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行(三)

之三

西藏行  XI ZANG XING

由于那里是高海拔地区,而且路途遥远

因而我对今生今世,能否到西藏去走一走,看一看,曾心存怀疑。

 

 

01

 

  • 巴松错

 

巴松错是林芝地区的一个高原湖泊,又称“错高湖”,藏语的意思是“绿色的水”。这个湖泊是我在西藏所看到的最小的湖泊。巴松错虽然不大,但是景色很美,湖水碧绿如玉,湖畔青山上的树木蓊蓊郁郁,与前面所提到的纳木错——基本看不到树木,就连草也很少见到——大不相同。我们到这里的时候正是中午时候,阳光强烈,天气比较热,但是当我们见到眼前美景的时候,已经顾不得炎热的天气了,一下车就兴致勃勃地赶往湖边。

看到巴松错,我情不自禁地联想到新疆的天池,无论是上面的蓝天白云,还是湖边的山色,抑或是澄澈的湖水以及规模都大致相当。如果不是湖中有一小岛,我简直将其视为新疆天池的复制品。正是这一小岛无异于点睛,一下子将巴松错给点活了,消除了一般湖泊因广阔的水面而显得空洞。更令人感到兴奋的是,管理方用钢梁架起了通往小岛的桥,而且是并列的两座桥,不仅可以让游客可以深入到湖中心观赏周围的美景,而且还可以登上岛去看看,免去乘船的花销。

登上小岛,拾级而上,拐到一座建筑的前面,发现原来这是一座小型寺庙,大概是没有僧人常住,它的门是所关着的。令人惊奇的是,庙门前的台阶边居然置放两具男女下身的木雕。木雕做得非常粗糙,但是生殖器明晰可见,而且非常夸张。导游毫不羞涩地向游客介绍了当地宗教中的生殖崇拜。同时,导游还就岛上的一些名贵树木作了介绍,让我们了解到这个岛上独特的千百年的古树。在这些树上,有人挂了哈达,有人系上了写有祝福语的红色布条,显然是将树视为神灵以祈求消灾纳福。

 

 

02
  • 雅鲁藏布大峡谷

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世界落差最大的峡谷,就像是地球最深的皱纹。两岸高山巍峨耸立,树木葱茏,云雾中雪山时隐时现。雅鲁藏布江在谷底咆哮着奔流,涛声洪亮,气势壮观。这是我来到大峡谷时总的印象。

7月13日,我所参加的旅游团组织我们到雅鲁藏布大峡谷游览。这次游览包括乘船乘车两部分。我们先登上橡皮艇。这个橙黄色的橡皮艇可以搭乘差不多30名乘客。橡皮艇先是逆流而上。随是逆流而行,还是比较快的,真让人感到“巍巍青山两岸走”。在艇上,我们虽然座在封闭的舱内,但是舱窗可以打开。这样,我们不仅可以好好地观赏两岸的风光,而且还可以将相机伸出窗外,拍摄自然景物。橡皮艇行驶了不久,导游就提醒我们注意江中的小岛。这个小岛不大,形状很像一条鱼,鱼头逆流,只是没有展开的鱼尾,用“虎头蛇尾”来形容恐怕还是恰当的。岛上长着一些树木,竟然还有一小栋房子,不知何用。橡皮艇行驶了15到20分钟,停靠在一沙滩边。踏上这个沙滩,就仿佛来到大海边。水边的沙子居然那么细,那么软。如果不是江水湍急,我一定会脱去鞋袜去涉水。沙滩不大,仅仅10来米宽,长度大概也就百十米。目光越过沙滩,就可见繁茂的草丛,再往前则是高大的树木,我们的视线被挡住了,不知道树木后面还有何景观。沙滩的右侧则是圆石阵。这些石头大的大概有大象的规模,小的则像篮球,多是不规则的圆形。雅鲁藏布江由沙滩的左边而来,不过右边也有一河道。我们虽然不能将前面的沙滩后的景象尽收眼底,但是我们根据这两个河道可以判断为这大概是河道中的较大的岛屿。众游客登上沙滩,并且穿过去,再穿过灌木丛,到树木那边去,也有人到圆石阵中寻觅什么。但不管到哪里,手里的相机总是忙个不停。

在这沙滩上停留了大约半个小时,我们便在导游的招呼声中陆续返回橡皮艇,再返回到登艇的码头上岸。然后我们乘上旅游中巴,沿着江岸游览。这一路最值得记述的是这样几个景点:一是雅鲁藏布大峡谷的起点。车车船码头附近沿江右岸行驶大约10分钟,就来到了这个景点。这里的景象并不在于那块一人多高的石头上刻着“雅鲁藏布大峡谷起点”几个大字,也不在于许多人在这石头前拍照纪念,而在于绕过这块石头往前走,可以避开树丛俯视江河拐弯处的美丽景致,真有在飞机上俯瞰的感觉。那奔腾的河流,那秀美的田园,浓绿的青稞,金黄的油菜花,灰色的房舍,在田野与房屋间绕来绕去的道路,河对面山腰间的飘过的云雾,白色的藏塔以及五彩缤纷的风马旗,构成了一幅迷人的雄奇而绚丽的藏地风景画。

过了这个风景点,车往前开出了一段路,在一块不太宽敞的空地上停了下来。下了车,我们根据导游的介绍来到了一块巨石前。这块巨石高两三米,基本呈立方体。它的与众不同在于石的中间裂开一条数十厘米的缝,并且从中长出一棵粗壮的桃树。导游还告诉大家:“只要按照顺时针方向绕着这块巨石,并且对着桃树许个愿,你就可以交上桃花运。”不知众人是相信了导游的话,还是单单觉得有趣,个个兴致勃勃地绕着树转开了。当大家认真地按照导游去转的时候,特别是当有些游客甚至对着桃树双手合十,微闭双目,嘴里念念有辞的时候,我就觉得这导游越看越像幼儿园老师。我则端着傻瓜相机将这块比较奇异的石与树摄入我的镜头。

过了这块巨石的景点,车子继续向前行驶,将我们带到大峡谷的拐弯处。这里江流湍急,水声訇訇,水呈白色。我们根据导游的指点,穿过一条经过小摊贩密集的几十米长的台阶,来到观景台。观景台往往居于最佳的观赏风景的位置,因而来这里的人特别多,要想以风景为背景拍张个人照都很困难。大家只好将就点,所拍的照片几乎都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而且由于地盘狭小,常常是照片中的人很大,风景模糊,我感到有些遗憾。这使我常常撇开导游按照不同于导游解说、引导的顺序,自己游览,这样可以尽可能避开拥挤人群。

在观景台待了片刻,我就穿过摊贩区来到马路上,朝另一边看去,一冰山从浓厚的云层中露出羞涩的面容,而且若隐若现,显得非常神秘。山脚下是一片绿茵茵的草地,几条曲折的小溪在草地上划出几条动态的线条,将像淘气的孩子随手画的。溪边还散落着几块石头,很像是孩子玩皮后散落在地上的橡皮团,忘记收回去了,只有几头黑色的与黄色的牛和白色、黑色的羊在草地上定舔舔,西闻闻,似乎在追逐着蝴蝶的气息。贴进山跟的地方零星散落着几座房屋,青灰色的屋顶,与绿草地辉映成趣。房屋周围扎上了半人高的栅栏,不成规则,眼前的景象让人根本想不到这是在雪域高原的西藏,仿佛回到了古代的田园。

 

03
  • 南迦巴瓦蜂

南迦巴瓦峰是西藏著名的雪山高峰,有7800多米高,由于长年云雾缭绕,很少露出她的容貌,显得非常神秘,因而吸引着大批的游客前来观赏。
在旅游巴士上,导游早就给大家介绍了南迦巴瓦峰,讲了关于她的各种传说,网上也可以查阅到,这里就不再赘言。我们的旅游巴士在鲁朗林海的一个停车场停了下来。司机刚刚打开车门,不少人就冲出车门,说是趁现在天空的云少,赶快去看南迦巴瓦峰。听说机会难得,受到气氛的感染,我也连忙加入奔跑的队伍,完全将来藏之前一位朋友给我的“到西藏高原行动要慢,否则会出现严重的高原反应”的忠告置之脑后。我们很快顺着百十米长由数十级台阶构成的栈道跑到观景台。
等我喘着粗气来到观景台,这里已经来了不少人。大家睁大眼睛朝着东边的天空望去。苍天不负有心人。神秘的南迦巴瓦峰终于的淡淡的云雾中露出了它尖尖的山顶,就像一座晶莹剔透的金字塔矗立在半天之中,那白色的云雾恰似飞来的哈达缠绕在它的头上。看到南迦巴瓦峰露出了真容,游客禁不住欢呼雀跃,伸手指点着与旅伴们分享着自己的幸运与喜悦,并且一张又一张地拍着照片。时间不长,南迦巴瓦峰果然隐没在云雾之中。
回到旅游巴士上,导游给我们看了当地旅游部门印制的南迦巴瓦峰的明信片,明信片上的南迦巴瓦峰那才叫绝色的美。傍晚的阳光将南迦巴瓦峰及其姊妹峰涂抹上一层金黄灿烂的色彩,整体来看就像是仰卧着的少女。图片上的南迦巴瓦峰显然是在特定时间特定角度用高挡相机拍摄的,不知道摄影师为拍这张照片寻找了多少地方才找到最佳的拍摄地点,也不知道他在那里究竟蹲守了多长时间才寻到在最佳的拍摄时间。正是因为摄影师的辛苦才得到这样绝美的拍摄效果。因而他观赏到的南迦巴瓦峰应该是最高级的,这是上苍给予他的报偿。相比之下,我们所见到南迦巴瓦峰只能是中品的,一半靠的是我们的诚心与不断地向上苍祈求;一半靠运气,就在我们到来之际,天气很架势,让我们目睹到她的芳容。而那些远道而来却连南迦巴瓦峰影子都没看到的,只能怀着极大的遗憾离开,期待着下次来游览时能有好运。
我感到幸运的是,我们不仅在鲁朗林海看到了夕阳映照下的南迦巴瓦峰,而且在雅鲁藏布大峡谷的一个观景台上再次见到了她。此时正是中午时分,南迦巴瓦峰离我们更近了,占据着半个天空,须仰视才见到她在云雾中的身影,而且此时的她就像一尊水晶雕塑,那样的圣洁,那样的澄澈,令人产生了飞过去与之亲近的欲望。
04

 

  • 玛尼石堆与风马旗

如果看到山上、树木上和桥上挂满五彩缤纷的风马旗或者地上、台阶上或者树杈间垒叠的玛尼石堆,毫无疑问你就到了藏族人居住的地方了。可以这样说,这两样东西构成了藏族人居住地区的最显著的标志。
玛尼石堆就是将比较圆整的小石头垒叠成塔的形状。那些石头大的就像篮球,小的只有蚕豆瓣那么大。就这些圆溜溜的不规整的石头由藏族人那精巧的手垒叠起来,而且就地垒叠,竟然稳稳当当立在那里。最令我敬佩的是,我从雅鲁藏布大峡谷旅游回来,吃过午饭,出了旅游管理大厅在门外台阶上见到的几个玛尼石堆,就那么大大小小形状各异的椭圆形石头,居然被垒叠成了小小的盆景。这个石堆没有基座,就在平面台面上。看这石堆,居然还有三四颗小石头叠成的亭子,还用一块长而扁的石头作为桥搭在两垛石堆中间。看到这里,我禁不住赞叹藏族人的心灵手巧,玛尼石堆在他们这里不仅寄托着宗教思想,而且还形成了精巧的艺术。
玛尼石堆在藏族人这里与寺庙、圣塔、圣湖等一样,但是非常神圣的。比较大型的玛尼石堆垒成后还要在石头上用藏文写上“唵嘛呢叭咪吽哦”的六字真言,中间的玛尼柱上挂着风马旗。据说,藏族人在垒叠成玛尼石堆时,都要按顺时针方向绕着它转圈、念经,为自己和亲人祈祷平安幸福。
在旅游巴士上,导游给我们介绍了作为西藏的重要民俗的风马旗。关于风马旗的5种色彩及其含义,我们上网都可以查到,这里不用我来绕舌。我要说的是,风马旗往往挂在高高的山岭、半山腰、大树上,而且穿起旗子的绳索很长,有的达数百米。我实在钦佩藏族同胞的勇敢与智慧,可以爬到海拔五六千米的高度去拉绳索挂旗子。我们可以想象那样高度的山岭上风很大,人不仅要带着绳索、风马旗和其他工具爬到山上,而且还要在坚硬的石头上和冻土地带将绳索固定好位置,然后均匀地串起色彩搭配好的旗子,真是不容易!我相信,当藏人携带着各种工具和绳索、旗子上山时,他们一定心无旁顾,非常专心致志、非常虔诚地工作,同时还可能心里默默祷告,祈求神灵的保佑。风马旗拉起来,四面来风吹拂着它,不断地念那旗上的经文,为居住于此的人与经过这里的人祈祷平安与幸福。
 
05
  • 世外桃源

据说,西藏有7处被称为“世外桃源”的地方。自从陶渊明写下了著名的《桃花源诗并记》,人们常常将那些与世隔绝并且风景优美的地方称为“世外桃源”。在湘西和广西阳朔都有叫做“世外桃源”的风景区,反映了现代社会的人逃避激烈的竞争和残酷的斗争,回归到和谐而富庶的田园,过着牧歌式的生活的美好愿望。不过,许多被称做“世外桃源”的地方自从来了大批大批的游客以后,应有的恬静和纯真日渐消失了,现代社会的铜臭气渐渐地渗透了进来,从而不再是“世外”了。但是,我们在西藏的旅游中,看到了一个充满着诗情画意的地方,可以说是“世外桃源”了。这个地方根据我的记忆应该叫做“香巴村”,她是我们从结巴村到鲁朗林海途中所见的。
“香巴村”只是在我们的视线中存在了一段时间而已。我们在公路边的一块比较宽阔而平整的地方下了车,但是我们没有进这个村子,只是上了靠近路边的一个人工搭建的观景台。这个观景台是一座三层楼建筑。与公路齐平的是二楼,到了二楼前的阳台上便可远眺这个村子了。如果想登高,爬到三楼远眺则更好。观景台虽然只有三层楼,但是由于在半山腰中,座落在山间小平原上的香巴村便尽收眼底了。
我将眼前的香巴村说是一幅非常优美的田园画,并不夸张,与我同行的许多游客也都有同感。大家都为眼前的景象惊呆了。这是一幅以翠绿为底色画面,画面的中间是丛林,其中座落着三三两两白色的房屋和牵连着房屋的细如线索的道路,与道路相交汇的是弯曲的河流。河流大致呈西南往东北走向,与道路还夹着绿色草坪和一座广场。大概是比较远的缘故,看不到上面的行人,只见到像小虫子一样在路上爬行的车辆。
从整个村子地形看,以河道为中心,两侧向远处略坡,房屋大多在河道的左岸,村落的后面簇拥着浓郁的树林,树林依山势而上直至演变为黛色山峦,更远处便有雪山山峰遥遥相望;河道的右侧展开着大片农田,覆盖着绿油油的庄稼,延伸到山脚下。右侧的山由于背阳而使树林的绿色显得更深,与左侧朝阳山坡的明亮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与山谷相对的是碧蓝的天空和轻染着黄色的白云。由于没有什么风,这些云就像牧民们散放的羊那么闲散信步,映衬着香巴村的恬静和悠闲。
面对着眼前的美景,游客们在不停地拍照的同时纷纷议论:有的说真想到这里住上十天半个月,在这里好好养性;有的说退休以后到这里颐养天年真是再好不过了;有的说哪怕是死在这里也也心甘情愿;……此时的我则想以诗献给这美丽的山村,可惜到现在还没有找到合适的语言来描摹她。我只能感叹自己的才情太浅,或许验了一句经典的话——“大美无言”吧。
 
0
postid
231916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