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号晚上十一点到成都,出站后一个人走在街头,不知道为什么并没有感到这个城市陌生。
第二天早起,出发后在车上睡了这三天最香的一觉。醒来后看着窗外的成都,绿树蓝天,田里的果树结了果,一副夏天的感觉,再想想西安柳上春风正归,正巧车上在说南北方人的差别,便感到南北差异。
一朋友说:我们要尽可能的了解事物最真实的存在。
可能西安的树也绿了,部分树也结了果,只是平时不以为然。如果我没有听说过南北有差异,没有这些知识与经验,会不会对成都是不一样的认识。
恰巧是今天心情好,有空欣赏风景,加上带着南北差异的思想,这种主观意识无形中使自己体会到南北差异,可能差异没那么大,只是被自己的这种意识放大了。
想看到事物的本质,可能就得放下以往的知识,经验,情绪。用一颗孩子般天真的心去认识,感知世界。
前段时间看到一个故事,贝多芬一朋友听完他的演奏,问他这首曲子叫什么名字,贝多芬又把这首曲子弹了一遍,说这就是它的名字。
这不是贝多芬装逼,其实音乐每个人每个阶段听了后都有不同的感受,听了之后感觉到了什么,就是这首音乐的标题。所以大多数古典音乐都没有标题,完全靠自己理解。因为没有什么比音乐本身更能说明情感,线索越少,干扰越少,从而想象力更开阔。
有些作曲家为了让大家了解他的作品,给作品做了详细注解。比如维瓦尔第的《四季》,其中“春”中,那种乐器代表牧羊人的小睡,那种乐曲代表风中的树叶,还有狗的叫声···,都有解释。从而我们就会被带入到特定的场景中。
如果没有注解,听了后会感觉到置身一片田园,时间是春天,场景是田园,天气是晴天,其余的自由发挥,什么样的心情、状态就有什么样的场景。
在车上领队猫猫讲了藏传佛教时说了一下六字箴言,唵(ōng)嘛(ma)呢(nī)叭(bēi)咪(mēi)吽( hōng),这六个字没有特定的意思,当代每个高僧都对它有不同的解释。
我们了解一个人,一件事物,或者世界。有时候得带着知识、经验去解释。有时候就要抛去一切,用最原始的心去感受,感受到了什么,它就是什么。
回归正题吧,这次是抱团去玩的。第一天从成都到新都桥,路上经过折多山,木雅圣地。折多山没想象中的那么有趣好玩,拐着拐着就没有了。。。
木雅圣地也没啥说的。晚上新都桥更没啥说的。。。
所谓的观景台光污染严重,风还大,没拍到好星空,就很失落。不过遇到一群喜欢星空的人还是很感动,大半夜一群人在坡顶的大风中看着天空,找星座,星云。
晚上回去后有些高反,以后不倔强了,去高海拔要提前吃红景天。
第二天去甲居藏寨,经过塔公草原,墨石公园,雅拉雪山观景台。
墨石和想象中的一样,不太好玩。
雅拉雪山只能远远望着,想着有天要站在它旁边。
甲居藏寨挺有意思,大山之中镶嵌着红白相间的房子,房顶得四个角都有竖起来的角,民宿小哥说那是吉祥如意的意思,这是甲居的标志。
由于是建在山腰上,房子都有好几层,有层阳台大,就种着花草,再放几张床,躺在床上就可以看到远山。
晚上的星空云比较多,相机放外面拍延时就去睡觉了,第二天早上来收。没想到风大电量耗得快,没拍到最精彩的部分。想象中是星空旋转,带出银河,再带出月亮,同时变换的还有色温。。。
DAY 3
第三天回成都,早晨沿着甲居藏寨的小路去乘车点,小路旁边是花园,菜园,上面是大树,密林中传来鸟叫声,一切着很舒服。
回到西安后,天不再下雨。雨后花落春残,营造了一种梦幻伤感的氛围,晚上在火车上没睡好,还有点感冒,突然觉得这三天像是一场大梦,迷迷糊糊的就过去了。
虽然吐槽了了很多,但其实川西其实还值得再去几次。
毕竟还没逛城区,没吃火锅,没到雪山,没看海子,没遇到银河······
还有四川给我的印象从景美又增加了人也可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