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善化寺位于大同古城南门以内偏西一点,占地面积并不大,却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规格最高、保存最完整的辽金时期古建筑群。
该寺创建于唐开元年间,敕名开元寺,后晋初改名大普恩寺。辽保大二年(1122年)寺庙遭兵火破坏,金天会至皇统年间(1128-1143年)重建。明正统十年1445年再次重修后,该寺始名善化寺。
1961年3月4日,善化寺被列入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善化寺山门
寺庙坐北朝南,主体建筑按中轴线布置得非常严谨。
入寺首先是合二为一的山门和天王殿。这座山门是我国现存最大的早期木构山门(天津独乐寺那个山门是年代最早),单檐庑殿顶,形制等级颇高。
三圣殿正面照
朝北走,中轴线上的第二座大殿为三圣殿,金构,单檐庑殿顶,建在约一米高的月台之上,面阔五间,进深三间,长28米,宽13.5米,当心间辟门,次间置窗,稍间设挡墙。
三圣殿东南屋脊的挑檐
进入三圣殿前,原本闷热浑浊的天气,在刹那间变得清朗。屋檐顶端的铜铃,被风拨得叮当作响。
维修工作人员
屋檐下,是巨大、繁复、浮夸的斜栱。这也是三圣殿最具辨识度的特征。
三圣殿内造像
三圣殿内供奉的是华严三圣,即毗卢遮那佛,其左胁侍菩萨,即以智慧闻名的文殊菩萨;以及右胁侍菩萨,即以大行闻名的普贤菩萨。
佛像殿内中央三间,扇面墙之前为砖台,上供佛像,中为如来,左右为菩萨。如来左右,尚有胁侍二尊。如来全部金身,菩萨则涂丹垩。像座形制,与大雄宝殿完全相同。砖台前部之中央,凸出少许,上供如来小像并胁侍,颇嫌蛇足之赘。扇面墙背后为韦陀。殿东北角,供关帝并侍立诸像。(梁思成:《大同古建筑调查报告》)
再后为大雄宝殿。该殿为辽代遗构,金代重修,建筑在三米多高的月台之上,单檐庑殿顶,面阔七间,进深五间,长40.8米,宽26.18米,月台之上,左右设钟鼓楼,中间是一木质三座门牌坊。
鸱吻和飞鸟
大雄宝殿
殿堂之内,不允许拍照,管制甚严。其实只要不用闪光灯,对文物就没有影响。然而殿内光线暗弱,从管理方的角度出发,一刀切可能是更简单有效的方法。
壶门
殿内正中的佛坛上,有泥塑金身如来五尊,端坐于莲花台之上。两侧二十四诸天,神情各异,无一雷同。正中顶部有平棊藻井两间,比一般藻井要大出许多,雕制精湛。
殿内彩塑
殿外风筝
两侧回廊
游完大殿,遇到花猫一只。
相向而行
旁边花坛内,另有刚出生不久的小黑猫。
表情有点凄苦
估计是母子一对。
警惕的眼神
据说登上城墙看善化寺,视觉效果更好。只可惜时间有限,未能如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