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完花竹日出,我们决定不再在霞浦逗留,直接去福州。
女儿在福州读大学快4年了,我一直没去过,儿子到昆明读大学时第一学期我去看了一次的,直到他到了成都读书,我也没再去。为了体现“公平” 就利用这次机会去女儿的学校看看吧。
一路都很顺利,只是进校门时该拐弯时女儿说晚了,车直接开上了立交桥,只好多绕了一个圈。把车在宿舍前停好,将近12点半,说是去吃吃女儿的食堂的饭。大过年的,没想到还真有一个档铺开着的,偌大的食堂,我们进去时有3,5个人在吃饭,档铺由一对年轻的夫妻经营,今天只有面条,我们按最高档次要了三碗,没想到好大的3碗,我们怎么也不可能吃得完。面端上来时,食堂里只剩下我们一家了,背景音乐系统虽很低劣,但也还柔和。直到我们吃完,背景音乐才关闭,我们走出食堂的门后,也随即锁上了,但他们绝无催我们半分,也很是感激他们有这份耐心。
本想顺便带些女儿的东西回家,但宿舍的大门锁了,也只得作罢。
安顿好了住宿,休息了一会,就让女儿,这个所谓三坊七巷去了N次的的福州人带我们去逛,就是这样一个没有做功课,竟然漏掉了入口处林则徐纪念馆。
一到南后街的南口,满街的人,挤挤攘攘,到处都是卖货声,就让兴致打折了一大半,走了宫巷、文儒坊、黄巷、郎官巷等4条街,每个小街都很安静,游人不多,可惜只是在街面走了走,没人深入去了解,这也是现在经济大潮下,这些历史遗迹的悲哀——连我这种所谓的比较看重历史的人都在走马观花了。
三坊七巷是福州市鼓楼区南后街两旁从北到南依次排列的十条坊巷的简称。南后街向西三片称“坊”,向东七条称“巷”,自北而南依次为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三坊”,杨桥巷、郎官巷、安民巷、黄巷、塔巷、宫巷、吉庇巷“七巷”。
三坊七巷整体就是古风浓郁的大社区,是国内现存规模最大、保护最完整的历史文化街区,是全国独一无二的古建筑遗存,基本保留唐宋坊巷格局,为全国罕见,拥有9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处福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历史建筑131处,“城市里坊制度的活化石”,被誉为“明清建筑博物馆”。同时这里还有闽剧、寿山石雕、脱胎漆器等6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三坊七巷也是中国近代名人聚居地,被称为“一个三坊七巷,半个中国近代史”。近代名人林则徐、严复、林觉民、沈葆桢、萨镇冰、冰心等皆出于此,共有3个海军总长、10个尚书、10位总督、10位院士及151位进士在此居住过。
三坊七巷民宅沿袭唐末分段筑墙传统,都有高、厚砖或土筑的围墙。墙体随着木屋架的起伏作流线形,翘角伸出宅外,状似马鞍,俗称马鞍墙。墙只作外围,起承重作用全在于柱。一般是两侧对称,墙头和翅角皆泥塑彩绘,形成了福州古代民居独特的墙头风貌。宅院有一进或多进,每进都有大厅、后厅、正房、后房、左右披榭、前后天井。天井是福州传统民居的又一特色。它由厅、榭的敞廊围绕构成矩形空间,为宅内交通枢纽,并使宅院日照充足,空气流畅,排水便利。室内的门、窗也与其他地方不同,既多且大。窗以双层通长排窗为多,底层为固定式,上层为撑开式或双开式。正房的主门朝大厅敞廊,多为4开式,门上雕有丰富的图案花饰,以增添大厅的气派。“谁知五柳孤松客,却住三坊七巷间”,三坊七巷人杰地灵,出将入相的所在,历代众多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诗人从这里走向辉煌,有的坊名、巷名就可看出当年的风姿和荣耀。
宫巷,可谓林则徐子婿的汇聚地,有沈葆祯【1820-1879,道光二十一年进士,林则徐次婿,曾任福建船政大臣等职,官至两江总督兼南洋通商大臣】故居;刘齐衔【1815-1877,道光二十一年进士,林则徐长婿,官至河南巡抚】故居;林聪彝【1824-1878,林则徐之子,历任内阁中书、六部主事、衢州知府、浙江补用道、署浙江按察使、杭嘉湖海防兵备道等职】故居 。林炳章【1875-1923,光绪二十年进士,林聪彝之孙,陈宝琛长婿,曾任福建省财政厅长、闽海关监督等职】故居 ;林 翔【1881-1935,日本明治大学法学博士,林聪彝孙,历任民国军政府总检察厅检察长、特别刑事审判所所长、最高法院院长、考试院铨叙部部长等职】故居;还有刘冠雄【1857-?,民国海军总长】故居;稍微熟悉中国近代史的人都知道,这显赫的声名。
文儒坊文儒坊这个名字宋时就有了,清代名将福建提督、台湾总兵甘国宝也居住在这里。清代饮誉全国的“民进士”之家(五代都中进士)陈承裘故居也在坊内。陈承裘的长子就是清宣统皇帝老师陈宝琛。清代的著名诗人、《石遗室诗话》作者陈衍的故居也在坊内,是一座坐北朝南的大宅,内有光华阁是为入室弟子课业的地主。陈寓隔壁是现代著名法学家柯凌汉教授的住宅,这条坊就因历代文儒辈出而闻名。
街口的乡约碑嵌立于文儒坊东口北墙上,自清光绪七年(1881)至今,栉风沐雨一百多年,目送无数过客的背影,依旧字迹清晰,完好无缺,甚为难得。碑体高2.2米,宽0.8米,呈长方形。碑文云:“坊墙之内,不得私行开门并奉祀神佛、搭盖遮蔽、寄顿物件,以防疏虞;三社官街,禁排列木料等物。光绪辛已年文儒坊公约。”这块福州古坊巷仅存、全国城市小街巷中罕见的乡约碑,坊内人家,往来进出之际,乡约碑岂无警醒自戒或借鉴之功?
从三坊七巷出来,在街口吃了牛排,因离住的地方也不是很远,一家人信步走了回去 ,快到酒店时,天开始下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