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西大环之旅
DAY 5
回首,再看一眼
莫斯卡!
○ 板鞋小白
09
星期三
2017年8月
天 气:阴有雨
海 拔:莫斯卡村 3900米
党岭村 3374米
甲居 – 莫斯卡 – 党岭
祥瑞平坦之地
莫斯卡,
藏语,祥瑞平坦之地,
我们今天的目的地。
这是一处
被雪山围绕的村庄,
须穿越原始森林
方能抵达。
莫斯卡自然保护区内
出露地层由三叠系
中统杂谷脑组的海相
碎屑岩与泥质岩组成,
地层倾向北东,
形成明显的单面山地貌。
(以上,不解释不会懂系列,解释了更不懂!)
出露地层:在地表可观察到的各地层。
三叠系:爬行动物和裸子植物的崛起,中生代的第一个系,位于二叠系和侏罗系之间。
中统杂谷脑组:组(Formation)是划分适度的地区性或区域性的岩石地层单位。正式岩石地层单位分为群、组、段、层。中统杂谷脑是该组的命名。
海相:海洋环境中形成的沉积相的总称。
单面山:又称半屏山,是一种地形,指一边极斜一边缓斜的山。
美食标记
去莫斯卡的途中,
在丹巴县森林公安局对门
的小店,我们吃到了
非常美味的一餐,尤其是
一盘酱肘子让我念念不忘。
(肘子被切成薄薄的片,每一片有着一分的皮,两分的瘦和七分的肥,欺骗了很多女队友,一开始都不敢下筷,尝了之后才知道其肥而不腻,爽口弹牙,香气馥郁,肘子原有的肉香非常突出。)
小店门口,
发现了传说中的野生花椒
穿越原始森林
午后驱车前往莫斯卡,
一路风光怡人。
山谷中水流潺潺,
至湍急处水花飞溅,声响惊人。
到达莫斯卡前的
最后35公里是土路
非常颠簸,
越野车开始真正的越野了。
穿越原始森林,
树枝上缠绕着绿色菌丝,
原来这叫“松萝”,
地球上唯一完全生于空气中的植物。
绿色的松萝寄生在树枝上,
随风飘荡,轻柔袅娜,
只有在合适的环境中才能生存,
一旦人类活动的痕迹多了,
它就会枯死,成为一团——
黄色的死草。
松萝:地衣类植物。早在《诗经》、屈原《九歌·山鬼》中就提到了。《本草纲目》中也有记载。有很多别称,最有趣的是“仙人头发”。
《诗·小雅·頍弁》:
“茑与女萝,施于松柏。”
毛传:“女萝,菟丝,松萝也。”
《楚辞·九歌·山鬼》:
“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薛荔兮带女罗。”
王逸注:“罗,一作萝。”
注:近年流行养的空气凤梨(空凤)引进自美洲,与松萝生长环境和形貌颇为相像,不知两种是否有什么关联。
雪山深处的桃花源
车窗外视野突然开阔,
莫斯卡终于到了!
真真与桃花源相仿佛:
“山有小径,径隐林间,
蜿蜒不知去处,
复行数十里,豁然开朗!”
雪山环抱的草原上,
有一个神秘的村庄,
以金龙寺为中心而建,
遗世独立,
是一片远离喧嚣的秘境。
村口的停车场边便能看到
莫斯卡特有的地貌:
黑灰色的裸露地层,植物绝迹。
传说,
这里曾是海底,
沧海桑田,地貌变迁,
现在成为了草原的一部分。
亲吻吧,雪猪子
是时候解开谜题了——
开头那张照片中
小女孩左边的是土拨鼠,
当地人管它叫“雪猪子”,
这个名字非常能体现它的本性!
刚走进村口,
雪猪子便迫不及待地来讨食。
当地人认为,
雪猪子是天神的宠物,
因此对它非常友好。
它会直立起来向人类讨食物,
呆萌的样子总是让人不忍拒绝。
雪猪子非常习惯与人类交往。
在大草原上,
如果看到深深的洞口,
就快点放上香喷喷的糕点,
然后耐心等待——
不一会儿,
可爱的雪猪子便冒出头来。
这些肥肥的家伙还挺挑食呢,
对寡淡的馒头不屑一顾,
最爱香喷喷的蛋糕和饼干。
来此地的游客越来越多,
爱吃高热量食物的雪猪子
被喂得越来越肥。
它对镜头一点也不怵,
于是就上演了最开头那一出
人口夺食的戏码。
【地貌深入讲解】
杂谷脑组地层
(天哪!这个什么杂粮小组又来了!)
在莫斯卡沟出露的以砂岩为主,
板岩次之,间夹数层灰至深灰色
薄层状灰岩及泥质灰岩,
厚度大于700米。
由于砂、板岩的抗风化能力较强,
因而多数形成深切沟谷地貌。
悠悠金龙寺
村子中心有个金龙寺,
不知在哪里修行的居士
拨弄着不知是什么的乐器,
和着不知念什么的悠悠诵经声
随着悠悠的风远远传来。
一位藏族老婆婆
扛着一个巨大的转经筒
徐徐前行,
我们的快门声成了这里的
第二种声音。
没有大殿,
没有讲经堂,
只有真正的肃穆与宁静。
金龙寺门外,
一幅天然画卷正默然展开。
寺庙的后方,
草原山坡上,
伫立着密密的经幡,
随风鼓动,气势不凡。
莫斯卡,
一个可以什么都不做,
就能发呆很久很久的地方。
离开时,
我不断回首,
回首,再看一眼,
莫斯卡!
今晚,夜宿党龄老村长家,
老村长的儿子正是领航车司机班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