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古镇,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下司牌坊。这座牌坊建于清代,形制为八柱三开间,上面镌有“下司古镇”四字,是小镇的标志性建筑。仰头正望在牌坊正反两面的抬梁穿枋上,均雕有寓意幸福长寿的动植物和历史故事。牌坊顶部则刻着活灵活现的道教八仙,并饰有华丽、精美的花纹。对古镇大门的牌坊如此精雕细琢,可以想见当时下司的兴盛繁荣。
过牌坊沿老街往前走,西北面有广场,叫“芦笙广场”广场,因为这里遍布铜鼓式样的纹饰,因此又得名“铜鼓广场”。广场是古镇的核心,每逢节日,下司人都要在这里举行庆典活动。在广场南部,有一座飞檐翘角、装饰华贵的古戏台。
发源于云贵高原的沅江,横跨黔、川、湘、鄂四省,其上游段被称为“清水江”,两岸群峰叠翠,古镇就坐落在这美丽的山水之间。因曾经作为明清两代地方土司管辖的治所,古镇之名由此而来。而更重要的是,自清嘉庆年间起,下司就凭借地处古苗疆走廊水陆主干道的位置优势成为黄金水道上的重要码头,到了民国,它又一跃而成了清水江畔最大的商业码头和商埠重镇。
铺着石板路的街道两旁老木屋错落有致的排列着,老人们最喜欢坐在自家小木屋前晒着太阳绣着花,和左右邻里拉拉家常……
高高的石阶小路旁零星散落着些古旧的铺子。
来古镇一定要好好看看这里的建筑。江南院落、徽派建筑、闽南建筑、苗侗建筑等多种建筑形式集于一体,并相互借鉴吸收,虽经历历史沧桑,但基本保持完好,其格局、结构仍然体现当年的历史情景。
独具特色的广东会馆,外观雕梁绘栋,色彩艳丽。
在这么多不同的建筑里,最吸引人的得数那一栋栋徽派与吊脚楼相结合的居民建筑了,这些建筑都是当时举家搬迁而来的徽商与当地苗侗居民相互交流、相互融合,用他们的智慧建造出来的文化结晶。
一家蜡染的小店,吸引了我的注意,小店内的苗族阿妈,精心地绘制着围巾,蜡染看着图案复杂,绘制的过程更需要很多的耐心,一条围巾往往要绘制两天才能完成。小店很雅致,里面的服装都是手工绘制,独一无二。
在下司古镇,还有一个王阳明书院,建于明代后期,距今也有600多年历史了。
在这里遇到穿汉服和苗族服装拍照的人,顺手蹭拍了几张。
听说这里的狗下司犬十分厉害,长相也些特别,鼻子、眼睛、耳朵都是红的,毛是白的,可能跟地理环境有着莫大的关系,过去黔东南地区山高林密,野生动物较多,苗族同胞有打猎和养犬看家护院的习俗,经过当地群众长期选育,培养了其超强的捕猎能力。
青砖黛瓦的老建筑,在岁月的清真处默默诉说着下司古镇的辉煌。
鼓楼,在凯里见到许多这样塔型的建筑,在下司古镇里面也有层层叠起的鼓楼建筑,有非常独特的魅力。
古镇给人一种舒适、悠闲的体验,当其他景点都是人山人海的时候,下司古镇却是一片清新宁静。
PS:这次来贵州游玩是参加了龙骏家园南昌分公司的凯里康养基地体验游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