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我去了趟云南,看了看雪山。具体来说是到迪庆藏族自治州的德钦县的雨崩村,看了看梅里雪山和附近的冰湖神瀑。
先把我临时学到的相关背景知识卖弄一下:
梅里雪山是当地人眼中的神山,虽然在我们这些凡夫俗子眼中,祖国西部山川绵延,所有的雪山都差不多,一样的壮观、一样的静美,但在藏民心中这些雪山有着不同的地位,梅里雪山就是享有神圣地位的一座。它和西藏的冈仁波齐、青海的阿尼玛卿山、尕朵觉沃并称为藏传佛教四大神山。其崇高神圣的地位一直召唤着周边受其庇护的藏民们不舍昼夜、历尽艰辛前来转山朝圣。即便在交通工具发达到足以一日千里的今天,一路风雨兼程徒步抵达神山,俯身匍匐磕下长头的习俗并不曾简化。我这次还看到了拖家带口、扶老携幼的当地人挤在大量的游人中,前往神瀑磕头朝拜。
后因发生在此的重大山难和禁止攀登的法令更令梅里蒙上了神秘而禁忌的色彩。1991年,中日登山队在攀登梅里雪山主峰卡瓦博格时遭遇雪崩,全队17人遇难。直到1998年,登山队的遗物才被在附近农场放牧的村民发现。当地人认为卡瓦格博是神仙的居所,不应被人类所涉足。人类一旦登上峰顶,神便会离开他们而去;缺少了神的佑护,灾难将会降临。2000年,当地政府颁布法令禁止攀登卡瓦格博,于是留下无人企及的卡瓦格博桀骜独立于世。
那雨崩村呢?雨崩村隶属于迪庆藏族自治州的德钦县,是梅里雪山脚下的一个小村庄,也是梅里转山内转路线上的必经之处。雨崩在文艺青年眼中有很多美丽的形容: “身体在地狱,眼睛在天堂”,“上有天堂、下有雨崩”,“不去天堂、就去雨崩”等等。这个雪山脚下的小村庄,宛如世外桃源,远处雪山静默美丽,白云随风流转,天空触手可及,太阳热情似火,一切庞大的主旨并不显得遥远;近处溪流淙淙、绿草如茵、牛羊闲适,木屋散落,炊烟袅袅,一切琐碎的细节并不得显得杂乱。最后,我想也是使雨崩区别于雪山周边其他村落的原因,就是这里至今仍然不通公路,大批的游人无法轻易到达,使得这里尚未进行大规模的商业开发。曾经雨崩不仅不通车,连电、网都不通,旅游者所需的补给基本都需要自己人肉背进去。一旦进村,那就是进入了与世隔绝的另一个世界。所以雨崩以其迷人的自然景色和变态的自虐条件吸引了大量徒步爱好者前往。如今,虽然这里仍不通公路,但硬件条件早已今非昔比,普通人也可以通过骑马或者坐越野车上山了,曾经寂静的小村庄也逐渐热闹起来。
以下简单聊聊路上的一点感想吧。
交通依然是在云南旅行让人头疼的事情。最近几年,我陆续去过昆明、大理、丽江、香格里拉、瑞丽、腾冲等地,这次可能是我第四次到云南了。这次一路辗转昆明、丽江、香格里拉的飞来寺、雨崩村、虎跳峡等几个地方,时间不长却没少折腾。为了省钱没有直飞丽江,于是先折腾到昆明,再从昆明卧铺到丽江和大家集合,然后从丽江坐车去德钦飞来寺,再从飞来寺坐车到西当村,这时候徒步才刚开始。感觉还没出发,我就已经消耗掉了一半的体力。那天一早到达丽江我就忍不住感慨:趁年轻还能折腾,这是拿体力补财力,等折腾不动的时候,就得靠财力补体力了。在云南境内,时至今日最方便的交通工具却依然是汽车,想去哪个地方,盘山公路一转就是几个小时,真是让人绝望。唯一欣慰的是路上风景不错,大好河山,雄伟壮观,尽收眼底。行车穿梭于崇山峻岭间,辗转于山峰山谷间,时不时就有腾云驾雾,与天同高的错觉,仿佛我就是那顶天立地的盖世英雄。
一个手机走遍中国的梦想似乎近在咫尺。行走一路,无论多么偏僻的地方,我都不知道这算几十线市县了,基本都可以使用微信或支付宝支付,连海拔好几千米的路边上个厕所也是扫个码就能解决了。我带了些现金以备不时之需,一路也没什么机会派上用场。几年之间,微信和支付宝就已经装进每个人的手机,取代现金交易成为人们日常生活最重要的支付手段。从智能手机的迅速普及、通信网络的广泛建立到企业的商业推广和技术支持、人们乐意接受和尝试新生事物的态度,众多因素促成了如今中国手机支付市场的繁荣。有时候让人不得不感慨我们生活在一个科技突飞猛进、新生事物层出不穷的时代和一个日新月异、飞速发展的中国。几年前,谁能想到有一天我们会习惯手机支付,且全国人民似乎都在一夜间就默认了这一切。
狭隘的错觉。生活在钢筋混凝土铸就的城市森林中,满眼都是人类的杰作,他们将楼房建在山顶以俯视人间,他们将公路盘旋周转以大量通车,他们构建地下交通网络以解决地面拥堵,他们填海造地以缓解陆地稀缺,他们安装恒温空调以无视寒来暑往,他们密布基站以维持时时高速通讯,他们按照规划要求植物的形态种类,城市就是人类为自己构建的王国,以至于恍惚间有种错觉: 人类就是世界的主宰。可当你走进西部浩瀚博大的江河山川,你才知道只有那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大自然才是眼前这世界的主宰,人类却不得不在烈日下换上短袖,寒风中裹上冲锋衣、大雨中披上雨衣,风雪中套上羽绒服,娇生惯养的人类在神通广大、喜怒无常的大自然面前显得脆弱不堪,即便是一阵难以预料的大风也足以将峡谷中行走的人类吹下悬崖,而那阵风绝不会停下脚步表达丝毫的悲哀。当我们奋力呼吸着稀薄的空气,竭尽全力迈开脚步踏过足下的土地,大地不曾留下任何痕迹,蜉蝣天地间,我们只是这个宏大世界的看客。那夜我坐在客栈门口,夜色中雪山轮廓清晰,抬头已是满眼星辉,耳边是冰雪融化的哗哗水声,我想这也许就是属于一个看客的快乐。我分明记起苏轼他老人家也曾感慨过: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生活的另一面。很多朋友纷纷好奇我为何选择去这种艰苦的地方找罪受,自从我腰有问题后,我就基本没有参加过户外活动了,曾经购置的各种户外装备早就不知散落在何方,我都忘了自己还曾短暂混迹于户外圈。这次之所以想尝试一下,无非是常规的地方不是太贵就是太挤,只能找这种偏僻的地方避免被宰。其次,我喜欢行走在山野间的感觉,那种累并快乐着的感觉,那种筋疲力尽却仍要竭尽全力的感觉,你要战胜来自身体的纯粹的疲惫感,这种疲累让大脑无暇思考任何事情,所有的注意力都被迫转移到脚下。而到达终点后的轻松愉悦又是如此真实和强烈,那是一种彻底的放松与释放,一张一弛之间的对比令人万分欣喜。最后,人总是需要时不时感受一下生活的另一面。比如,你要忍受无法冲水且卫生状况惨不忍睹的旱厕、你要忍受隔音效果基本为零的客栈房间、你要忍受条件简陋的公共卫生间和浴室,以及不能如你心愿地随时洗澡洗漱,你要忍受边走边喘、上坡艰难万分的高原缺氧,对了,可能还要习惯出门遛弯都要带上登山杖,必要时可能还要忍受没那么淳朴的本地人坐地起价。总之,生活既有便捷舒适的一面,又有艰苦恶劣的可能,人呢,也应该有这种可上可下的韧性。
最后介绍一下我这一路的行程。
D1 北京-昆明-丽江 火车
D2 丽江闲逛
D3 丽江-飞来寺 汽车
D4 飞来寺–西当村–雨崩村 第一段汽车,第二段徒步
D5 雨崩-冰湖 徒步
D6 雨崩-神瀑 徒步
D7 雨崩-尼农-虎跳峡,第一段徒步,第二段汽车
D8 虎跳峡-丽江-昆明 汽车、火车
D9 昆明-北京 火车
本来没有第二天的丽江闲逛行程,因国庆突然增加又无法安置的一天假期只好拿来在丽江闲逛。徒步的时间大概是三天半,前三天大概每天13公里左右,第四天可能有20公里,不过因为是下坡,走起来比较轻松。剩下的时间就是前往和离开的路上。
从丽江前往香格里拉,可能算是这次梅里-雨崩行程的正式开始,虽然我个人的行程从离开北京就早开始了。
一路景色还好,都是高原常见的景色,不过高原景色也就大致如此这般了,美不美、震撼不震撼,大概只是取决于你已经看了多久了。我大概经历了一个普通人典型的感情周期:不错、真不错、真棒、一般、无所谓、就那样,懒得看…
金沙江大拐弯
我没有什么相关的地理知识,我只是好奇为什么作为长江上游的金沙江水这么黄?不过听它的名字“金沙江”,似乎说出了一些问题,但接下来的问题是金沙来自哪呢?
这个狭缝中的县城就是德钦县,虽然看着如此不起眼,却也是方圆多少里的繁华之处,有高楼、有街道,有商铺,有人间的烟火气。
飞来寺是个寺庙,是梅里雪山的最佳观测点,天气好时看到梅里雪山的所有雪山山峰。然后这里还是前往雨崩村的重要中转站,因为雨崩不通公路,这里接近公路和步行路线的交界点。现在这里已经发展出一片以旅游为核心的商业区域,至少我看起来是这样(不知道是不是有其他产业)。所以我们说飞来寺的时候大部分不是指那个收门票的景点飞来寺,而是指的飞来寺周边这片区域,而这片区域并没有一个专业的行政区划的名字,就是滇藏线上距离德钦县城八公里处的地方。
手机已经尽力了
从飞来寺又坐了一个小时的小巴,到达前往雨崩村的起点西当温泉。当天是整个行程中强度最大的一天,第一是因为要背着未来三天可能用到的所有东西,第二是因为上升大概1200米。我的那个包真是太沉了,沉得以至于我都不敢随意放下,因为每次重新背上都需要花费很大的力气和勇气;后来真是有点累,累得我都不敢随意停下,因为停下就再也不想动弹了。
此刻因为刚出发还有力气自拍
一路都在围着梅里雪山走,除了卡瓦格博,其他我也没太搞清楚具体哪个是神女峰、哪个是五冠峰等等。
右边的两位是一对外国夫妇,非常佩服歪果仁的体力和养孩子的随意。第二天我们下山的时候碰到他们才刚上山,夫妻俩依然步履轻松、谈笑风生,孩子依然在爸爸的肩头沉睡……
这包是背起来就不想放下,放下就不想背起来
到达雨崩村,此行最艰难的一段就算过去了。雨崩分为上雨崩村和下雨崩村,他们的关系就像他们的名字展示的那样:下雨崩村在下面,山间峡谷中的一片平地上,上雨崩村是在半山腰上。上下雨崩之间距离大概1.5公里,可别小瞧这1.5公里,从下面走上来大概得花一个小时。这还是不走错路的情况下,在下雨崩没有任何路标的情况下,很容易就走错了,不知道绕到哪去了。我跟着两个女生,以为可以抄个近道,谁知道搞到一片林子里钻来钻去的,那个烂路又滑又陡,险些走不回去。
我简单路过了整个上下雨崩村,应该有半数的房屋都挂着客栈的招牌、还有小卖部、泡脚、咖啡馆等服务游人的店铺,还有些房屋正在修建中,应该也是要建客栈。整个村子的旅游承载能力是非常确定的,因为没有什么周边地区可以中转或备选,赶上国庆节这种高峰期,一切资源都同样紧张。但赶上淡季,生意却更加艰难。周边围绕梅里雪山旅游观光而进行的商业开发似乎正在加快步伐,但一切又没好像那么明确。到现在修不修雨崩通往外界的公路还是件没有定论的事情,保护环境是反对的主要原因,但当地村民似乎更有理由支持修公路,这样不仅带来生活的便利,也能靠旅游业带来大量的收入。环境保护的益处不会给村民带来直接收益,修公路带来的利益却是直接而醒目的。但这几十户村民的生活便利性又是否足以让人类让步于对于环境的保护呢?还是有其他可供备选的方案?现在虽然没有通公路,当地人却开辟了越野车可以行走的山路,可以把人送进送出,只是运载量有限,乘坐也不是很方便,但以前比起只能靠腿,有车可坐还是增加了很多便利。
梅里雪山这个看起来不像个景区的景区,还要收55的门票,里面除了竖了些指示牌,建有为数不多的几个休息点,并没有提供什么服务,也没见到什么景区工作人员,感觉是个坐地收钱、稳赚不赔的买卖。我专门查了查梅里雪山景区的经营单位,梅里雪山景区原来属于迪庆州全资控股的旅游公司,后来公司经营不善(不知道真实原因是否如此),被云南城投集团控股51%,剩下迪庆州持股49%,其他就没什么可以查到的公开信息了。
我们住的客栈就在半山腰上,离上雨崩村比较近。客栈正对着雪山和下雨崩村,从进入雨崩村我就开始拍下雨崩这片房子,日出时拍、日落时拍、天黑时拍,直到离开了还在拍,拍得有点麻木了
我们此次入驻的客栈。客栈面朝雪山,俯视下雨崩,眺望上雨崩,坐听流水拍岸,笑看日出日落。
有个土豪朋友说他没住过青旅,我说我住这个和青旅差不多了,你凑合感受一下,于是照了一张发给他。没想到这张意外留下的照片,我现在看起来倒是感慨颇多。在雨崩的前两夜我好像都没怎么睡觉,也不知道是因为高原缺氧不适应,还是过于疲惫无法入睡。听着同屋人均匀的呼吸声,我的脑袋清醒得像刚洗了冷水澡,身体很疲惫,大脑却不想休息。带着耳机,《罗马共和国》一本书都听完了,我都还是清醒的,接着听《大人物的世界史》,竟然又听到凯撒了,我竟然还是醒着的,感觉我是到四五点才迷迷糊糊睡了一小会儿。直到最后一天,可能因为要走了有点兴奋,才多睡了几个小时
累屁了~
第一天去雨崩一路并没有看到非常惊艳的景色,朋友当时不停地打击我白去了,我当时心里也暗自感慨:眼睛到没到天堂不好说,身体倒是先到地狱了。后面两天的景色才稍微让我挽回些颜面,所以敬请期待下一篇的景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