣谷是印加人重要的聚居地,因此散布着很多印加遗迹,其中就包括马丘比丘。火车终于开进了热水镇(Aguas Calientes),这是依傍马丘比丘而产生的一个游客集散地,旅游业的发展也导致当地的环境问题日益严重,游客产生的大部分垃圾都要通过这条铁路运出去。从火车站出来要先穿过一个工艺品市场,再随着人流过到桥对面,去车站买巴士票,虽然这里距离马丘比丘也就短短几公里,票价也是不便宜的,买好票之后就可以去排队候车了。看看地图可以感受一下这段登上马丘比丘的山路,如果不是因为下雨,其实我们更愿意选择徒步上下山。马丘比丘的名字来源于它所在的山峰的名字,意为“古老的山”,对面那座云雾缭绕的山峰是华纳比丘(Huayna Picchu),意为“年轻的山”,马丘比丘就修建在两座山峰之间的山脊上。虽然华纳比丘在照片中常常作为马丘比丘的背景出现,但出于安全考虑而限制游客人数导致同时前往华纳比丘的套票比单独游览马丘比丘更热门。不过爬上华纳比丘具有一定危险性,不适合新手。景区的出入口设置在梯田的这一边,上来首先就看到羊驼们悠闲地停在梯田上。马丘比丘景区内不设垃圾桶和洗手间,只准沿既定线路单向游览,不允许走回头路,所以我们还是先在梯田这边多看一会羊驼。由于谷地的空间狭窄且得不到充足的阳光,所以印加人在山坡上修筑梯田以增加种植面积,在河水暴涨的时候也可以避免洪水淹没农田。而这些用岩石修建的大型台阶还可以巩固山体,防御暴雨引发的泥石流和山体滑坡。穿过梯田,左边的一扇小门是进城的入口,这道长约四百米的围墙也是这座城市唯一的城墙,毕竟另外几面不是悬崖就是高山,不需要修建什么防御工事。这里本身是一处地质断层,印加人顺势修起一道城墙、一排台阶和一条排水渠将城区和农业区分隔开来。看了无数遍如同微缩景观似的图片,印加人在没有大型牲畜、没有轮子和铁制工具的条件下修建起来的天空之城,终于可以身临其境了。马丘比丘有约两百座建筑,虽然茅草屋顶早已荡然无存了,不过还是可以看到为了在下雨时快速排水,屋顶的倾斜角度差不多有六十度。上城是神圣区,马丘比丘最重要的太阳神庙、三窗神庙、栓日石都集中于此,所以也是游客聚集得最多的区域。修建神庙用的石料比修建住宅用的要讲究许多,印加人不会制作拱顶,梯形的门窗是印加建筑的典型特征。栓日石(Intihuatana)是印加人根据太阳影子确定时间的时钟,处于马丘比丘的中心位置。印加人信奉太阳神(Inti),印加皇帝自称为太阳之子,印加历的冬至也是印加人新年的开始,他们会在这一天举行盛大的仪式,叫做Inti Raymi 。在这座偏僻的高山上修建一座宫殿显然不适宜长期居住,所以普遍认为印加人应该是选了一个离太阳更近的地方做祭祀用。在2000年的一次广告拍摄中,栓日石曾被损坏,如今已经被围起来完全不让游客靠近了。如今矗立在马丘比丘的只剩下这些石头房子,其中的文物早早以租借为名被运去了美国,秘鲁政府正努力将这些文物陆续追讨回来。虽然印加人信奉太阳神,但建筑上很少出现圆形,为数不多的圆柱形房屋构建一般都是用来固定屋顶和大门用的。这些大大小小的石块都没有处理成标准的矩形,而是像拼图一样精准切割后堆砌起来,中间几乎不使用任何粘合剂,地震时石块会发生晃动但互相锁住不容易散落,所以这样的结构具有更好的抗震性。没能去山间徒步,我们只能试图在斑驳的石头缝里找些生机。看起来马丘比丘还有很多区域尚未修缮,没有对游客开放。游览完一圈又回到梯田入口这边,云雾从山谷沿着梯田向上升腾。马丘比丘年平均降雨量约为2000毫米,常年被地震和山洪威胁却屹立山头数百年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马丘比丘不仅仅只是表面上能看到的那些建筑,一半以上的工程量其实都藏在地下。比如中央广场下面的地基就深达近三米,高处的雨水汇聚到这里进入排水系统。而每一层梯田的底部都是一层大石块,接着是一米深的碎石然后是一层沙土,最后才是覆盖在顶层的土壤,这样的设计使雨水不会倾泻而下,而是慢慢渗透至地下。印加人还设计了精巧的引水系统,通过修建引水渠将泉水引入城中,先经过地势较高的贵族居住区再流向平民区,最后进入主排水道。如今在马丘比丘城中仍看不到路面有积水的地方,证明这套系统一直到现在还发挥着功用,孩子乐此不疲地跑上跑下看着小叶片沿着水道一级一级地流走。虽然这不是我们第一次在野外看到兔鼠,但是兔鼠白天一般都蜷缩着晒太阳,这几只还挺活泼的。兔鼠的皮毛在印加时期是很珍贵的,只有贵族才能享用。向山下望去可以看到我们来时的路,火车、铁轨、乌鲁班巴河、盘山公路。最后附上小八卦一则,2000年就是在拍摄Cusqueña啤酒广告时砸坏了栓日石的一角。Cusqueña品牌来自于秘鲁最大的啤酒厂,是当地最受欢迎的啤酒品牌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