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红色之旅 延安红色之旅](/sites/default/files/styles/large/public/body_images/frc-d5f93d3b65edf34f72073b9f7dd00613.jpeg?itok=F0x7Op09)
延安以中华民族圣地黄帝陵、中国革命圣地延安、黄河壶口瀑布自然风光、黄土风情文化最为知名,人文旅游资源独具特色。
![](/sites/default/files/body_images/frc-d5f93d3b65edf34f72073b9f7dd00613.jpeg)
![](/sites/default/files/body_images/frc-9949369cc1a855c992aac2b064100bce.jpeg)
延安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发祥地之一,轩辕黄帝被炎黄子孙尊称为“人文初祖”。黄帝陵是中华儿女祭祖的圣地,是炎黄子孙共同的精神纽带。每到清明节,都有大批海内外同胞专程到黄帝陵谒陵祭祖。
![](/sites/default/files/body_images/frc-b64f4cc18dfbe0440c79e7e9efd0a1f3.jpeg)
黄河壶口瀑布以排山倒海的雄姿著称于世,“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唐代诗人李白的千古佳句勾画出了壶口瀑布的壮观景象。它的百折不挠,勇往直前,无所畏惧,正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真实写照!
![](/sites/default/files/body_images/frc-ce863ccb937d4fce800117354a5f0cf8.jpeg)
延安地处黄土高原中南部,孕育了韵味淳厚的黄土风情文化。粗犷豪放的安塞腰鼓,高亢激越的陕北民歌,古朴精美的民间剪纸,色彩大胆明快的安塞农民画、热烈欢快的陕北大秧歌,无不寄托着延安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希冀。
![](/sites/default/files/body_images/frc-fa3bf7665379f62b5175673e5357e1e9.jpeg)
二十世纪上半叶,延安在中华民族历史上写下了辉煌灿烂的一页。从1935年到1948年,延安是中共中央的所在地,是革命的圣地。毛主席、周总理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里生活和战斗了13个春秋。他们运筹帷幄,决胜千里,领导和指挥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奠定了新中国成立的坚固基石。
![](/sites/default/files/body_images/frc-04b23f2ba64a6dddb5f10adf7f8a6b88.jpeg)
在这13年间,延安经历了一系列影响和改变中国历史进程的重大事件,留下了一大批宝贵的革命文物、革命纪念地和丰富的精神财富,有“中国革命博物馆城”的美誉,是全国爱国主义、革命传统和延安精神三大教育基地。
![](/sites/default/files/body_images/frc-2a95eb5d744e5e0c5842b152f2919dc6.jpeg)
延安革命纪念馆是每位来延参观、考察、旅游者必到之处,始建于1950年,是新中国成立后最早建立的革命纪念馆。后于1973年迁往王家坪现址,并于2009年落成新馆。
![](/sites/default/files/body_images/frc-57933be428aada00430a404687334298.jpeg)
延安革命纪念馆系统反映了1935年10月到1948年3月期间,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后,建立起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开展大生产运动、整风运动、并举行中共七大,直到最后取得解放战争胜利的光辉历程。
![](/sites/default/files/body_images/frc-68709aaf86841f83f26af0720213aa3c.jpeg)
纪念馆前是一大型广场,广场正中巍然耸立着通高8.15米的毛泽东铜像,基座上镌刻着江泽民总书记手书的“毛泽东在延安”。
![](/sites/default/files/body_images/frc-49f59a2e6e8af6e0b1376f03d5300d9c.jpeg)
纪念馆入馆的台阶分为三台,隐喻共产党在延安经历了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三个阶段。
![](/sites/default/files/body_images/frc-e61044a34cc9b2d815ec26cacbaf59d2.jpeg)
纪念馆由六个展厅组成,汇集了延安13年革命活动史,展出照片及文物近2000件,不单有各种革命纪念品的展陈,还有模型、油画、塑像及场景复原等辅助展品,并运用声、光、电等现代科技手段增强陈列的动态效果。
![](/sites/default/files/body_images/frc-9d59d17e464c6c284d3d51d4e781fb65.jpeg)
![](/sites/default/files/body_images/frc-fe22651b19a31f1681b5a3df6a4563cb.jpeg)
杨家岭革命旧址曾是中共中央驻地旧址。1938年11月日军轰炸延安城后,中共中央机关当晚由城内的凤凰山麓迁驻这里,一直到1943年10月毛泽东等领导人又从这里陆续搬住枣园。
![](/sites/default/files/body_images/frc-61cbfda1723bebc58ed85aa3444d7a5e.jpeg)
![](/sites/default/files/body_images/frc-5fd5cf73fb869acc5da179d471980a03.jpeg)
在此期间,中共中央指挥了抗日战争敌后战场并领导了解放战争,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和延安整风运动,召开了党的“七大”和延安文艺座谈会。
![](/sites/default/files/body_images/frc-04d8b203399cae12c6d01e212db3ba59.jpeg)
![](/sites/default/files/body_images/frc-723df45ac7d281e4be5ce94686da628c.jpeg)
![](/sites/default/files/body_images/frc-3500a08d4c7599fa4e00e2ff9006b51a.jpeg)
如今杨家岭革命旧址主要建筑有中央大礼堂(即中共“七大”会址)、延安文艺座谈会会址、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领袖们的旧居、中央办公厅、中央组织部、宣传部旧址等。
![](/sites/default/files/body_images/frc-53728eff74f466d9ebb0b1c9a7dcc28b.jpeg)
![](/sites/default/files/body_images/frc-bb5d585b18f40b3e810ec4eec2a665d6.jpeg)
枣园原是一家地主庄园,中共中央进驻延安后为中央社会部驻地,遂改名为“延园”。1944年5月至1947年3月,中共中央书记处由杨家岭迁驻此地,故有“抗战时期的中南海”之称。
![](/sites/default/files/body_images/frc-457129f9d7f2ed817a342712e83a1c08.jpeg)
![](/sites/default/files/body_images/frc-9ef536dc7b0f8870ac498f7f8db701dd.jpeg)
中共中央在此曾继续开展了延安整风运动和大生产运动,筹备了中共“七大”,领导全国军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并领导全国人民为争取民主团结,和平建国,同国民党顽固派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
![](/sites/default/files/body_images/frc-4c70192227223ff7f9733f95ac1cb3c9.jpeg)
![](/sites/default/files/body_images/frc-289b8d7c8fa435dbc1bc584c62318b12.jpeg)
枣园是一个园林式、充满田园风光的革命纪念地,园内草木繁茂,环境清幽。
![](/sites/default/files/body_images/frc-7c68944a87b6c0d949521bc1c5bc8ffb.jpeg)
![](/sites/default/files/body_images/frc-0ea7e8ca55a06a3ea9674f901530ecc9.jpeg)
景区开放有中央书记处小礼堂、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领袖们的旧居、“为人民服务”讲话台、幸福渠等景点。
![](/sites/default/files/body_images/frc-2b53988097d55a25f3107229dcc9644d.jpeg)
![](/sites/default/files/body_images/frc-e6811848b4f45a0f4e86c44602baac4d.jpeg)
王家坪革命旧址是中央军委和八路军总部所在地。1937年8月至1947年3月,军委和总部的开国领袖们就是在这里领导八路军、新四军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八年抗战。
![](/sites/default/files/body_images/frc-7c9a327677b444337b2e83270ea2342e.jpeg)
![](/sites/default/files/body_images/frc-cc43801de1132e15271cc784c6c5454a.jpeg)
![](/sites/default/files/body_images/frc-b5a9c038d33184a5761415ba197f199b.jpeg)
![](/sites/default/files/body_images/frc-f9f8b79ccb500d52f05a1e9467624016.jpeg)
![](/sites/default/files/body_images/frc-e0b2a2bcc68ee56465bba92cedc391e1.png)
![](/sites/default/files/body_images/frc-7b78463cbc1b70a7bc0a4d30256df326.jpeg)
![](/sites/default/files/body_images/frc-ca6b2dcf9e450ef8b7b94f67e3bb61f1.jpeg)
宝塔山位于位于延安城区中心,古称嘉岭山,因山上建有宝塔而被称为“宝塔山”。宝塔山融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历史文物、革命旧址于一体。
![](/sites/default/files/body_images/frc-303126208777073541f18cf77a91faeb.jpeg)
![](/sites/default/files/body_images/frc-9c3e8676d1c1be54cbb2fea02d3527fc.jpeg)
山上宝塔始建于唐,现为明代重修的建筑。塔为楼阁式砖塔,九层高约44米。登上宝塔塔顶可以看到延安城的全貌。
![](/sites/default/files/body_images/frc-cfdf6628c8629e6b8c676fba8044a1a9.jpeg)
自中共中央进驻延安后,这座古塔就成为了革命圣地延安的标志和象征,也是游览延安的必到之地。“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是著名诗人贺敬之的名句,它热情讴歌了宝塔山在中国人民心目中的神圣地位。
![](/sites/default/files/body_images/frc-2cdb9accc26a9486ef046b8bc1a52b92.jpeg)
在山脚西麓临街处是摩崖石刻群和碑林。在历代的摩岩石刻中,以宋代范仲淹隶书的“嘉岭山”和“胸中自有数万甲兵”等题刻最著名。宝塔山晚上的《延安印象》灯光秀非常惊艳。
![](/sites/default/files/body_images/frc-532adde114693c0e709efb2f9fb6e0ad.jpeg)
![](/sites/default/files/body_images/frc-06b11bccd65d79a386bfeba623dabc21.jpeg)
南泥湾位于延安城东南45公里处,这里是中国共产党军垦事业的发祥地,是自力更生、奋发图强南泥湾精神的诞生地。
![](/sites/default/files/body_images/frc-9edd0b87f5880ffe650734d4a710dae5.jpeg)
![](/sites/default/files/body_images/frc-7244160c6eed439f2449922c885ca922.jpeg)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以后,国民党对陕甘宁边区实行严密的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毛泽东及时提出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号召,动员广大军民开展大生产运动。
![](/sites/default/files/body_images/frc-3f42d02e9698823029c843d7bc24b5d3.jpeg)
1941年春,八路军359旅在旅长王震率领下进驻南泥湾开荒种地,他们战胜重重困难,硬是用自己的双手和汗水将荒无人烟的南泥湾变成“到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的陕北好江南。
![](/sites/default/files/body_images/frc-322a0dda7c5fedabf546f847688bfb5b.jpeg)
![](/sites/default/files/body_images/frc-05eca948f2def9e14a67cb0520f1dd14.jpeg)
如今南泥湾供游人参观的景点主要有:当年开垦的大片梯田、南泥湾大生产运动展览馆、毛泽东视察南泥湾时的旧居、三五九旅旅部旧址、九龙泉和烈士纪念碑等。
![](/sites/default/files/body_images/frc-6baa07b8a2dc1185dd4bc9d96ef37625.jpeg)
![](/sites/default/files/body_images/frc-70bef242af83cae4753d9bea8aa1b164.jpeg)
南泥湾大生产运动展览馆通过实物、图片详细介绍了当年南泥湾大生产运动的经过。党徽广场是南泥湾红色文化小镇的标志。在红色文化小镇建有延安南泥湾学院。
![](/sites/default/files/body_images/frc-d0165d0a4780668a31fac123e1d7218e.jpeg)
梁家河村位于延安市延川县文安驿镇。多年以前这里本是一个籍籍无名的村落,贫穷与落后是它的代名词。
![](/sites/default/files/body_images/frc-945deebb3ac169bd683c5362515abb9e.jpeg)
1969年,不到16岁的习近平与其他14名北京知青从繁华京城来到荒僻山沟,在这个叫梁家河村的地方开始了他7年的知青插队岁月。
![](/sites/default/files/body_images/frc-7a0d5f984bc3fe5203368c063e1e01f6.jpeg)
![](/sites/default/files/body_images/frc-e77599b086fdde14ba4b96ff2769ba84.jpeg)
梁家河村是习近平总书记走向社会的第一站,是一个“有大学问的地方。”他在这里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经历了从插队知青到大队党支部书记的转变。
![](/sites/default/files/body_images/frc-25e8a1ff2af4001ec8e7b165e5dea74f.jpeg)
参观活动首先是跟随讲解员参观梁家河村的村史馆,了解了梁家河村的概况。
![](/sites/default/files/body_images/frc-efcc171ec4c568065017f5aa6e8d2d44.png)
![](/sites/default/files/body_images/frc-f71b9ff625f0a32a9c38334448e764c0.jpeg)
随后参观知青旧居。知青旧居建于1970年,是专门为知青修的6孔石窑洞,当年习近平和知青们就居住在这里。
![](/sites/default/files/body_images/frc-6e3164becc2f39afa12456f89f6ba785.jpeg)
![](/sites/default/files/body_images/frc-c7bd76414af87f7ecc0178fad1866a21.jpeg)
参观习主席当年参建的陕西第一口沼气池、水井、淤地坝,实地感受习总书记当年艰苦的插队生活、锐意进取的奋斗历程以及他和乡亲们在艰苦劳动中建立的深厚感情。
![](/sites/default/files/body_images/frc-d0ef677f70c23b79b1addda9d4af5129.jpeg)
![](/sites/default/files/body_images/frc-fd6fb0534d295dcb158204093d0dede9.jpeg)
大型历史舞台剧《延安保育院》是陕旅集团打造的一部小题材、大境界,小视角、大背景,小故事、大精神的红色经典。深刻的精神内涵、精湛的舞台演绎、感人肺腑的故事情节令观众感动落泪。
![](/sites/default/files/body_images/frc-ec4cd20255de8d3ef67b50281dd8741a.jpeg)
该演出以延安保育院红色历史为背景,以大量珍贵的第一手资料为依据,以真实的故事和人物原型为依据,以保育院中的孩子们充当主角,把发生在延安革命时期革命后代身上的故事浓缩在70分钟的舞台演出中。
![](/sites/default/files/body_images/frc-78feabd7890bfcd32547faf066de11b6.jpeg)
演出剧情一改宏大的战争题材,通过革命后代在保育院健康成长的故事,折射出大时代下血雨腥风却又昂扬奋进的环境底色,将无私的母爱亲情和无畏牺牲的革命精神充分融合,用普世情感牵引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崇高品德和伟大情怀。
![](/sites/default/files/body_images/frc-8d8e9c9df952ed5dcb0195ea61b5663a.jpeg)
![](/sites/default/files/body_images/frc-9ebedcb48034cdbaf2fa441bf69ed8de.jpeg)
枣园文化广场毗邻枣园革命旧址和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广场主要由东方红大剧院和“延安1938街区”组成。枣园文化广场的标志性建筑——东方红大剧院是红秀《延安•延安》、4D电影《阿良的长征》的演出场所。
![](/sites/default/files/body_images/frc-9d5276a139d33d555367c4794612fb08.jpeg)
![](/sites/default/files/body_images/frc-98683faac268a9c6340e97a45069c360.jpeg)
红秀《延安•延安》讲述了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从上海来到延安的女大学生白雁鸣,与欧阳坚、栓柱两位红军战士之间战斗、生活、学习和成长的故事。
![](/sites/default/files/body_images/frc-6278fd5481f6106401e6c829d981ce32.jpeg)
演出通过朝圣圣地、长征会师、大生产、大鲁艺等场景,将延安革命时期丰富的历史画卷与延安民俗文化相结合,用炫丽的舞台表演艺术“激活”红色圣地的历史记忆,从而带给观众强烈的心灵震撼和视听冲击。
![](/sites/default/files/body_images/frc-124e83df16373dda245fdc5e428a6de8.jpeg)
全场演出还设计了多处互动环节,演员走到观众身边发传单、撒红星、红歌互动激发观众现场热情,秧歌表演、民歌互动、赠送红枣带领大家领略陕北风情,让观众能够“身临其境”的回到战争年代。
![](/sites/default/files/body_images/frc-d6c2ab2248cd6bf249dbb7c0353b2a69.jpeg)
这是一个以1938年的老延安为坐标打造而成的街区。在你进入街区的那个瞬间,这里的景致就会将你瞬间拉回到1938年以前的老延安。
![](/sites/default/files/body_images/frc-369b08c93463edabd55335854aba6e15.jpeg)
![](/sites/default/files/body_images/frc-deb5b71963302a5ba843e8df23c53bee.jpeg)
延安1938街区囊括了13县的精华美食,在这里您可以大快朵颐,吃遍整个延安的精华美食。红枣、小米、杂粮等延安的主流特产,您在这里也都可以买到。
![](/sites/default/files/body_images/frc-9e0917d6deacc11d52c26b0b90fbe7f5.jpeg)
![](/sites/default/files/body_images/frc-028dc84428ba3f60cb6a2a1aef332c39.jpeg)
在这里您还可以听地道的陕北说书人在茶馆为你秀陕北腔、体验一下五谷绣画、延安民间剪纸艺术等特色活动。
![](/sites/default/files/body_images/frc-2a3bdfa0db838f7275fc0c5cbd6889b5.jpeg)
若想感受一座城市的氛围,肯定要去体味一下当地夜市的烟火气息,位于市中心的二道街夜市就是很多游客必去打卡的地方,是延安夜市文化的代名词、一张延安饮食文化靓丽的名片。
![](/sites/default/files/body_images/frc-cf7864cd2d0de2d8522c34a348c9e7fc.png)
洋芋擦擦、和杂面、炒羊杂、杂碎汤、延长烤肉、炖羊蹄……这些都是延安特有的美食,而要将这些好吃的一网打尽,那就必须到二道街转转。
![](/sites/default/files/body_images/frc-30015a88ab1752c058af4fe069c448f9.png)
黄河壶口瀑布为陕西延安市和山西临汾市共有的景区,是黄河中游流经秦晋大峡谷时形成的一个天然瀑布。
![](/sites/default/files/body_images/frc-2899e11f04442c4f619ed9926a49006b.jpeg)
万里奔腾的黄河水一路咆哮至此,500余米宽的洪流骤然被两岸石壁所束缚而收束为一股,在30米的落差中呼啸而下跃入深潭,就如同是从巨大无比的壶中倾泻而出,故而得名“壶口瀑布”。
![](/sites/default/files/body_images/frc-aaec1d1ea628c227726d29397b41b39c.jpeg)
壶口瀑布宽50多米,落差近30米,骇浪翻滚,声闻数里,与广西德天瀑布、贵州黄果树瀑布同为中国三大瀑布。
![](/sites/default/files/body_images/frc-076250ebb3e6dd49738b13f01b3d073e.jpeg)
“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雄壮激越的《黄河大合唱》歌声中唱的就是黄河壶口瀑布飞流直下、涛声震天、奔腾向前的壮观景象。
![](/sites/default/files/body_images/frc-3c3904fe5519350b5ed91c0dbdc8dba7.jpeg)
由于季节的更替和水量的变化,壶口瀑布形成了水底冒烟、霓虹戏水、冰峰倒挂等独具特色的四季景观。
![](/sites/default/files/body_images/frc-47444f83425020f19c135a87277dc8ce.jpeg)
![](/sites/default/files/body_images/frc-3e71a3f2f7aa6b2b50b71128b4468b4b.jpeg)
![](/sites/default/files/body_images/frc-75cb36ee017457bd7be61f7f64bc9b55.jpeg)
轩辕黄帝是中华文明的开创者。据史书记载,黄帝者,姓公孙,名轩辕,号有熊,因有土德之瑞而被后人尊称为黄帝。
![](/sites/default/files/body_images/frc-d0fda89c72c05766c7b92a1a55a61491.jpeg)
传说中的黄帝不但是一位英雄,而且也是智慧的化身;他不仅创建了华夏历史上第一个有共主的国家,还草创了华夏文明,被尊为“人文初祖”。
![](/sites/default/files/body_images/frc-3899b32d243366c9dd2b8c58d570c1fe.jpeg)
黄帝陵位于延安黄陵县城北1公里处的桥山之巅。汉代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黄帝崩,葬桥山。”相传黄帝得道后在此龙驭升天,故陵墓为衣冠冢。
![](/sites/default/files/body_images/frc-285e6522174eb6ef19766e018860e04f.jpeg)
黄帝陵古称“桥陵”,陵因山而得名。桥山生长着我国最大的古柏群,山上八万多株参天古柏郁郁葱葱,其中千年以上的古柏就有三万余株。
![](/sites/default/files/body_images/frc-31a7fb0df32508e0444f40ab3edff840.jpeg)
1942年,陕西省第三行政督察区将桥陵改名为“黄帝陵”,同年冬天,蒋介石题写“黄帝陵”三个大字并勒石成碑置于黄帝陵墓之前。自此黄帝陵一名沿用至今。
![](/sites/default/files/body_images/frc-099efa521645827cfa4af6c0ee7c81ec.jpeg)
黄帝陵是历代封建帝王祭祀黄帝的场所,历史上最早举行黄帝祭祀始于秦灵公三年。自汉武帝亲率十八万大军祭祀黄帝陵以来,这里一直就是历代王朝举行国家大祭之地。
![](/sites/default/files/body_images/frc-8510b7951edf843a6aca58c1b211d25f.jpeg)
黄帝陵景区游览分为山麓的轩辕庙区域和山上的黄帝陵园两大部分。轩辕庙区域主要景点有入口广场、轩辕桥及龙湖、龙尾道、山门、黄帝手植柏等16棵古柏、诚心亭、碑亭及碑廊、人文初祖大殿、祭祀广场、轩辕大殿等。
![](/sites/default/files/body_images/frc-da45ec90d27a106964baafa7fb5effad.jpeg)
轩辕庙山门是一座仿汉风格的花岗岩建筑,庄重古朴,气宇轩昂。山门匾额上所书的“轩辕庙”三个字为原国民党陕西省政府主席蒋鼎文于1938年清明祭陵时所题。
![](/sites/default/files/body_images/frc-041f0c1f6f5742eb0a4080aa14ddf292.jpeg)
轩辕庙内有古柏16棵,其中最珍贵的是“黄帝手植柏”与“汉武挂甲柏”。黄帝手植柏高约19米,相传这棵柏树是轩辕黄帝亲手所植,距今已有五千年了,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柏树,如今依旧苍劲挺拔,冠盖蔽空。
![](/sites/default/files/body_images/frc-66390266649c3590f56fc9c13ed54284.jpeg)
人文初祖大殿是祭祀轩辕黄帝的正殿,也是整个轩辕庙的主体建筑。重建于明朝,1959年曾做过一次较大规模的重修。正殿门楣上悬挂有原国民党将领程潜于1938年祭陵时所题“人文初祖”大匾。
![](/sites/default/files/body_images/frc-8077eac4790bf90f0e94a7a73bd8c9f6.jpeg)
轩辕大殿坐落在广场北端,是目前全国最雄伟壮观的花岗岩建筑。在举行祭祀大典时这里用来陈放祭器、礼器及祭品。
![](/sites/default/files/body_images/frc-bd3ffddc837b69f619d140bdf995cfc8.jpeg)
整个大殿是由36根石柱围合成40×40米的方形空间,每面9根石柱寓意迎纳四海九州的炎黄子孙前来谒拜黄帝;大殿屋顶中央是直径14米的圆形天光寓意“天圆地方”;大殿中央是通高7.6米的轩辕黄帝浮雕石像。
![](/sites/default/files/body_images/frc-d4bfe27f53d392d33b525c09d6d1b39b.jpeg)
![](/sites/default/files/body_images/frc-a1c7e257672bbc4f1673027e918da953.jpeg)
山巅的黄帝陵园区主要景点有:下马石、汉武仙台、棂星门、祭亭、皇帝陵冢、龙驭阁等。
![](/sites/default/files/body_images/frc-2006d21ec7b6706c2279660d990e8d4f.jpeg)
汉武仙台是汉武帝刘彻率18万大军北征朔方凯旋后,于归途经黄帝陵停兵祭祀时所建。穿过汉武仙台旁的棂星门,登上桥山之巅便是黄帝陵冢。
![](/sites/default/files/body_images/frc-2e7ee23bf256f9ea53d33478662cf1ad.jpeg)
![](/sites/default/files/body_images/frc-ff164abdfc4a1415e0279255240586c4.jpeg)
皇帝陵高3.6米,周长48米,有砖墙围护,外观古朴依旧保持着原始风貌。
![](/sites/default/files/body_images/frc-79a897ba54f87112f9f97ba1e70e5f5e.jpeg)
陵冢前的祭祀亭建于民国33年,亭中石碑上面的“黄帝陵”三字原为蒋中正题写,后于1956年被磨掉,1963年修复时改用郭沫若题字。陵前的“桥山龙驭”石碑镌刻于明嘉靖十五年,是陵园内现存最早的石碑。
![](/sites/default/files/body_images/frc-f2f4de8323937f8c925ff031fb0ffba8.jpeg)
![](/sites/default/files/body_images/frc-f5cd7329e65b695849d6c451e610009c.png)
![](/sites/default/files/body_images/frc-b96e193e946b42b860aca8f6d9ec1439.jpe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