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休假,与夫人商量沿吉林向东旅行一番,特别的内容是提前做好去海参崴的攻略和申请,其他国内部分就好办了。
1号早上从长春出发,遗憾的是长吉高速这段修路,只好从长吉南线通过,用了好几个小时才到达吉林市上高速,一路无事,到达敦化的时间已经是下午了,在市内午餐后就向六鼎山出发。
停车场停车,向里边走,买票进入,要走好长时间.
这个大佛是一直能看到
半路有个大坝,前边的湖面
进入景区大门就看见这只大手了
南边还有这个法轮
关键点在这里。
正面对着大佛拍,一大一小两个佛像,视觉效果一致。
进入庙门
过了两个大殿,在旁边的长廊上去,中间这个叫观音殿。
上这个台阶很累人
费了很大劲上去,回头看景区
在观佛广场看大佛
大佛脚下回头看。
大佛下边可以进入,里边是佛教文化宣传
立体感很强
旁边的山脉
围着佛像转一圈
远处的敦化市
从山上下来走了一段木栈道,然后经过一个大的荷花池。
景区线束后继续开车,晚上才到延吉市内住下。
第二天早起继续向珲春开车,100多公里的距离。从珲乌高速走到头下高速,路边有人在派发国旗,每车一个,边境地区的导航地图不怎么样,也不用太看,反正就一条路了。
还要向里边开车六十多公里才到达目的地。最后经过的路叫做洋馆坪路堤。这段路途狭窄到只剩下公路是我国领土,路实际就是图们江的江堤,路的南侧是图们江,岸边用铁丝网拦着。北面陆地一侧的公路路基下,另一道铁丝网与公路同行。铁丝网的另一边就是俄罗斯领土,行车经过可以看到铁丝网上挂着 “严禁攀越国境”的告示牌。
历史上的防川曾孤悬海外与内地之间只有两处“地狭”。1957年,最窄的洋馆坪段被图们江水冲断,我国公民长期借走前苏联领土进出此地,防川地区遂成为我国的一块“飞地”。1983年8月8日,在图们江中用青石填筑而成的洋馆坪堤路通车,至此这块“飞地”才有了自己的通道。1992年政府投资建设了洋馆坪大堤,彻底解决了通行困难。
景区平时应该人不多,这回节日期间人突然多了好多,管理上就跟不上了。首先我们的车被引导到一个土地面的停车场,一看这个停车场就是临时的,平时不需要。然后排队坐景区大巴进入售票处。我们提前在网上购票,但这里也没有单独的换票窗口,大家一起排队,也就失去了网上购票的意义。排了好长时间,终于轮到我们进入了,以前可以走进去的景区现在也只能做景区的中巴进入。
中巴一直开到最里边,也就是中国领土的最东端了。到这里主要的内容是看土字牌,也就是三国交界处的界碑。
国境线,左侧是俄罗斯。
这是俄罗斯的界碑。
这就是清代立下的“土”字牌了。
“土”字牌高1.44米,宽0.5米,厚0.22米,为花岗岩质。我侧竖向刻有“土字牌”三个大字,其左竖刻有“光绪十二年四月立”八个小字,俄侧刻有俄方“T”字,“土”字牌牌体完整,字迹清晰。1960年,我国政府为保护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完整疆域标志不被江水冲毁,修筑了高6-8米不等,长1860米的江岸护堤。“土”字牌为国家一级文物,也是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国防教育基地。
说起土字牌,首先得说说一个叫吴大澄的人,吴大澄在中国近代史里是值得赞誉的少数官吏之一。1860年,一纸不平等条约让沙俄掠走了我国乌苏里江以东从图们江口到黑龙江口4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和沿日本海所有的漫长海岸线。不过,在那个弱国无外交的年代,仍然有一些爱国志士为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奋力抗争,吴大澄是其中之一。1886年,清朝督办边务大臣、督察院左副都御使、著名金石学家吴大澄受清朝廷命令,不远万里来到这里勘察边疆。他通过现场勘察,发现根据1860年《中俄北京条约》规定,清朝廷割让东北大片土地后这里的的边境线应在距图们江入海口20华里的地方。但1861年立界碑时俄国却擅自立在了距图们江口45华里的沙草峰上。于是吴向沙俄拒理力争,沙俄方同意将界牌南移15华里,也就是移至后来所处的位置。吴大澄凛然的抗争,最终为自己的国家争回了黑顶子(今敬信镇)地方和中国在图们江俄朝国界段的出海航行权,这就是土字牌的来历。
这地方其实不需要多长时间,更多的是历史意义。我们乘车返回,仍然沿着边境线。
车子回到龙虎阁,这里就是景区的主要卖点,一眼望三国的地方。
有电梯到上边。
回望内陆方向,下边那条路就是我们的来路,左侧是图们江,对岸是朝鲜。
出海口方向,远处目光可及的地方就是日本海,只有十五公里。
右侧隔江则是朝鲜的豆满江市。
那座大桥是连接俄朝两国的铁路桥。理论上我国有从图们江出海的权力,但因为水深、桥梁等原因,这个权力名存实亡。
东方第一哨。这是军事机构,不开放的。
朝鲜一侧
两侧
左侧那个小建筑物就是土字牌哨所。
左侧是苏联的边城包德哥尔那亚
大桥
近在咫尺的出海口,但历史没有眷顾中华民族。俄罗斯据有图们江入海口的北岸,朝鲜据有入海口的南岸。俄朝各据一边,如同一把铁钳,截断了中国东端陆地与海洋的联系,使吉林省成了一个离海最近却没有海域的内陆省。
土字牌哨所
朝鲜
俄罗斯
从龙虎阁下来,再拍一下全貌
从这里结束,再返回售票处,开车往回走。来的时候急匆匆,回去就要慢慢看,期间经过张鼓峰纪念馆。毕竟这里有一段历史的,还是进去看看。
1938年7月,日本为了试探前苏联在远东地区的军事实力,蓄意挑起了张鼓峰战役,该战役历时13天,战争中,日苏双方伤亡5940人,最终以日苏在莫斯科缔结张鼓峰停战协定宣告结束。事件发生后,日军封锁了图们江航道,从此,中国中断了出海活动。张鼓峰因日苏之间的“张鼓峰战役”而闻名。其山坡仍可发现战争遗物。
当初的水井
远处的山就是张鼓峰 (又名刀山),位于防川村东北1.5公里的中俄边界线上,图们江上溯20公里的东岸,是中、俄、朝三国接壤地区的制高点,海拔152米。山顶分水岭为中俄边界,是北部主要山峰,山林别致,山顶平坦,便于眺望。
《喀秋莎》实际诞生于张鼓峰事件。
在战役期间,斯大林派出了强大的军事记者队伍,拍摄了大量的纪录影片与新闻照片,并写出了许多战地报道。当时,正值珲春地区的夏季,漫山遍野盛开着梨花和野玫瑰花,清澈的图们江如缎带一般,飘落在一碧千里的原野中,从日本海吹来轻纱一样的薄雾——苏联著名诗人伊萨科夫斯基就是从这美妙的大自然画卷中,得到了创作的灵感,写出了脍炙人口的诗歌《喀秋莎》:
离开这里继续往回返
吴大澄塑像,位于位于沙丘公园北侧。
沙丘公园是一处面积达120多万平方米的金色沙丘,掩映在一片青山绿水之中,堪称“绿洲中的沙漠”,位于去防川的路上。
回程路过圈河口岸,晚上的住地是珲春,我们找了离珲春火车站可以步行到达的酒店,准备明天在这里出发去俄罗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