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尘暴里的世界文化遗产
去瓦迪拉姆的时候,我坐在后排,前方起伏的山脉和细长不知终点的马路,承载着对未知的希冀,但还是忍住了,想着别折腾换位置拍视频,回程再说。然而到了回程,景象变换,并没有来时那么妙,在旅途中,每一段每一刻都无法复制,不踌躇不犹疑,想到做到才能不留遗憾。
在沙漠途中,有一个废弃的火车站,一节节旧的绿皮车厢引来过路游客拍照。机车,工业革命的象征,色彩,现代高速铁路失却的魅力,都写在了这断成几节的车身上。蒸汽升腾,机械轰鸣的繁华过后,总有落寞时。这个自然界的规律,适用于你知道的和不知道的地方,亦如我们前方的目的地,佩特拉。
从瓦迪拉姆沙漠到佩特拉要俩小时,离开沙漠中的路段开始走上大路,司机边开车边应我的要求讲述着约旦的人文故事。他说在亚喀巴机场启用之前,用的是这里的机场。我猜,脚下的路不会是机场跑道吧,因为这个路太大,太宽了,宽得有些离奇。他的回答印证了我的猜测,现在我们行驶的这条路是老机场的跑道。
大路结束,进入山区,辗转于山间,路过小镇时的胳臂肘弯儿,司机问我们,中国也有这样的盘山路吗,我们答道,多得是。中途上厕所遇到了尴尬事,在盘山道旁观景台发现了全程唯一一个公共厕所,但是没有男女标志,只有阿拉伯语,幸好有个当地人跟着,告诉我们后头那个是女厕。这要是没人指点怎么办,我想,俩女的就一人进一个,肯定有一个是对的,要不就都进一个,起码有个伴儿。
他站在观景台上指着远处的山说,佩特拉遗址就在那些山里。
经过了180道弯儿的盘山道,车在一个山上的大工地小镇停下,说我们的酒店到了。离佩特拉景区还特别近,走着几百米而已,我惊讶地看着周遭,酒店一个挨一个,很多正在建设,尘土飞扬,就是一个大工地嘛。又看到了莫凡彼Mowenpick,就在我们酒店旁边,琳琳说本来想订来的,一看太贵。我们住的La Maison Hotel也要700多人民币一晚,房间比较小,630-1030早餐。
小镇叫瓦迪穆萨(Wadi Musa),直通佩特拉景区门前的路边,有一些小餐厅,我并不抱希望地看了下大众点评,居然有不少人来此并留下了记录,我就寻线选了这家名叫妈妈菜的Mama’ recipe餐厅吃午饭。
餐厅在二三层,从狭窄的门廊进入,一层是卖小商品的。二层是自助餐,印象中应该是9JD每位,看了下菜品,远不及早餐,作罢,被服务员告知单点在三楼。阳光下的顶层沐浴着温暖,满眼穗穗和红色繁复的民族花纹,正是我要的环境。两个人点了一份混合烧烤大拼盘11JD,绿色沙拉3JD,果然是绿色,全绿!烧烤量很大,烤炉上铺着一张薄薄的大饼,就是第一天我在亚喀巴夜游时,夜市的大姐在炉肚子上烙的那种。上边摞着薯条、辣椒、鸡肉、大羊肉串、葱头、西红柿等,最上边又盖了一层薄饼。嗯,还少不了万年不变的Pita饼。不论当地人怎么撕着吃,我都像吃Falafel那样当口袋吃,什么都放里头,就着烤辣椒,别有一番滋味呦。这里的餐费还要加收1JD的税。我们俩饭量小,150人民币饱餐一顿,在约旦算是非常廉价了。
Mama’s recipe
人均:100
地址:Tourism Stret, Wadi Moussa
佩特拉博物馆
餐后去景区门口免费的佩特拉博物馆参观,如若不是今天,之后也永远不会进去了。
佩特拉博物馆在世界几大奇迹中鹤立鸡群,那些奇迹基本都不配备博物馆,而佩特拉将景区中无法展示的历史知识和小件文物,都一一有序陈列保护在博物馆中。
问询台、游览动线设计、展品陈列都井井有条。从公元前至今的考古发现分成8个部分,让人们在短短的时间内,对佩特拉古城,甚至约旦的历史发展有一个概括的认知。古建筑上的雕像,生活用的陶器,身上穿戴的首饰,大富人家的马赛克装饰,甚至还有含金粉的建筑残骸……稀世珍宝,尽收眼中。在圆形展厅的地上,还用动画的形式,演出了佩特拉的历史演变,很好看。
出了门,一群游客正在我爱佩特拉的的大字后合影,调皮的小男孩儿从P的窟窿里钻出身子,当我镜头对准他时,特别配合地给了我一个笑脸。
步行5分钟回酒店养精蓄锐,为了明天正等着我们的那藏在山间的壮观遗迹,可我们从来不知道要见到它需要经过多少艰辛。
世界新七大奇迹之一Petra
我们在网上查了,说走佩特拉很累,睡足了觉,早餐就吃得饱饱的,9点半才启程。刷约旦通领了票,穿过商街小广场,二次验票后正式进入颠沛流离之路。
Historic Remains of Petra in Jordan,一般被认为是公元前4世纪到公元2世纪纳巴特王国的首都,佩特拉一词源于希腊文“岩石”petrus,很可能《旧约全书》中意思也为岩石的“西拉”,和阿拉伯传统上认为摩西出埃及后“点石出水”的地方都是佩特拉。
阴天,刮风,冬天的约旦不比国内暖和,预报只有7度,体感再降,难怪脖子围着围巾,身上披着毛围脖,穿着长毛衣,背着双肩背也不觉得暖和。
要进入古城,首先要走过1.5公里长的锡克(Siq)峡谷,因蜿蜒曲折又狭长也被称为蛇道。可要走到蛇道入口还要从景区门口走约摸两公里。就是说如果你只想到达第一个卡兹尼神殿就折返,也要走上7公里。所以一定要穿最舒服的鞋,而且不怕脏不怕坏,扔了不心疼的那双。路程不仅长,砂土路硌脚,严重拖慢了速度。好在我们前一个地方去的是瓦迪拉姆,走过纯沙沙漠就会珍惜砂土路。
海拔1000多米的山地峡谷中,两侧被80多米高的峭壁包围,最宽处约7米,最窄处仅2米。岩石呈现出层层沉积岩的特征,又显得那么柔和细腻。色彩多样,土黄、褐色、橘红,夹杂着墨绿甚至黑色。像一层层叠加的橡皮泥,又被螺旋扭曲成波浪。岩壁的墙上不时出现一些壁龛,有些是供奉神灵的,也有纪念先人的,据说那个时代那个民族不喜欢雕刻人像,所以壁龛里供奉的是长方体石头。
忽然,蛇路尽头有光,最震撼的一幕出现了,此时你才知道什么叫佩特拉,为什么它吸引了世界犄角旮旯儿的游客都来此,为什么它是世界文化遗产,世界新七大奇迹。
面前的这座40米高完全在岩石上抠出来的卡兹尼神殿Al-Khazneh,也被称为宝库,相传神殿里藏着历代佩特拉国王的财宝,地下也有,但是没有人敢挖掘,怕动了山体导致不可挽回的后果。另有说法这里就是《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的发祥地,需要说“芝麻开门”的地方。古希腊后期建筑的典型风格,门檐和横梁都雕有精细的图案,殿门上的3个石龛中分别雕有天使、圣母和带有翅膀的战士的石像。
1989年《夺宝奇兵》电影中印第安那·琼斯最后发现圣杯的圣殿就是卡兹尼神殿,拍摄的时候,约旦皇室还来探过班。2009年《变形金刚:复仇之战》中6位至尊金刚的墓也在此地。
广场聚集了天南海北的游客,争相留影,想要拍一张全一点的神殿那叫一个难。四周绝壁环绕,那些惊艳的大片其实都是从广场右侧的斜坡,爬到侧对面的山上拍的,需要体力和小心,位置很险要。拍照最好的时间是早晨和傍晚,阳光照射岩石,呈现出不同色彩,光线柔和。无奈我们去的这天是阴天。
佩特拉到底是什么时候建造的尚无定论,有人根据陵墓半埃及半希腊的样式估计,应该始建于公元前6世纪后,很可能是埃及托勒密王朝时期,即前3世纪到前2世纪。
纳巴特阿拉伯人是一个游牧部落,大约公元前312年在此定居。尽管塞琉古王朝的国王安提葛诺斯多次试图控制佩特拉,还是罗马君主庞贝和希律王最终把佩特拉纳入罗马帝国的版图。罗马人大约在公元一世纪取代纳巴特人占领了佩特拉。这个地方在拜占庭时期还有人居住,那时候罗马帝国把中心转移到东部的君士坦丁堡。佩特拉一度成为运送丝绸、香料及其它贸易路线的重要枢纽,连贯中国、印度和阿拉伯南部以及埃及、叙利亚、希腊和罗马。到了2世纪末,交易的中心转移到幼发拉底河,3世纪起,因红海海上贸易的兴起替代了路上商路,曾盛极一时的商路要道佩特拉开始衰落,7世纪被阿拉伯军队征服时,已是一座废弃的空城。
具体什么时候消失的因为什么消失,网上几乎都用一个词汇“人间蒸发”,只有一处说公元4世纪,地震导致古城损坏,多人丧生,更多人逃离此地。公元636年古城终被废弃。
11世纪时十字军东征建立的耶路撒冷王国统治了佩特拉一个多世纪。12世纪十字军在佩特拉建立了一个堡垒,但很快就撤退了。13世纪末埃及苏丹拜巴尔一世到过此地……就这么在人类记忆中消失了近千年的玫瑰之城,直到1812年。
19世纪初,穆斯林世界的佩特拉与西方世界完全隔绝,由于战乱,1806年,一名德国学者试图溜进佩特拉而惨遭杀害。1812年,一位年轻的瑞士探险家Johann Ludwig Burckhardt约翰·路德维格·贝克哈特,学会了适应当地的饮食,讲一口流利的阿拉伯语,在叙利亚和约旦进修了伊斯兰教知识,打扮得也像一名穆斯林,留了大胡子,改名为埃布拉罕·依布·阿布道拉。当地人都认为他是伊斯兰教学者,毫不怀疑。
他做了周密的计划,说服了当地的一位向导,想了个很好的理由:希望能找到谷地尽头的亚伦墓,敬献一头山羊。《圣经》中的亚伦(Aaron)是摩西的兄长,协助摩西率领以色列人出埃及。
1812年8月22日,向导带着伯克哈特沿着蛇道,终于看到了惊人的一幕,但他不能露声色,只是匆匆巡看了法老宝库和亚伦墓,马上断定这座城市就是传闻中的佩特拉。他未敢久留,只呆了一天就离开了。他成为了第一个证实传说中的佩特拉却有此地的欧洲人,这个发现的过程就够拍成惊心动魄的电影了。
余秋雨在《千年一叹》中写道:约旦也是沙漠之国,百分之八十是不毛之地。有时,我们在路边见到一丛绿草便会疼惜万分地停步俯下身去,争论着它属于哪个种类,却没有人敢拔下一根来细看,因为它活得很不容易。
佩特拉城堡以它惊人的美丽,对此提出了否定。它说,人类有比常识更长的历史、更多的活法、更险恶的遭遇、更寂寞的辉煌。
从广场再继续前行,道路变宽了,两旁是著名的皇家陵墓,这个我很避讳,所以没拍,刚开始不知道,后来知道了给删了。有的建筑二层是陵墓,一层是宴会厅,真的不理解那个年代这个民族的独特做法,在楼下欢歌是什么心境。
道路两旁不时有小商贩贩卖当地无人问津的工艺品,零星的水吧餐厅也罕有人光顾。时不时窜出一只小猫跟游人嬉闹。很多人头上、身上都包着贝都因人的围巾,我想,概不是因为喜欢好看,而是因为“冷”。10JD一条一次性的保暖应急品,值了。
又走了得一公里多,进入罗马遗迹集中区,列柱大街,有如土耳其以弗所古城一样,只是残留的建筑没有那么多和完整。真是感慨,古罗马的威力真是强大,到处都是他们留下的石头城。
一座能容纳6000人的罗马式露天剧场看台,依山势呈扇形散开。神奇的是,在音响系统尚未发明的久远年代,居然有天然的音响效果,站在舞台前的中心点击掌、说话,便能形成强烈的回音。剧场内每隔10层阶梯就有一个通道。城中还有许多罗马柱,圣母像、壁画、寺院、住宅、浴室等。
又走了得两公里,我决定放弃爬1800级台阶才能见到的巨型希腊式代尔修道院,找了一块大石头后避风,看包。琳琳一个人去探索了,所以那个照片是她拍的。回程途中,遭遇沙尘暴,狂风,一阵阵沙子漫天而起,云彩都变成黄的了。佩特拉让你知道,一个口罩对生命的意义。
累傻了的俩人走走停停,找地儿就坐,好不容易找个背风的石头,开始吃我国内带来的太阳锅巴,家乡的味道啊,此时我突然想起《甲方乙方》里蹲在城门上巴望着“好梦一日游”的葛优来接的场景,那叫一个惨。所以我奉劝来此玩儿的朋友们,甭管是约旦通还是单购票,一天的就够了!您不信,第二天让您免费进再走一趟,有几个人肯走。
这天恰逢12月25号圣诞节,一天,就干了这一件事儿。用时6个半小时,总算回到酒店,鞋不管原来是什么色儿,都变成了灰的。她跟前台订了晚上的佩特拉之夜,在卡兹尼神殿前进行的灯火与岩石的神圣之旅,她说再累也要去,因为约旦行的起因,就是有一天在网上看见烛光映衬下的玫瑰色山岩中嵌着雄伟的神殿。我果断放弃了。这一天粗略地算,入口到蛇道1.5公里,蛇道1.5公里,到列柱大街1公里,列柱大街长1公里,走到山脚下还有5百米,爬上1800级台阶,900米,往返酒店800米,她再去夜游。在寒冷、不平、下陷、风沙的环境里,我走了12公里,她21。
今天,很难忘,累得难忘。
Tips
1、交通:
巴士:阿尔法一日游(Alpha Daily Tours),电话(06) 5855196,每天一个去佩特拉的一日游,包括门票、骑马、英语导游。早7点半安曼海湾酒店集合出发
JETT公司,电话(06) 5664146,空调大巴每天早6点半,从安曼Abdali车站出发去佩特拉,16点返回
汽车:从安曼去佩特拉自驾,如果走现代的沙漠高速要3个小时,走风光更好一点的国王高速,需要5个小时。从安曼的7环出发,然后按为游客专设的褐色指示牌走就可以了
出租车:从安曼到佩特拉约50JD,但一定在出发前谈好价钱
2、景区开放时间:冬季6:00-16:00,夏季6:00-18:00
3、门票:住在佩特拉的游人,一天入园50JD,两天55,三天60,不住当天走的90JD。买了约旦通(70JD的就够了,含签证费40JD)的无需购买门票,直接在售票大厅出示二维码领票,然后进景区,在门口还有二次查验,同时出示约旦通和门票
佩特拉之夜不包含在内,要在你住的酒店出行当天买,不能提前,17JD只收现金,以保证你确实在瓦迪穆萨住。每晚两场,有时因天气原因取消
景区里没有机动车,走不动可以付费骑驴、骆驼,或者马车,它们都走固定路线,去主要景点,有主人牵着。马车最贵,入口到卡兹尼神殿20JD往返,到列柱大街40JD往返,应该是一辆车的价格,能坐俩人。很多人去看最上边的代尔修道院骑驴,挺好,但是下山别骑,前边没有扶手,很容易折下去,危险
4、购物:啥也别买,约旦本地人说佩特拉最贵,别处也能买到佩特拉一样的东西,价格低
5、必备:舒服的鞋,别想上这儿磨合新鞋,受罪的是自己,路程太长,土多。遮阳帽、太阳镜、口罩、围巾,水一个都不能少!
6、其它景点:周边还可以去像鸟巢一样的山中村庄达纳,在自然保护区里,就在从安曼到佩特拉的途中,所以最好是去佩特拉的头天或回安曼的路上
一路向北,穿沙漠遇沙尘暴
司机Nasri车开了14年,他说他知道约旦的每一条路。次日清晨,我们离开佩特拉去往死海,走了一条只有老司机才敢走的路,因为这条路上没什么指示标,有也是阿拉伯语的。一般Google会把你导航到高速路,需要5个小时才能到达死海,这条路只需要3个。
起初是起伏盘旋的山路,因为坡度问题,车不到跟前,根本不知道下边的路是往哪个方向,天还下着雨,朦胧中Nasri依然游刃有余。大约1小时后,出了山区,进入沙漠地带。方才的雨水还没干,沙尘暴又来了,变幻莫测的恶劣天气给这趟旅行增添了梦幻色彩。
路上车很少,有的在路上停下了,因为不知道往哪儿开,网络也没有信号,求救无门。风沙越来越浓,翻滚着穿越狭窄的沙漠道路,能见度从20米降到10米,仅有的三辆车放缓了速度,一个接一个,谁都不认识谁,但都那么默契,形成仿佛一列同速不相连的火车车厢。路边居然还有行人,这要走到哪辈子才能出去,他伸出大拇指要搭车,司机没有理会。我真替他担心。
Nasri说这个沙漠里边有家原始酒店,没有电,要的就是体验这种原始生活。我很难想象,人们怎么在这种艰苦的环境里生活,到底是谁去住那个酒店,叫什么,其实我自己就很有兴趣。
我们不知道哪里是个头儿,终于到达了一个路口,左转亚喀巴,右转死海。
回首方才有惊无险的这条路,三分之一奇特地貌,三分之二啥也看不见,我更喜欢啥也看不见的那段,充满了未知,神秘,风赶着沙子一层层跑,非常美,这是我们十天中最难忘的一段路程。
路上我们看到了罕见的工厂,看见了简陋的村庄,左手边淌着的就是约旦的死海。死海是约旦河的终点,虚有的中心线是以约两国的国界。世界上海拔最低的湖泊,与约旦河谷并称为“地球的肚脐”,可悲的是,它每年都在减少、消失。当年在以色列死海,他们告诉我对面的粉红色山是约旦山,而今天我站在约旦,他们告诉我这叫巴勒斯坦山,我愕然。
死海旁40公里的山谷里,就是著名的马茵温泉,由一条河和一个瀑布围成了一个泉水口,瀑布上还有个小山洞,形成了天然桑拿房。从罗马时期开始,人们就开始享受马茵温泉了,用热矿物质泉水热疗。司机说很多阿拉伯人来用免费的温泉,因为他们喜欢一切不要钱的东西。
约旦的死海旁和以色列相同,排列了很多豪华酒店,每家酒店都有自己的私人海滩。但是这正是我认为的遗憾,这些豪华酒店跑不掉商务气息,相比度假村而言,少了很多休闲感、设计感。在以色列的游记里我同样写到了奉劝大家不要住,要去死海北一小时车程的因盖地基布兹共产主义农庄沙漠绿洲度假村。所以如果你来约旦,可以舍弃死海这个景点。
我们住的酒店在海拔-373米的地方,因天气原因,海边关闭。我俩去附近的超市买了个蛋卷儿吃得美,回到院内正看到奇异的一幕,估摸着得千只乌鸦齐飞盘旋在头顶,风雨欲来。我们走到海边,终被突如其来的暴雨哄回了房间。这天是12月26号,圣诞气息正浓,听着圣诞歌,看圣诞老人和小丑们欢快地跟孩子们玩耍。夜晚,喝着放了两包糖还是咸的水,听风雨沙尘敲打我窗,总觉得阳台外有人走动,不安而眠。
死海的酒店越往北越便宜,假日酒店是最北边的四星。在约旦的这些天里常看到黑头发黄皮肤的服务员,原来约旦的酒店爱招菲律宾人,因为他们的母语是英语。
吃过丰盛的五星级早餐,上路出发,前往马赛克之城马代巴。路上碰到一个好似废弃体育场的建筑,司机介绍说,旁边的建筑是穆斯林女性酒店,工作人员全是女的,也只接待穆斯林女客人。真是大千世界无奇不有。
圣经中的小城马德巴
次日清晨雨还在下,蒙着小雨我们来到Nasri的家乡,位于首都安曼西南33公里处的小城马德巴Madaba。翻译很多,什么米底巴,马代巴,马达巴,讲的都是它。马德巴还是约旦唯一高速公路边的小镇,以前从瓦迪拉姆到马德巴要5个多小时,现在只需要3个多小时。
听闻这个城市又名“马赛克之城”,路上就拜访了一个最古老的马赛克工作室。我们眼见着手工艺人将长条的石头剪成碎块,然后粘在板子上。然而你知道吗,马赛克是反着粘的,你看到的图画是这个画面翻过来的样子。这个工作室又是个大商店,应该是跟团游的购物点,不过我也出手了,约旦旅游的一个大问题就是,没什么可买。在此我购入了很多死海矿物护肤品。
据说约旦最早的基督教城市之一就是这儿,基督教徒(主要是东正教)占约旦总人口的8%。还有个说法,马德巴是耶稣传教才有了这个小城,但是早在4500多年前,就已经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了,小城的历史也有3500年之多,而耶稣则生于公元前2年,距今2002年,所以这个说法显然不太靠谱。
圣经中第一次提到马德巴是在约公元前1200年的《出埃及记》中,而且已经在城东发现了这一时期的古墓。据此10公里的尼泊山,相传就是犹太教创始人,基督教中仅次于上帝和耶稣的重要人物──先知摩西升天的地方。大约公元前13世纪,摩西率领犹太人出埃及,过红海,历经40年旷野流浪,最后辗转迁移栖身尼泊山,摩西登上尼波山,远望应许之地迦南后,升天。《圣经》(民数记21:30)中所说的摩阿布小镇麦德巴就是指的马德巴。摩阿布人和纳巴特人统治了几个世纪之后,在公元106年,图拉真皇帝征服了纳巴特王国,将麦德巴及其周围地区划为罗马帝国阿拉伯行省的一部分。罗马城镇的痕迹在马德巴考古公园长长的街道上依然可见。
6世纪到7世纪期间建造了许多教堂,Mosaic地板是这个纪元的印记。持续繁荣发展到八世纪之后,公元749年,大地震将马德巴夷为平地。那时人们还用马赛克来做装饰,教堂里的地板是767年建造的。
1879年,三个基督教大家庭约2000人,从古代的卡拉克地区的基督教阿拉伯部落移民到马德巴。从那之后,这个城市成为基督城。当这些移民开始建造新的房屋和教堂的时候,发现了无数马赛克地板。
马德巴海拔785米,古代的马德巴城被地震所毁,现在的城市是重建在人工土丘上的,许多更早遗址的古迹都埋在了地下。上边的这个地上布满马赛克砖的地方就是The Church 0f the Virgin Mary,圣母玛利亚教堂。只有一个院子,和一栋敞开式的空房,通过金属台阶上下,站在高处可俯瞰地上保存完好的整块马赛克。外边还有一口老井。
1887年,在马德巴的一户人家居住的古老建筑里,出土了一副巨大的地板马赛克。这幅镶嵌画中有三处青绿铭文,说这里就是圣母玛利亚教堂。这是马德巴第一个被学者所知的地板马赛克。住在这儿的家庭一直就住在这里,直到1972年地区被安提提亚省征用,挖掘工作才开始。慢慢地人们发现,教堂是建在一个叫做希波吕图斯大厅的马德巴庄园的大厅上,这座建于6世纪的建筑又建在一座更古老的建筑物上——圆形罗马神殿。
教堂的圆形中殿就像它所建的罗马神殿的形状,一个内部前厅和一个细长的半圆形长老室由两个有圆柱拱顶的地下室房间支撑。现在看到的马赛克并不是最初的拜占庭马赛克,而是作为伍麦叶Ummayad时期修复工作的一部分。
拜占庭时期建造的很多建筑都是在罗马建筑的废墟上建造的。许多罗马石柱和石头被用于拜占庭和伊斯兰建筑,罗马建筑被用作教堂和住宅的地窖拱顶。
The Church 0f the Virgin Mary
门票:3JD,可用约旦通
圣乔治教堂
马德巴是世界上马赛克制品种类最多的城市,有成百上千幅源自五至七世纪的马赛克镶嵌画就散落在小镇的教堂和民宅中,其中大部分有1400多年的历史了,构思精巧,色彩协调,技术精湛,内容丰富,如花鸟虫鱼、飞禽走兽,亦不乏神话故事情节和狩猎务农等日常生活场景。最著名的当属位于市中心的圣•乔治希腊正教教堂Saint George‘s Church。1897年,当地人打算将这个地方清理干净,建造一座新的教堂,就在一座小山上选取了一块较为平坦的地方,却意外的发现了这幅马赛克,它是一座大约建于公元560年的古老拜占庭教堂的地板。
这是一副现今世界上最古老的中东地图,原本布满整个教堂大厅的地面,长15.7米,宽5.6米,由200万个色彩鲜明的有色矿石组成,精确地描述了圣地所有主要城市及其显着特征,从北部的腓尼基城泰尔和西顿,一直到南部的埃及;从西部的地中海一直到东部的阿拉伯沙漠。它准确无误地标出了公元6世纪耶路撒冷和亚历山大等古巴勒斯坦和埃及城镇、乡村,山脉和峡谷,以及河流、海洋的位置。由于连年的战争和地震,老教堂毁坏殆尽,后来的基督教徒们是在残破的地板基础上从新修建的圣乔治教堂,现在只剩下15米长,3米宽。
耶路撒冷是最重要的城市,位于整个马赛克地图的中央。在地图上,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圣母教堂、卡杜马克思摩斯,还有一条贯穿古城中心,东西延伸的柱廊街道。今天,在耶路撒冷我们仍然可以看见卡杜马克思摩斯碎片,这是罗马人在公元70年毁坏耶路撒冷后建造的。地图上有157个希腊语标签,标注着当时圣地的主要城镇和建筑,也包括了约旦城镇卡拉克和马德巴。
教堂就在雨天寂寥的街道上,通往教堂正门的小路旁堆着好似罗马石柱的石头,凄风冷雨太冻人,我们收紧了衣襟,蜷缩着小跑着,只瞥了一眼教堂的门面就跑进了屋内。室内是个小展厅,悬挂着当年挖掘时候的场景和人物,也许那时也有阳光,单从照片上,从老电影上,总觉得旧时代是那么灰暗。明信片5毛一张,当然是JD,门票免费。
没待多会儿,Nasri就叫我们跟他走,说你们肯定没见过这样的教堂。我们将信将疑,一个小城的教堂能有多特别。寻着狭窄螺旋的楼梯向下,原来教堂还有地下空间。我们纷纷答道,的确没见过这样的教堂,不敢相信这是教堂,好像土耳其卡帕多奇亚的地下城。
地窖还保留着当年的老水井,依旧能用滑轮橡皮桶提上水来,水清澈甘甜。地窖还有相当的部分没有发掘,如上图矮小的洞口,从那里出来就可以看到原始的土样,墙体。空间很大,几个房间都陈列着古老的宗教画作、马赛克。引人注目的是,在其中多处都能看到橄榄树的踪影,Nasri解释说,橄榄树的果实多,又被称为生命之树,很多人来这里求子。
马赛克的黄金时期是随着基督教的发展而发展的,在基督教早期,因为不被认可,大量的教徒受到迫害,于是他们涌入地下室躲避聚会。因为不识字,他们就将耶稣的故事用马赛克来描述。君士坦丁大帝使得基督教合法并大力推动它的发展,于是大量的教堂开始使用马赛克美化,色彩也越来越丰富,甚至有大量的金箔也被运用进去了,这是马赛克发展的巅峰时期。在拜占庭帝国时代,马达巴变成了地区主教所在地,就在这一时期,特别是在六世纪,马赛克艺术得到了蓬勃的发展,在教堂、公共建筑、私人家庭里都可以看到它的踪迹。
教堂中如今最阴暗的一处,以前是存金子的,后来是教徒们工作完毕后休息的地方,铺着条纹的阿拉伯地毯,桌上还摆放着古老的阿拉伯咖啡壶,一旁则是耕种用的农业生产工具。Nasri还帮我们演示讲解这些农具的用法。
现在这里依旧是基督教学校,在五年级以后分男女,女的继续留下来上学,男的要去马代巴的其他校区上。说到学校,在圣贞女教堂附近的马德巴马赛克学校是约旦旅游部支持成立的,中东地区唯一一个专门训练制作、修复和复原马赛克作品的工匠艺人的学校。
在小城北部有两所私人学校,从字面翻译上来说,是德国学校和美国学校,只有小学和中学。国王的儿子就在美国学校上学,有很多美国老师,可以学英语,也是约旦最贵的富人学校,每学期8000JD,就是人民币8万。
有国王的国家我觉得特好玩儿,我们走的一条在小城里比较好走的路是国王下令修的新路,以前破烂不堪。这个小城人不多,城市建设介于乡村之间,有着独有的一种中东气氛。
Adonis Restaurant & Cafe
寒冷中期盼的午餐时间终于到了,我们来到小城上空无人一街巷里的一家餐厅,Adonis,名字是当地的一种酒。石头垒成的建筑,洞口一样的入口,门口装点着很多绿植,生机勃勃。
室内着实让我们惊喜了一下,空间很大,一个空间接一个空间,好似洞穴探秘,酒吧区域有独立的“洞”。想必这是小城里首屈一指的餐厅了吧。和服务员攀谈得知,这家店已经开了10年,最大的那面墙就是300年历史的老教堂的旧墙。摆设也颇具阿拉伯风情,甚至发现了一台中国产的蝴蝶牌缝纫机。
餐厅出品当地特色菜,也就是约旦的阿拉伯菜,量大、丰盛。最好吃的铁板鸡肉、铁板羊肉,上边都盖着薄饼,可以卷着吃,也可以撕着吃。白色的就是胡姆斯酱,鹰嘴豆研磨,又加上了一些香料调制而成的。烤茄子、沙拉、Pita饼、中东泡菜脆黄瓜,味道都不错。如果喜欢酒,就算不喜欢,也值得点一杯当地出产的葡萄酒尝尝。我俩各尝了干红干白。我喝的干白,入口清爽,回味甘甜,是款好酒。价格略高,这一杯5JD,人民币50。
司机很乖,滴酒不沾,但他其实喜欢喝酒。这天我们在饭桌上才第一次问到他的真实年龄,真是让我们姐儿俩大吃一惊,有14年驾龄的大胡子,看起来像个中年男人,我们俩都觉得怎么得快40了吧,实际上只有26岁,敢情12岁您就开车了……胆大心细的家伙。
Adonis Restaurant
电话:+962 7 7666 6848
地址:Jordan,Madaba,Next to Latin School and church,17110
拜访200年历史的老餐厅Al Gherbal Restaurant
安曼并非自古以来的约旦首都,奥斯曼土耳其时代约旦的首都萨尔特(Salt),就在安曼西部30分钟车程的地方,紧凑地建立在三个山脉的联合体之中,曾经是连接东部沙漠和约旦河谷最重要的聚居地之一,繁盛辉煌远胜过当今的安曼。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统治期间, 将萨尔特推向了繁荣的顶峰,罗马人,拜占庭人和马木路克人(Mameluks)也促进了萨尔特的发展。
当时奥斯曼土耳其人在萨尔特建立了区域行政中心,并鼓励来自帝国各地的人民在此安定下来。许多富商纷纷带着刚赚取的财富,在此地兴建富丽堂皇的住所,人们至今仍能在萨尔特欣赏到这些华丽的房舍。这些由黄色砂岩造成的辉煌建筑同时融合了当地及欧洲的建筑风格。典型的房舍屋顶为圆形,内有庭院,窗户高长呈拱形。其中最美轮美奂的当数建于公元1892到1906年间的贾比尔宅院(Abu Jaber mansion),壁画由意大利画家绘制,据说这个宅子是当地十九世纪商贾宅邸的最佳代表。
几百年后的现在,重新归于平静。但奥斯曼土耳其时代的建筑仍然完好地保存着。采用当地的黄色石材,在山坡上依山势而建,层层叠叠,让萨尔特成为了一座金黄色的城市。有阳光的日子,格外耀眼。
可以去附近的东正教教堂Al-Khader Orthodox Church看看,据说那里可以治愈很多困难的病症;古物博物馆(Antiquities Museum)则可以了解萨尔特的建筑和历史。萨拉丁的侄子al- Ma’azzam Isa在公元1198年后不久修建的阿育布(Ayyubid)堡垒。还有城堡山,或者仅仅在老城区散步,欣赏狭窄的街道。不过一定要穿舒服的鞋,因为山城台阶多。而夏天来的话,要等到傍晚或者晚上再到户外活动,防止暴晒。
但我们都没有去,来此专程拜访Al Gherbal Restaurant这家餐厅,纵览约旦10天的行程,最喜欢的餐厅有两个,一个是马德巴的Adonis,另一个就是它。
熟悉每一条路的司机,到这儿也晕了,转了很久终于到达。小城的路不窄,因为两旁停满了车而显得拥挤。车排起了长队,缓慢挪动,门前的停车场无一空缺,停车完全靠运气。而我们,恰恰就有这个运气,正好赶上一辆餐厅路边的车走。
店的门楣上写着1827年,那是它创建的年份,至今已经将近2百年了。我们开始以为一层是餐厅,进去才发现是卖Pita饼的作坊,现做现卖,跟咱们卖馒头似的。两个师傅正在娴熟地烤制,迅速把饼一个一个放进好像披萨的烤炉内。右侧瘦削的师傅,不带笑容,但是很热情,配合我们拍照,看来是一个不苟言笑的好员工。
真正的餐厅,要出门,从侧面挂满花盆的彩色台阶上去二层,进入侧门,继续上楼梯。迎面而来的景象,是个巨大的惊喜。这家餐厅面积超级大,但是丝毫不影响温馨,一个接一个的小屋子,好似家庭。
五个房间,每个都有自己的故事。中间的一个区域是手工艺术品工作间,礼品店。格格里有手工艺布艺的成品,墙上挂着很多画作。看起来像是家庭经营,小女孩儿乖乖地干着自己的事儿,爸爸样的男人看着手机抽着烟,自得其乐。
餐厅有包间,更多的是散桌,还有一个阳台。站在阳台上就很容易看到刚才堵车的场面,山丘上密密麻麻长满了房子。原来这儿也一样,是一座住宅,好几家住在一起,邻里关系非常好。房子一个挨一个,屋顶连屋顶,也方便搬家。
处处摆放着老物件,甚至老古董,超过百岁。这些物品旁边还都配上了说明。老电视、彩色的旧木头家具、索尼收音机、缝纫机、电话、台秤、天平、钟表、铁叶电扇、瓶瓶罐罐、旧阿拉伯水壶、钢盔……超喜欢这种融合在地文化,有年代感的地方。
我们吃饭的桌子玻璃板下,居然是一块有150年历史的木头板,它曾经是用来使小麦从穗儿上剥落的。
餐具很多都是约旦风格的奇形怪状器皿,比如餐前的薯条一类。菜品也是特色约旦阿拉伯菜,味道很好,适合中国人吃。我觉得,每一个来约旦的人都应该去看看,吃一顿饭。
Al Gherbal Restaurant
时间:营业到凌晨2点
地址:Prince Hamza St, As-Salt, 约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