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记|西灵徒步但我们居然没有登顶

周二:

我:龙哥,今年可以安排下西灵山。

龙哥:安排。

周五:

龙哥:走起。

我们的小户外团就是这么有执行力。

 


灵山是北京周边的著名山峰,最出名的是东灵山。除了东灵山,还有北灵山、西灵山和南灵山,但是后面三者都不是“正宗”的灵山。

几座灵山都处于门头沟至涿鹿一带,姑且叫做灵山群。灵山群的旁边就是小五台,靠近太行山脉,这些山连同之前我去过的茶山一起,都位于北京以西,属于北京周边绝佳的山地景观。

北京已入夏,出发时的当天,气温最高可达30℃。

 

下图是前往西灵山的下道点,防火护林的栏杆已放下。

 

我们的车的通过性不是特别厉害,所以最后差不多一公里的土路我们徒步过去。

 

我们准备走的是一条环线,12km左右,下图的右侧和左侧分别是去程和回程的路,而远方(不是绿色的那座)便是西灵山。

北方夏天的山谷,气候本该十分宜人,但是今天太阳很大,有些闷热。

 

走到了土路的尽头,车也最多只能开到这儿,一行人进入密林。

这次我们带来的新朋友是璐瑶,从小生活在平原城市,据说是第二次进山。

璐瑶以为爬的是公园小山,结果发现是没有硬化路面路的大山,体力相当不支。

林间十分阴凉,歇脚非常舒适。

穿出密林,来到一片小草甸。草甸还是一片枯黄,新草刚出现一些。

查看山区卫星图时,一大片绿色中可能会出现一小片土黄,让人误以为这是荒漠,实际上这是高山草甸区。

由于山里的草甸总是最后变绿最先变黄,卫星图拍摄时,草地大多还是黄色,因此便显示出了“荒漠色”。实际上这往往是很好的营地,盛夏时,草甸平缓而视野开阔,花草茂密,扎营美滋滋。

山脊上有很多人为搬运来的石头,应该是古时的长城。

站在我们的位置眺望西灵山顶。

草地上的野花,认不出名字,我是那种在野外被毒蛇咬了不会发生自救成功的奇迹的人,因为我对植物的了解太少了。

早上万里无云,到午后,西方的天空出现了棉花糖一般的云朵。

我们正在向顶峰走去。

云朵越发多了起来,影子投射在山上,属于高山特有的层次感。

站在风口浪尖紧握住日月旋转的龙哥。

下图便是西灵山的顶峰了,清晰的山脊线是我们计划的徒步路线。

山坡上的树木还没有完全入夏,还有春季的黄色。

广角镜头下的山脊。

云越发浓厚,远方的云便是积雨云,几公里外正下着雨。

大量的云移动了过来,遮住了西灵山。

我们往前走,准备在下一个小山峰后吃午饭。

璐瑶在石头上小心地走了很久,终于累瘫,然而其他人呼吸均匀,一切还好。

 

这座山头之后,风变大了起来。因为爬得很累很热,璐瑶在我们的要求下才穿上了羽绒服。

又是叫不出名的花。

继续往前,鞍部是我们吃中饭的地方。

所谓的中饭就是水、面包、火腿肠,这看起来还不错的草地,苍蝇特别多。

此时附近有雷声,从声音延迟来判断,距离差不多2-3km。不太乐观的是,雨云正在往我们的方向赶来,面积越来越大。

我们在一块大石头下躲雨,但是石头并不能遮雨,雨变大了,只得下撤。我们从林子里穿下去。

雨衣安排上了。

雨很快变成了冰雹,这是我们绝大部分人的第一次户外淋雹经历。

地面的冰雹,原来这么圆。

这个标示牌很有意思,看来曾经有人在这儿种植过特殊植物。

密林有点幽静。

又是不认识的花。

穿出林子,来到稍开阔的地带,云开了个口子,缝隙中透出了阳光,我们以为这场雨就到这儿了。

嫩芽。

璐瑶的装备特别不够,没有冲锋衣以及耐刮的雨衣,羽绒服是我带的,已经全湿。不过穿了林子的她特别兴奋,整个人情绪都不一样了。

不认识的花+1。

穿出密林,再次来到山谷地带。

雨似乎停了,大家都摘下了帽子,敞着衣服。

往山下冲去。

居然还有一片没有融化的冰。

不认识的花++。

雨再次变大,噼里啪啦,龙哥给璐瑶提供了救生毯,让我想起了茶山上的两根金锣王中王。

终于走出山,发现了几个从石头山里凿出来的房间,但不知道是做什么用的。

最终走过几乎成了小溪的土路,回到车上,几乎所有人都湿透了,鞋里也吧嗒吧嗒的。只有我的脚还保持着干爽,身上基本是干的,除了领口袖口和不小心漏出去的内层衣物。

 

这就是全身Gore Tex面料的厉害之处。

 

我的包里还有一件没湿的衣服,赶紧给璐瑶换上了,她已经有些发冷,并且有些头晕,好在回北京时缓了过来。

 

女朋友对于我早上强迫她带冲锋衣的事情感到十分庆幸,毕竟避免了一次来自大自然的毒打。

这两天的新闻本是两场地震,出了山,我们的手机恢复了信号,铺天盖地而来的是袁隆平去世的消息,无神论的我们也不得不思索起一些东西来。

这天还发生了一件事——白银越野跑重大事故,多人遇难。他们的遭遇和我们有相似的部分,都是天气突变,但是他们的环境却严酷了很多。

西北虽然也是北方,但是自然条件比华北恶劣很多,以前我去过西北之后回北京,比较之下感觉北京仿佛就是江南,另外这次越野跑是在高原上,更增加了低温缺氧的不利因素。

 

另外越野跑选手一般不会有太多的随身保暖装备,毕竟他们是为了成绩而来因而追求轻量化。就算带了装备,也多在补给点取用。可能这次天气骤变来得实在太突然,导致很多人在赶到补给点前便发生了失温或者甚至根本来不及下撤。

事情的具体细节需要更多时间才能理清,但是给喜欢户外的人很多警示。

 

野外环境的恶劣是永远不要低估的,提前看好天气做足准备总是对的。上周去茶山露营,天气预报最低温接近10℃,但是我依然按-20℃做的准备,并且也提醒了朋友。在山上我们遇上了大风+霰的天气,都不在天气预报里有体现,夜间气温低于0℃,加上大风,体感温度更低,我们依然成功扎营并且睡了个安稳觉。

可能很巧你有一个神人朋友,0摄氏度环境依然可以穿短袖,也经常信心十足不带足够的保暖装备就进山。但是你自己心里得有个数。户外活动时,海拔的爬升带来的气温降低与风力的增大是要考虑的,天气预报的不准确你也要考虑在内。

 

“死的都是爱跑的”,“浪费社会资源”……

 

你总是要按极限情况来配置装备,或者在情况超出预期时要有预案,避免死在户外成为社会新闻,新闻下面还充斥着大量如上面这样的评论。

postid
232036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