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记|《西厢记》与普救寺

7月20日,我们从黄河滩上的风陵渡上来,向北穿过风陵渡镇后上了高速,一直到永济西下高速,天黑前抵达永济市蒲州镇西厢村,在这个曾经有过一段著名爱情故事的小镇里住宿。

晚上到普救寺散步,寺内悠扬的音乐声,表明里面正有一场演出,我们来晚了没来得及进去观看。

一、普救寺印象

第二天一早,我们步行到附近的“普救寺”观光游览。由于到得早,寺庙还没有游人。广场上几株合欢开得正旺,绯红的颜色,非常养眼。

1、 寺院广场

我们从西侧进入寺院广场,南面是寺院的大门,门内有座砖砌照壁,正面与背面均是原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题写的“普救寺”与“佛光普照”,字体遒劲,雄浑端正,耐看,漂亮。

照壁前方两边,有巨大的六字经言:“南无阿弥陀佛”,“唵嘛呢叭咪吽”。

照壁的砖雕图案精美。

普救寺坐落在一座小山上,更准确地说是在黄土塬上,塬高约30米左右,南、北、西三面临壑,惟东北为塬上。这里地势高敝,视野宽阔,寺院坐北朝南,居高临下,依塬而建。

寺西的西厢村是在沟里,寺门前开出了一条沟通永济与蒲州古城的大道,所以普救寺实际上是坐落在当地人称为的峨嵋塬上。

2、进寺爬山

检验身份证,免票进去后,耸立在眼前的,是近似45度的陡峭台阶,一口气爬上去,还真有点喘气。

上面是一口铜钟,陈萍仔细察看,说是浙江温州瑞安铸的。给她们在铜钟前合影。

普救寺是山西省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唐武则天时期,原名永清院,是一座佛教十方院。元代王实甫《崔莺莺待月西厢记》中说的“红娘月下牵红线,张生巧会崔莺莺”的爱情故事就发生在这里。

近年来,依据唐代佛教寺院的布局和西厢记故事涉及范围,修复了普救寺。其建筑布局从塬上到塬下为上中下三层台,东中西三轴线(西为唐代风格,中似宋金原貌,东为明清遗存)。依塬托势,逐级升高,殿宇楼阁,廊榭佛塔,给人以庄严俊逸的感觉。现在雄伟巍峨的大雄宝殿、梨花深院及西厢书斋、四方宽敞的塔院等依山而筑,疏密有致。

进入最上面大雄宝殿大院,院子四周墙上悬挂《西厢记》的连环故事绘画,当地一著名画家通过水墨连环绘画与文字描述的形式,向人们展现了古代冲破封建礼教,追求恋爱自由且具有完美结局的爱情故事。

寺庙后面下去,是一地势高低起伏,错落有致的后花园,园内叠石假山、双亭飞檐、荷花池塘、曲径鹊桥,莺莺的“拜月台”掩映在青松翠柏、茂林修竹之中。远方可以看到一马平川的黄河河滩平原,土地肥沃,庄稼茂盛。 

3、莺莺塔

据称,沧桑岁月,战火灾难,寺内原样的殿阁僧舍均已毁坍湮没,唯有13层、高37米的舍利砖塔(俗称莺莺塔)依然屹立于黄土塬之上,古朴端庄。

原建筑为7层舍利塔,在明嘉靖三十四年的地震中毁损,1563年重修。唐塔特征的宝塔内外呈四方形,塔檐呈微凹的曲线。

此塔具有奇特的回音效果,即游人在塔西以石相击,可听到从塔上传来“咯哇!咯哇!”的蛙鸣声。“普救蟾声”因此而著称于世。据资料载,它与北京天坛的“回音壁”、三门峡宝轮寺塔的“蛤蟆叫声”、四川潼南大佛寺的“石磴琴声”齐名,被誉为中国古园林中现存的四大回音建筑。

4、 “梨花深院”

张生当年的读书处西轩,就在大雄宝殿的西侧。莺莺和她母亲、侍女红娘居住的梨花深院,就在大雄宝殿的东侧。小院上面有主房,两侧有东西厢房,爱情故事的女主人崔莺莺小姐,当时就住在西厢房内,所以由元代王实甫创作的杂剧就取名《西厢记》,该杂剧大约写于元代元贞、大德年间。

在这里有张生越墙会莺莺的跳墙处,也有张生上墙踩踏过的杏树。

“梨花深院”匾额下“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楹联,道出这里的典雅幽静。 

西厢南侧石碣上刻“普救寺莺莺故居”七言律诗一首。跋文载,此诗是金大定年间河中府同知王仲通游寺时所撰写的:

      七律  王仲通《普救寺莺莺故居》

      东风门巷日悠哉,翠袂云裾挽不回。

      无据塞鸿沉信息,为谁红燕自归来。

      花飞小院愁红雨,春老西厢锁绿苔。

      我恐返魂窥宋玉,墙头乱眼窃怜才。

二、张生与崔莺莺的爱情故事

在普救寺塔院四周长廊中,悬挂着九十幅用水墨画形式,由当地永济人,黄河画院名誉院长赵运平先生精心绘制的张生与崔莺莺在普救寺产生爱情的长篇连环故事。

我费了点时间,将画图下方的文字,全部收集、一一抄写下来,整理在下方,想让大家完整地分享这篇《西厢记》的梗介:

唐朝贞元年间,西洛有个书生,姓张名珙字君瑞。这年春天,他带着琴童,挑着书籍,到长安去赶考。路过黄河,只见长空万里,波浪滔滔,想到自己湖海飘零,益发感慨万端。

 

这天,张生到了河中府,路过普救寺。他见这个寺院殿宇宽广,宝塔耸天,气势不凡。

 

张生进寺,一个叫法聪的和尚,引他在寺院观赏,他每到一处,赞口不绝。

当来到一处花园,张生正要进去,却被法聪拉住,说是崔相国新近逝世,相国夫人带女儿扶枢还乡,暂住寺庙,老夫人门禁森严,不准外人进去。

 

这时,相府小姐崔莺莺和侍女红娘,正在花园采花。张生蓦然见了莺莺,觉得未曾遇到过如此端庄艳丽的美人,不禁停住脚呆看。

莺莺回头看了一眼,红娘忽然想起了老夫人平日的嘱咐,连忙拉莺莺走去。

 

离开花园门口时,张生盘算着,如何再找机会见莺莺一面;却巧法本长老,邀请他到方丈里去用茶。张生借机送给长老些许银两,恳求在寺里租用一间房子暂停,假说借此温习经史。

 

说时正巧遇到红娘来问长老给崔相国做佛事,张生听了,灵机一动,说他也正想追荐过世的双亲,愿出五千钱求长老与他带一份斋。长老便应了。

 

张生出了方丈,却又在回廊上坐着,他一心想着莺莺,只恨刚才没看清她的模样,也不知她爱不爱诗文,……。他等红娘出来问问。

一会儿,红娘来了,张生抢上一步,一口气告诉她,“小生姓张名珙,字君瑞,乃西洛人氏,年方23岁,未曾娶妻……“,话未说完却被红娘抢白了几句,叫他不要胡思乱想。

 

回到房中,红娘把长老回话告诉了莺莺。接着,她忍不住格格笑着,又把二次遇见张生时,张生的那副傻像告诉了莺莺。

莺莺也笑了,却叮嘱红娘不要对老夫人说起这事。

 

这天晚上,夜深人静,皓月当空,莺莺像平日一样,由红娘伴着,到花园里去。

 

红娘点燃三柱香,一柱一柱地递给莺莺,莺莺轻声祷告着,一柱香愿亡父早升天堂,二柱香愿老母身体安康。

 

到第三柱,莺莺却不做声了。红娘俏皮地说:“愿小姐早寻一个如意郎君“。莺莺长叹一声,透露了心中说不尽的幽怨。

 

张生隔墙听了这声长叹,猜知莺莺有无限心事。他随口吟了一首诗:“月色溶溶夜,花阴寂寂春,如何临皓魄,不见月中人。“

莺莺称赞好诗,随口轻声和道:“兰闺久寂寞,无事度芳春,料得行吟者,应怜长叹人。“

 

张生听了大喜,禁不住想跳过墙去与莺莺相见,却听角门闩的声音,那边两人都进去了。

 

莺莺自从见了张生一面,又听了他的诗,接连几日,坐卧不安,倒怨起红娘跟前跟后的不离左右。

 

莺莺也知红娘是老夫人派来服侍她又提防她的,就怨母亲把她看管得象笼中之鸟,不禁又连连叹息。

转眼到了十五,普救寺中,法本长老领众僧大做佛事;老夫人带了女儿莺莺和儿子欢郎来堂上拈香;张生也来拈香。

 

寺外,突然来了一彪人马,正是叛将孙飞虎到寺中来抢莺莺。他下令将普救寺团团围住,若不献出莺莺,他就要放火烧寺,把寺内僧俗等一齐杀光。

 

小和尚大惊失色地跑到堂上对法本长老和老夫人一说,大家都惊呆了。

莺莺定了定神,见大家急得没法,眼看因为自己一人,害得寺院化为灰烬,众人遭杀身之祸,就宁愿把自己的身体舍了献给孙飞虎。

 

老夫人不肯辱没家门。莺莺又表示,为了救众人,宁愿自缢死。法本长老着急地说,再与全寺僧俗商量办法。

 

莺莺急中生智,不如传下话去:不管什么人,谁能杀退孙飞虎,就把她许配这个英雄为妻。老夫人觉得还是这个办法较好,就请长老传下话去。

 

长老的话刚一下传,廊下就有一个人急匆匆跑上堂来,说他有退后之计——这人正是张生。

 

老夫人忙问有什么退兵之计。张生先问老夫人刚才说的话当不当真,老夫人表示相国夫人的话,说了当然守信。

 

张生请长老对孙飞虎说,若要娶莺莺,先退兵一箭之遥,第三日功德圆满,再送莺莺与他,否则宁死不依。长老战战兢兢爬上墙头,把张生教给他的话说给孙飞虎。

孙飞虎传令退兵一箭之地,扎下营帐,等待三天后成亲。张生说蒲关白马将军是他结拜兄弟,一封信去,白马将军一定领兵来救,人们才松了一口气。

 

红娘扶着莺莺说:“小姐,看他今天的样子,咱们再不该说他是个书呆子。”

 

张生写好信后,长老告诉他,寺内有个烧火的和尚,名叫惠明,力大无比,又有胆识,信只有他能送去。

 

张生拿着书信,在廊前一叫:“有书送给白马将军,谁去?“只见那惠明和尚从众僧中大喊着挤出来,接了书信。

 

惠明又操起铁棍,开了寺门,叫小和尚擂鼓助威,乘贼兵正在安营,大喊一声,冲了过去。

 

惠明当天赶四十五里路来到蒲关,见了白马将军,把信送上。

 

白马将军立刻率领五千人马,星夜奔往普救寺,擒拿了孙飞虎。

白马将军进寺来看张生,老夫人和张生都来道谢。

 

老夫人当下请张生搬到院里书房居住,又约他明日去赴宴。

 

张生满心欢喜地搬进书房住下,专等老夫人派红娘来请他。第二天一大早,红娘进得书房,见张生衣冠楚楚,满面春风,红娘刚说了个“请“字,张生象得了军令状,连声答应。

 

红娘告诉他,今天不请别人,单请他和莺莺,定是给他们俩定聘。

张生跟着红娘到了厅上,见过老夫人。老夫人说了几句客套话,就叫红娘去请莺莺。

 

梳妆打扮后的莺莺,把红娘也看得呆了,连说:“小姐真是天生一个夫人样儿,张生真好福气。“

 

莺莺来到席上,老夫人却要她与张生兄妹相称。张生一听,犹如迎头泼了一瓢凉水。莺莺也觉得晴天响了一个霹雳,红娘在一边也楞住了。

 

原来,老夫人嫌张生没有功名,和她相国府不是门当户对,所以不顾信用。

 

老夫人叫红娘斟酒,又让莺莺给兄长敬酒。此刻,莺莺知道即便是琼浆玉液,张生也咽不下去。

 

张生再也坐不住了,怒冲冲地责问老夫人为何反悔前言。老夫人推说莺莺早已许配了内侄,并表示情愿送张生金帛酬报。张生一听气愤地离开客厅。

红娘对老夫人做事非常愤慨,见张生如此真诚,十分同情。她劝张生且不要灰心,答应由她来想办法成全他俩的好事。

 

进了书房,红娘见张生有个琴囊,顿时生了主意。她知道莺莺最喜欢琴音,就叫张生今晚乘莺莺出来烧香的时候,弹琴打动莺莺。

 

好不容易捱到黄昏,早把琴弦调好,并自语道:“琴啊,小生与你湖海相随数年,今夜成败全在你身上了!

 

月亮出来了,红娘催莺莺出去烧香。

 

红娘摆好香案,连声咳嗽通知张生。

 

不一会儿,琴声就从书房中叮叮咚咚地传了过来。红娘推说去瞧老夫人,独留莺莺而去。

 

幽怨的琴声,哀哀切切地弹出了“凤求凰“的曲子。

莺莺听着,禁不住流下泪来,忽听见张生把琴一推,抱怨地哀叹:“夫人忘恩还罢了,只是小姐,你却不该负我啊!“

 

莺莺见张生错怪自己,只恨隔着墙不便过去向他说明心意。这时,老夫人传红娘叫莺莺回房。

 

回到房中,红娘告诉莺莺,张生明天就要走了。莺莺着急又让红娘传话给张生,叫他耐着性子再住两三天。

 

张生得了红娘的回话,又住了两三天,只是总见不到莺莺,忧郁地害起病来。

 

莺莺听说张生病了,叫红娘去探望,张生得知红娘的来意,便取出一张诗笺来,求红娘捎去。

 

红娘把张生的诗笺带回去后,不敢当面送上,趁莺莺熟睡,把诗笺偷偷放在梳妆盒里。

 

莺莺起床后,红娘催她梳洗。莺莺打开梳妆盒,发现了诗笺,方知是张生写给她的。

莺莺知道定是红娘捎来的,她就假意对红娘生起气来,说要去告诉夫人。

 

不料红娘一下子把诗笺抢到手里,装着要到老夫人面前去告张生。莺莺急着拉住红娘说:“我逗你玩哩!饶他这一次吧!”

 

莺莺也写了一张诗笺,叫红娘送给张生。并对红娘说,诗笺写的是叫张生断绝妄想,了却心事。红娘去到书房,又怕张生伤心,迟迟不肯给他看。

 

不料张生一看诗笺,喜出望外。他把诗念给红娘听,莺莺在诗里暗示,要他今晚在花园里去相会。

 

红娘心想,莺莺当着她的面假惺惺,信里却约张生相会;这天晚上,她照常扶了莺莺到花园烧香。

 

红娘摆上香案,便借故躲了出去,绕到墙东,见张生早在那里。红娘叫跳墙过去。

张生跳过墙去,不料莺莺因为没有把红娘支开,临时就又变了卦,指责张生:“我在这里烧香,你无故到此,若被夫人问知,该如何说”。

 

莺莺喊红娘捉贼,红娘起初不理她,见张生僵在那里发抖,这才过来说:“小姐,别慌,这个贼是个熟贼“。

 

张生满面羞愧,跪在地上。莺莺强装责备的口气说:先生救命之恩,自当报答,只是现在既为兄妹,怎么又生此念,夫人知道,决不会干休。“

 

莺莺走了后,红娘才挽起张生,并打趣说:“先生你这猜诗谜的能手是怎么猜的?今天该死心了吧”!

张生经不住这场折腾,第二天就病倒在床上。莺莺得知后,也无心绣花读书,只担忧张生的病。她出神地坐了半天,终于又写了一张诗笺。

 

莺莺再托红娘送诗笺给张生。红娘因经了几次变故不肯送去,说她再不惹事了。要莺莺行行好,别送了他的性命。莺莺说,这回是一张救命的药方。

 

红娘带上救命“药方“,飞奔张生书房。

张生看了诗笺,竟然跳了起来。红娘问是怎么回来,张生告诉她,莺莺答应今晚亲自到书房来探病。

 

这天晚上,红娘探知夫人已经安睡,见莺莺踌踌躇躇地还不动身,忍不住催促说:“你今晚再要变卦,我到夫人那里告你一状!“

 

莺莺又犹豫了一会,才跟红娘悄悄出卧房。张生在房正望眼欲穿。

 

忽听红娘轻轻敲门,张生忙把门开了,把莺莺轻轻一推。

 

张生与莺莺,经历了多少波折的相思之苦,终于冲破了礼教的束缚,他们好像在幸福的梦里,只愁情长夜短。

直到三更时分,莺莺才由张生送出书房,红娘在门外等了半夜,这里才赶紧过来伴莺莺回去。

 

事情尽管秘密,但日子一长,还是引起老夫人的疑心。一天,儿子欢郎无意中说姐姐和红娘每晚烧香到深夜,老夫人益发起疑,立刻把红娘叫来,严加盘问。

 

红娘不说,老夫人取了拐杖,命她跪下,问她小姐到张生书房里去了没有。红娘还是不说,老夫人就狠狠地打她。

红娘隐瞒不过,说了事情的经过,老夫人气得目瞪口呆。这里红娘胆子更大了,她理直气壮地数说,这都是由于老夫人忘恩负义,言而无信,一手造成的。

 

老夫人要把张生送到官府,告他引诱相国千金。红娘阻止说,堂堂相国夫人背信弃义。她劝老夫人不如就此成全一对佳偶。

老夫人想了又想,觉得红娘的话句句在理,就咬咬牙,叫红娘去把莺莺叫来。

 

莺莺见了母亲,只是低了头。夫人倒边哭边数落。

 

老夫人又传见了张生,严词厉声地说:“好秀才,圣贤之书读到哪里去了,待把你送官府,又恐辱了俺的家声,我只好把莺莺配与你为妻“。

但是,老夫人命张生明日就赴长安去赶考,并吩咐家人安排酒菜,在十里长亭给张生饯行。

 

老夫人叫大家在长亭坐下,又叮嘱张生,此去定要谋得功名,不然休想回来成亲。

莺莺让红娘斟上一杯酒,接过来递给张生,轻声嘱咐他,无论有官无官,早日回来迎娶,但得白头偕老,强如状元及第。

才坐了片刻,老夫人就站起身来,催张生上路。莺莺和张生相对流泪,千叮咛,万嘱咐。

 

张生上马去了,长亭送别,各自东西,不知哪年哪月才能团聚。

现在,全国各地的游客来到普救寺,游览西厢记中张生与莺莺绝妙幽会的梨花深院,当年那越墙的杏枝仍在。

      蝶恋花 五夜

      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

 

      拂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   

这千古绝唱的爱情诗,不免让人联想出无穷意境。

postid
231281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