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记|黄河拐弯向东地方——风陵渡(下)

离开风陵渡后,我寻找到一些资料,其中有着重反映在抗日战争时期,发生在风陵渡的历史故事,分享给大家。

五、抗日血战风陵渡

1938年8月,侵华日军第20师团一个步兵联队,配属着炮、骑兵、战车,企图突破中国守军在永济县的国防阵地,抢占风陵渡,威胁陇海铁路。

(图为日军地图:黑色为黄河,红箭头为日军进军方向,蓝点为潼关天险)

永济城位于风陵渡边上,因而是国民党部队保卫风陵渡的第一屏障。为保卫风陵渡,阻击日军渡河,国民党部队在此部署了重兵。

8月中旬的一天,日军川岸师团一个大队由姚温台窜入了守军阵地的后方。第31军团孙蔚如军团长紧急调集教导团去收复被日军占领的阵地。

团长李振西迅速带领第一、三两个营向日军杀去。激战到下午4点钟,李振西收复了万固寺,夺回两门大炮。三营长张希文率部直追日军,在西姚温村遭到日军埋伏,激战从第一天傍晚打到第二天上午,日军不断增兵,第三营仅剩下了100人。此时,李振西团长也被日军围困,无法抽出兵力救援。

(下图为李振西的老年照片)

 

面对数倍日军,第三营孤立无援,与日军一直血战到上午10点钟,全部壮烈牺牲。

日军攻下西姚温村后,立刻将攻击目标转向永济城。8月17日,日军从东、南、北三面包围永济城。下午五点钟左右,永济城被日军攻陷。

永济城陷落后,风陵渡的屏障仅剩下了韩阳镇。此时,由于国军大部队已经退入了中条山,守卫韩阳镇的任务落到了教导团仅剩下的两个营身上。教导团李振西团长命令全体弟兄在阵地前挖掘了一条河沟,准备与日军死战到底。 

韩阳镇距离风陵渡仅有30多华里,李振西下令全镇老少出动,拆毁日军修建的碉堡,铁轨、枕木构筑工事。8月20日,日军一个步兵中队和大约50名骑兵,在三辆战车的掩护下,以为韩阳镇已经没有了守军,大摇大摆地开进了韩阳镇。

李团长率领突击队迅速出动,经过三小时的激战,日军战车被击毁,鬼子大部分被歼灭。此时,日军有步兵八九百人、战车十几辆从永济城赶来增援。李振西早已安排了团副魏鸿纪埋伏在镇外竹林里,日军遭到迎头痛击,镇内镇外发生了激烈战斗。

激战到天黑,日军大部被歼,残兵在援兵的救助下逃回永济城。在此战中,中校团副魏鸿纪阵亡,300多名弟兄死伤。最令人感动落泪的是,在激战胶着之时,附近的村民纷纷扛着镰刀、锄头前来助战,不少日本伤兵被纷纷打死。

日军遭此重创,一个星期不敢再攻韩阳镇,只派出飞机前来轰炸。李振西团长获得了宝贵的时间,动员人力将工事堡垒再修好,同时大力挖掘地洞,构筑了坚固的防御工事。

教导团(仅两个营)和上千镇上居民,面对将近两个大队(1500人)的日军,阻击了日军长达15日,鬼子在韩阳镇前寸步难移。最后,日军调来重炮、重兵,迂回包抄,猛攻韩阳镇。李振西率领教导团血战日军,无奈寡不敌众,最终韩阳镇被日军攻破。

战后,曾参与此战的不少日军官兵在回忆录中,均写下了对守卫风陵渡国军勇士的折服之情,这些陕西兵被誉为“铁柱子”。

韩阳镇陷落,风陵渡落入日军之手。国民党第31军团改编为第4集团军,孙蔚如任总司令,他们在中条山摆下三百里的阵线,抗日战争转入中条山战役阶段。血战风陵渡,教导团虽然未能保住风陵渡,但为中条山战场的部署赢得了时间,拖住了日军的进攻步伐。

资料:抗战初期的中日中条山之战。

风陵渡东北的中条山,曾被侵华日军沮丧地称为“盲肠”。在抗战初期,日军倾十余万兵力,苦战三年,未能越过中条山一步。抗战八年,日军占据了东、南、北大片领土,却一直无力西进,中条山上那些武器装备低劣、备受中央军排挤的秦腔“冷娃”,用生命阻击了日寇,是重要的原因之一。中条山战役非常惨烈,其中有一个细节值得我们记住:战斗最激烈的1939年6月,弹尽粮绝的177师新兵团剩余八百多人被逼上黄河岸边一座一百八十多米高的悬崖,800战士双膝向着家乡跪拜之后集体投河。

综观八年抗战,日寇始终无法西进陕西的主要原因,是日寇实力不足与中国军民的坚持抵抗。

六、风陵渡空战的悲惨结果

1938年3月初,日军进攻山西西南部的蒲州(今山西永济市,在黄河东岸,风陵渡以西)。欲在这里南渡黄河,强占潼关,进入河南和陕西。凭借黄河天险,中日双方在这一带激战十余日。

1938年3月8日,22周岁的骆春霆等12名飞行员,驾驶12架E-15战机从西安起飞,轰炸风陵渡镇黄河岸边日军炮兵阵地,完成任务返航时,遭到三十余架日军战机拦截。由于猝不及防,弹药油料不足,不宜恋战,骆春霆和另一飞行员容广成掩护10架战机撤退,从陕西省华阴上空绞战到山西省风陵渡镇匼河村附近。由于寡不敌众,容广成和骆春霆的战机不幸被击中。

(图为黄河边日军查看击落的中国E-15飞机残骸)

 

骆春霆,祖籍杭州,祖父那一代移居青岛。国民党空军5大队17中队少尉飞行员

(上图:右一为骆春霆)

但事后日军只找到两架飞机残骸和一位飞行员遗体。根据飞机上遗落的资料,日军误将容广成烈士的遗体当作骆春霆。

(上图:日军从飞机残骸中找到的骆春霆的遗物)

 

两天后,日军将尸体掩埋,并竖木碑,上书有“故中国航空士骆春霆之墓”,还拍有照片。

 

两月后,中国军队一度收复风陵渡后,将战亡飞行员遗体运回西安,检验发现是容广成,便追认容广成为抗日烈士,而骆春霆始终没有了结果。

(上图:日军为骆春霆立的墓碑)

事实上是, 骆春霆通晓水性,他跳伞后落入黄河,很快就游上了岸。但不知什么原因,脑部受伤,神志不清,流落在芮城县一带讨饭。后来被东章村一个大户收为“佃户”,直到1979年病逝。

(上图:右一为骆春霆)

当年骆春霆失踪时,妻子马锦章已怀有身孕三个多月,不得已改嫁丈夫战友李廷凯。同年9月17日,在重庆生下骆春霆的骨肉骆宜慧,后改名李丽玲,1949年全家随国民党到台湾。李丽玲长大后定居美国加州。

1983年,马锦章告诉45岁的女儿李丽玲,李廷凯是她继父,骆春霆才是她的生身之父。于是,李丽玲15年间她奔赴中国、日本、美国、加拿大等地,寻找当年空战档案,探访昔日父亲的战友,破解父亲失踪迷案。

1998年6月,《运城日报》刊载了李丽玲寻找骆春霆的消息及失踪时的照片,恰巧被东章村的肖家人看到,骆春霆失踪60多年的迷团才得以解开。此时,骆春霆已经去世整整20年。英雄的这段悲惨经历,不禁让人吁嘘不已。

postid
231429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