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国庆的第二天我从南京坐动车来到了扬州。到站后,打算先乘坐公交到瘦西湖景区。扬州公交虽然支持支付宝扫码,但需要预先充值,这就有点不太方便。公交基本上是沿着东西向的文昌路行驶,到站后,我并没有马上动身去瘦西湖,而是先去了附近的文昌阁。此阁建于明代万历十三年(1585),属于扬州府学建筑群。其余府学建筑已陆续圮毁,现仅存文昌阁。然后我骑了一个共享电动车去瘦西湖。虽然扬州没有共享单车,但感觉共享电动车似乎更方便。
坐落于汶河路和文昌路交叉处的文昌阁,再往前就是一些历史街区。摄于2021.10.2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说起扬州,一定有徐凝的“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也会有李白的“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更有辛弃疾的“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当然绝对少不了杜牧。他曾应淮南节度使牛僧孺之聘,来到扬州为节度使掌书记,留下了“十年一觉扬州梦”、“春风十里扬州路”、“歌吹是扬州”等脍炙人口的诗句。
扬州,身居长江、淮河两大水系之间,古老的京杭大运河穿城而过。它始于周代,期间经历了汉代、隋唐宋、明清三次鼎盛期,几乎与古代中国的繁华盛世同步。此外,这里还是乾隆六下江南必来的地方。
春秋时期,扬州周边称为邗(音涵),吴王夫差开“邗沟”,连接长江、淮河。西汉,吴王刘濞在邗沟基础上开“盐河”,开启了扬州第一个繁荣期。隋代统一南北后,以洛阳为中心,陆续开挖大运河,扬州因此与黄河水系相连,开启第二个繁荣期。明初,朱棣迁都北京,形成政治中心在北京、经济中心在江南的格局,而连接两大中心者,正是长江、黄河与京杭大运河。此时扬州迎来第三次繁荣。
02
到达瘦西湖景区南门之前,需要穿过一座桥——大虹桥,此桥始建于明崇祯年间。桥下就是碧波荡漾的瘦西湖。瘦西湖本名保障湖,乾隆年间钱塘(杭州)诗人汪沆慕名来到扬州后将其唤作瘦西湖。
据《扬州画舫录》记载,从1751年至1765年十几年间,瘦西湖上已经形成二十景:卷石洞天、西园曲水、虹桥揽胜、冶春诗社、长堤春柳、荷蒲熏风、碧玉交流、四桥烟雨、春台明月、白塔晴云、三过留踪、蜀冈晚照、万松叠翠、花屿双泉、双峰云栈、山亭野眺、临水红霞、绿稻香来、竹楼小市、平岗艳雪。1765年后,复增绿杨城郭、香海慈云、梅岭春深、水云胜概四景,合称二十四景。
从大虹桥上看碧波荡漾的瘦西湖,两岸停泊着游船。摄于2021.10.2
水云胜概,位于钓鱼台往五亭桥方向的右湖岸。现于“胜概楼”遗址上建四面厅三楹,四周绕以回廊。摄于2021.10.2
整个瘦西湖景区还是挺大的。从景区的南门进入,先是穿越了一片林子,然后来到了徐园。园内建有听鹂馆、羊公片石、春草池塘吟榭、冶春后社、疏风馆等。“春草池塘”取自南朝诗人谢灵运的诗句“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榭前有楹联“笔落青山飘古韵,绿波春浪满前陂”,上联写山,出自杜牧的《和宣州沈大夫登北楼书怀》,下联写水,出自韦庄的《稻田》。
徐园1915年建于清代桃花坞旧址,原为祠祀辛亥革命第二军军长徐宝山的亭林。桃花坞紧挨着二十四景之一的长堤春柳,桃柳间种。扬州八怪之一的金农有诗云“夕阳返照桃花坞,柳絮飞来片片红”,描绘的就是桃花坞在夕阳下的景象。
徐园月洞门,“徐园”二字一为行书,一为草书,为清末扬州书法家吉亮工(号风先生)所题。摄于2021.10.2
出了徐园后,便可来到钓鱼台。钓鱼台原名吹台,即吹奏丝竹管弦之地,故而钓鱼台的建筑风格和北京陶然亭中的吹台十分相似。1982年刘海粟老先生畅游瘦西湖,游至吹台,听说乾隆皇帝曾于此垂钓,故根据典故,为此处改名钓鱼台。从此以后,瘦西湖将吹台改名钓鱼台。
钓鱼台深入湖心,以一条小道与岸边相连。它是游览瘦西湖唯一一处需要折返的景点,是中国园林“框景”艺术的代表作品。站在钓鱼台斜角 60 度,可以在北边的圆洞中看到五亭桥横卧波光,而南边的椭圆形洞中则正好可以看到巍巍白塔。那洞中借景的画面正好对应了“三星拱照”的名称。
上为陶然亭中的吹台,下为瘦西湖中的钓鱼台。前者摄于2021.4.1,后者摄于2021.10.2
来瘦西湖的人,基本都是为了五亭桥的,我也是。五亭桥,别名莲花桥,是中国古代十大名桥之一,有“中国最美的桥”之称。五亭桥始建于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仿北京北海的五龙亭和十七孔桥而建的。
到了桥上,发现好多人都挤在这上面。我主要被亭子上的风铃吸引了。风来时,它们发出的声音十分清脆,就如同广场上的小火车摇铃的声音。
凫庄视角下的五亭桥,瘦西湖的标志性建筑。摄于2021.10.2
五亭桥的风铃,每个亭子的每个角都有一个。摄于2021.10.2
过了五亭桥,到了对岸。这边的景点主要有凫庄和白塔。凫庄由乡绅陈臣朔在民国九年于五亭桥东侧所建。而白塔始建于清乾隆四十九年,仿北海琼岛春荫之白塔。白塔附近的法海寺,建于隋末唐初,重建于元代,取意法海无边之意。康熙四十四年赐名“莲性”。
上为北海公园中的白塔,下为瘦西湖中的白塔,为二十四景中的白塔晴云。前者摄于2021.5.16,后者摄于2021.10.2
法海寺,又名莲性寺、白塔寺。摄于2021.10.2
再往西走就是二十四桥景区。说起二十四桥,当然要提杜牧的名句“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宋代词人姜夔的代表作《扬州慢》中也有这个意象:“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如今的二十四桥只是一座由山涧栈道、单曲拱桥、三折平桥和吹箫亭相连的组合桥。其中单曲拱桥为汉白玉栏杆,此桥长24米、宽2.4米、栏杆24根、上下各24级台阶,与二十四对应。景区内还有熙春台、望春楼、小李将军画本等建筑。
二十四桥的单曲拱桥,如今也只能以相应的数字24来对应历史的二十四桥。摄于2021.10.2
熙春台,为二十四桥景区的主体建筑。摄于2021.10.2
之后再往北就感觉没什么特色的景点了,除了一个锦泉花屿,无外乎是一些水、石、林、桥、花、草、亭、台、楼、阁的交响。在这边其实就可以远远望见大明寺中的栖灵塔。
锦泉花屿为清二十四景之一,原为乾隆年间刑部郎中吴山玉别墅,后归知府张正治所有。园分东西两岸,中间有水相隔,水中双泉浮动,波纹粼粼,故又名“花屿双泉”。
锦泉花屿,又名花屿双泉,东侧是扬派盆景博物馆,北侧是唐罗城西门遗址。摄于2021.10.2
03
从景区的北门出去后,远远就可以看见观音山以及唐城遗址。观音山是扬州的自然制高点,是隋代迷楼故址。山庙一体,十分幽静,有“第一灵山”之称。现任住持法融法师,是一位非常有德行的修行人。
走到观音山脚,发现山门虽开,但却不接待游客。附近的大明寺也是如此,大门紧闭,只能在墙外看看寺中九层高的栖灵塔。栖灵塔始建于隋仁寿元年,故寺又称“栖灵寺”。可惜在唐武宗会昌三年化为焦土,现在的栖灵塔是1993年仿唐代风格重建的。
观音山门,只能在山脚看着掩映在林间的建筑。摄于2021.10.2
站在大明寺外看到的栖灵塔。摄于2021.10.2
大明寺因初建于南朝宋孝武帝大明年间(457—464)而得名,为淮东第一观。鉴真东渡日本前,曾是这里的主持,使大明寺成为中日佛教文物关系史上的重要古刹。寺中还有一座园林平山堂,是北宋庆历年间欧阳修任扬州太守时所建。堂前凭栏远眺江南诸山,恰与视线相平,“远山来与此堂平”,故称“平山堂”。
秦观称大明寺为淮东第一观。摄于2021.10.2
04
下午要赶高铁回上海,所以仅有不到两小时的时间。我决定利用剩余时间骑着电动车打卡一些标志性的地方。先去的是鉴真图书馆,遗憾也是没开门。鉴真图书馆位于大明寺院内,大门前有个鉴真石像。
鉴真图书馆,这是我从大门外将手机伸进去拍的。据说春天的图书馆是樱花的海洋。摄于2021.10.2
鉴真图书馆位于瘦西湖景区的西北角,然后我要到其东南角的历史街区。途中再次经过文昌阁,然后继续向东就进入街区。从大东门街开始,再经过彩衣街,然后就是东关街。虽是历史街区,但也同各地商业街雷同,售卖的东西同质化严重。它们之间的区别,可能就在于这条街上卖纪念品和烤串,那条街上卖烤串和纪念品。唯独比较特别的就是扬州三把刀。
作为京杭大运河沿岸的交通要点,明代政策规定,盐商要卖盐必须先在扬州交钱,因此大批陕西、山西、安徽的盐商定居在扬州。盐商的豪奢挥霍带动了扬州的服务业。扬州不仅是来往商人做生意的好地方,也是他们歇脚的、娱乐的高端会所。著名的“扬州三把刀”——厨刀、理发刀、修脚刀,就代表着三种服务业的兴旺。三把刀在扬州人手中不仅是一门技术,还是一门艺术,成为独具地方特色的扬州文化的一部分。
“早上皮包水,晚上水包皮”这句话描述的就是扬州富商乃至如今会享受的扬州市民的日常生活:皮包水是扬州包子,早上到茶社点上三丁包、烫干丝、虾籽饺面;水包皮是午后到澡堂子搓澡,顺便修修脚。由于时间紧迫,无论扬州的哪把刀我都没体验过,特色小吃也没机会尝试。其中扬州人最爱的“皮包水”之一是著名的扬州富春茶社的包子。三丁包,鸡腿肉、五花肉、鲜笋都要细细切丁。烫干丝,一块豆干先切28片,再细细切成丝。虾籽饺面,饺是馄饨,要熬制汤头,先取河虾籽。此外还有“扬州双绝”:翡翠烧卖和千层油糕。
当然扬派吃食的真正主角是淮扬菜。它起源于江淮盐商的文化想象,特色菜有狮子头、文思豆腐、扬州炒饭、金葱高邮麻鸡、水晶猪蹄、盐水虾、油港龙虾等。
东关街,个园在其附近,但没去看。摄于2021.10.2
位于东圈门的这家店据说是扬州三把刀的总店。摄于2021.10.2
东关街是不让电动车通行的,所以我留到最后才逛的。这条街应该是被极度商业化的,反而是其附近的双东历史街区静谧无人,穿梭在扬州的巷子里,可尽情欣赏地道扬州特色建筑。
在逛东关街之前,我先是穿过东圈门,到了扬州最“小资”的皮市街,这条街要宽敞些,商业化程度要低些,人流量也少些。街上的每个店铺都独具特色。在街的尽头是晚清第一园——何园。
从东关街的一个小巷子可走入双东历史街区,巷子七拐八拐,可自由穿梭。摄于2021.10.2
感觉东圈门上的历史建筑要多些,好多人力车都在这条街上拉客。摄于2021.10.2
宽敞的皮市街,连着徐凝门大街可通往何园。摄于2021.10.2
何园,也没进去。据说新版红楼梦就在这里取景。这里的窗户也是园子的一大特色。摄于2021.10.2
何园,又名寄啸山庄,是扬派园林的典范。原系清乾隆时“双槐园”旧址。光绪年间为湖北汉黄德道台、江汉关监督何芷舠(音刀)扩建故名。园东南为“片石山房”,有湖石假山一座,相传为清初大画家石涛手笔,被誉为石涛叠石的“人间孤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