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记:上海朱家角古镇

上海丨朱家角

   游记:上海朱家角

 

 

     我是不常写游记的人,倒不是我不想,而实在是因了我的懒,每每在旅途中遇着有意思的人事物,也总想着写点什么,但因着这懒,加上遗忘曲线作祟,每每无疾而终。而今天,凭着古镇此行可谓不负“乘兴而去,尽兴而归”八字,我是决心要写点什么的了,索性趁着玩兴未散尽,抓紧写上。

    与邵碰面是在11日的傍晚了,见了面,便敲定了次日朱家角古镇的行程安排,随即进行了网上预约(但实际到达后无人查验,是个开放式景区)。

     本着出门玩就要玩得舒服的理念,12日早上我自是睡到自然醒才起的床,倒了三条地铁线后,在17号线的朱家角站出了站,出站以后,导航软件显示步行1.7公里左右即可到达古镇中心点,但因为我们出发得晚,出站已经是上午11时前后了,气温渐高,为了保存体力游览,我们决定直接乘坐游船进景区。事后证明,我们的这一决定是正确而不留遗憾的。

等船来

上海丨朱家角

     游船船票的购买就在出站口左前方,买了票便站到几步开外的浮桥上等船,几分钟便有一趟,来的是什么船却不一定,可能是能坐4,5人的手摇乌篷船,也可能是能坐20来人的电动船,全凭缘分,等着什么船,便上什么船。当然,如果你有坚定的偏好,而又不赶时间,愿意等自己喜欢的船型,桥头迎来送往安排游客上船的大师傅应该也是不会拦着的。

     我们等来的是电动船,虽然心里更想要手摇船的慢慢悠悠,但是太阳晒得人没耐心,也便不愿再等,直接上船出发了。我们随着船摇摇晃晃前行,岸上青色如许,缓缓接近又缓缓退去,未见古镇,已有几分船行水上,人游画中的味道。

船行水上

上海丨朱家角

     游船一路推水而行,弯过一个浅弯,晃过两座桥洞,沿河两岸白墙黑瓦,红灯高挂,典型的江南水乡画面便在眼前了。我们被渡到放生桥码头,上了岸,便是古镇的中心景点放生桥。正是端午期间,人不算少,但上岸走一小段错开后也不觉拥挤。

    放生桥不愧是景区中心点,站在桥上向两侧望去,水乡美景尽收眼底,是个打卡的好地点。对比了一下放生桥两端的人流量,我们制定了先逛码头对面西井街,再回码头一侧逛北大街的基本游览路线。

上海丨朱家角

    想着时间也并不充裕,这次古镇行我们决定放弃所有收费景点,主要逛主街。逛下来后发现,虽然街上几乎都是商铺,但因为各家店的店员们除了在你走近朝商品观望的时候招呼一声“想要什么”、“进来看看”以外,并不会大声吆喝叫卖,因此整条街不似个别古镇充斥着惹人烦的叫卖声,热闹而不嘈杂,反而令人愿意放慢步调慢慢走慢慢逛,在无意的驻足中发现令自己心水的小物。与大多数古镇相同,街上的店经营的无非是各种手工艺品、特色小吃、米酒、汉服等等,但仔细逛来确实有些小东西是我在别处还未曾见过的,而且对比发现,这古镇上售卖的各种物品价格相对亲民。

沿河而行

     阿婆肉粽据说是朱家角最负盛名的小吃,多次受到媒体报道,街上几乎每家卖粽子的店都挂着某某阿婆肉粽的招牌,店里也都几乎有位阿婆,有好几家店都贴着媒体报道的图片,我实在分不清到底谁家才是所谓正宗,于是凭眼缘挑了家买了一个蛋黄五花肉粽,16元,整体味道不错,五花肉较自家包的更酥烂流油,此外没有什么大的不同,对久居在外的人还说还是值得一尝的。除了阿婆肉粽外,售卖牛蛙的店也不少,作为牛蛙爱好者,自然是要尝上一尝的。酱卤牛蛙,牛蛙是提前卤制好的,入口是凉的,夏天吃倒是舒服,卤香味足,加上牛蛙原本就嫩,实在没有不好吃的可能性,一斤50元,要了半斤,两个人吃得非常过瘾。汉服店在这镇上也是一景,款式多样,制作精美,价格也比西安回民街等地可爱得多,可惜的是走遍两条街道,得有十几家汉服店,却没有一家有卖男款汉服的,希望以后能遇到一个有卖男款汉服的店。

上海丨朱家角

     让我想写这篇游记的,则是一家挂着“江南第一茶楼”招牌的茶楼。

     当我们逛完西井街,通过放生桥逛入北大街的时候,已经是正午了,走了近一个时辰也觉得有点疲乏,于是决定找家临河的店坐着喝点东西。刚这么一想,抬头正好看到一块牌匾,上书“江南第一茶楼书苑”,巧了不是! 于是打定主意,如果这家店临河还有空座,我们便在此落脚片刻。

江南第一茶楼

     于是我二人探头探脑地缓缓踏进去,想着找店里人问一下,结果这一踏足,便被惊喜到。木质楼宇内,石板铺就的地上竟然铺满了松针,委身其中,真有脚踏自然,满屋松香的美妙体验!

     正当我赞叹店主的巧思时,一位着棉麻长裙的大姐迎了上来,眼含笑意地接待了我们。我往内里一瞧,发现临河茶座是空的,于是欣喜落座。大姐为我们介绍了费用,按人头算,98元/位,一人可点一种茶,茶可续水,另有茶点一份。于是我们各自点了喜欢的茶,便沉迷于眼前的美好景致来了。座凭栏,栏临水,水波微漾,船只过眼,真真绝佳观景位。河对岸人家,房前屋后种了各式绿植,有直指苍穹的松柏,有贴水而生的莲,有尽情绽放的绣球,有硕果初结的无花果,有爬藤而上的葡萄,也有委身陶罐的铜钱,好像每一户人家都在所有能种植的地方种上了自己喜欢的植物,不知道这是不是上海人热爱生活的一种表象。待到茶上桌,眼瞧着这黑瓦白墙与繁花绿树相映成趣,再啜饮上一口热茶,顿解一身乏,真真身心俱畅!

     不知何时,评弹声慢慢入耳,这本不在我们意料之中,但它就这样悠悠扬扬、慵慵懒懒地弥散开来,并无一点突兀,可见它与这环境是浑成的,虽不知曲中意,但我也不禁微闭眼静听,仿佛随之去了某个神秘的去处,遇着了某位陌生的人儿,听她说了自己的故事,待到一曲罢,原本安静的座中掌声四起,方自回神,这短时的游离,让整个午后更加惬意。

江南第一茶楼

上海丨朱家角

     我们入座时大约午间1点开外,日头正大,热浪从水面漾进来,着各式中式服装的店员轻缓地环绕着各桌提供服务,繁忙却不怠慢了任何一人,几度温声细问是否需要移进里间的空调屋,但我与邵均不舍眼前佳景,每每拒绝,于是贴心地为我们搬来了冷气扇,并解释了因老板娘怕吊扇转动打到燕子,所以上方的吊扇不常开。我感慨老板娘善良之余,也边顺着她的眼神抬头一瞧,燕子在这不大的檐下筑了几个家,往来人,评弹声,它倒全不在意,或守着幼雏,或在水面上盘旋了一圈回来。我靠在椅上,耳边吴侬软语,眼前船来船往,手摇乌篷船、电动木船、快艇、充气皮筏、救生艇……它们共处同一河道,用各自的方式去了各自的方向,短暂交汇后各自离去,茶座上的我们何尝不是如此。

     在与店员大姐的闲聊中,得知这评弹演奏者是上海评弹团来的,每周六下午2点到3点在这儿演奏,大概与这茶楼是有些合作关系在的。而这松针,也是老板娘刚网购来今日新铺上的,大概过了这三日也就该扫去了,如此,我与邵倒是幸运的。并因着店员的坦诚,对这茶楼添了几分好感。言谈中,却见大姐拿了扫把畚斗扫走了些松针,我有点心疼,问她为何要扫掉,她示意我往畚斗里看,原是有瓜子皮,我不禁又感到气愤了,美好的事物,若不能遇着珍爱它的人,也是不得久留的。   

     说回茶本身,我与邵分别点了绿茶龙井和白茶白毫银针。我原以为是自己冲泡,没曾想上的是茶汤。藤条做表的保温杯也还挺好看,茶杯是玲珑清雅的瓷杯,各自斟了一杯,龙井确是龙井,白豪也确是银针,但茶汤委实称不上好。茶味虽说不能用寡淡来形容,但终究喝不出茶的清香回甘来,在这江南第一茶楼的盛名之下,令人叹惋。茶点倒意外地都可圈可点,应季的水果新鲜,瓜子饱满香脆,绿豆糕入口冰凉,粽子软糯清香,只有这桔红糕实在不如翔安的有吃头,这时,倒让我馋起翔安桔红糕的绵软香糯来。

茶点与茶

     但这总归是个好地方,除了饮茶解渴,歇脚解乏外,可以赏景拍照,可以翻一本书,可以接受一场评弹的熏陶,也可以静下心来动手做一页手账,全凭个人喜好。

上海丨朱家角

     而我与邵就这样趿着拖鞋,在这邻水的栏边,虚度了一个自在的下午,躲开热浪,同檐下的燕子一起拥抱惬意。

拖鞋邵

     直至我离开茶楼,也无缘见上老板娘一面,但我想,如此良善而具巧思,她总归会是个雅致的人,何况她的店员们也都是这般平和温婉的女子。

茶座琼

上海丨朱家角

     出了茶楼后,我与邵继续往前慢行,光线已然有些暗了,各家门前的红灯笼也陆续点亮,就在这昏明交替间,我们被一个小小的画像剪影窗口吸引。窗边上站着位头发花白带着眼镜的老婆婆,正低头吃着杯子里的什么,大概眼睛余光看到了驻足的我俩,于是抬头看了我们,给我们简单介绍了几句。我与邵一个对视后,决定请她为我们剪一幅留念。于是老婆婆取了剪子与纸,指定了我们的站位,手上便开始动作。她偶尔抬眼从眼镜的缝隙中看看眼前侧站的人,但大部分时候是专注在手中的剪子与纸上的,不多时,一张二人对视的剪影便完成了,略略一看,我与邵便都惊叹于这手艺了,剪影完全捕捉到了我二人的特点,连我的双下巴也并不放过。

剪影中

     我对这老婆婆瞬间感了兴趣,于是多聊了几句。老婆婆姓唐,今年已是79岁高龄,原是中学退休的高级美术教师。唐老师是东北人氏,因喜欢这地方,便在此地养老。依着唐老师的话,她在这儿剪剪影可不是为了赚钱,退休金一个月能有7000多元,对她来说已经花不完了,她还在坚持,纯粹就是对艺术的热爱,城中会剪影的人很多都是找她学的手艺,她的学徒剪一个人像要30元,而她剪一个人像只收5元。并淡淡地说,现在遇到她是我们运气好,白天的时候找她剪影的人大排长队……言谈间她的骄傲已尽数体现。

     最终,我们在唐老师这儿花了30元带走了一式两份的剪影,两个人头像10元,两张贴人头像的背景20元。后来,在七宝老街也看到有剪影的手艺人,牌上挂着剪影45元/人,这么一比较之下,就更觉得唐老师的可爱了。

     至此,我们获得了此行最珍爱的纪念物:我俩的对视剪影。

剪影成品

上海丨朱家角

     拿到剪影后,天空已是蓝调,夜幕正式降临,游人陆续散去,古镇重回静谧。早已过了该吃饭的时间,因此很多店家的临河座位都空出来了,我们懒得再走,从唐老师处出来后直接在边上找了家酒楼,边看夜景边吃了晚饭。结账的时候留意了一下,是知青饭店朱家角北大街店。白水鱼,扎肉,椒盐牛蛙,酱爆螺蛳,虽然称不上惊艳,但无一例外的好吃,食材新鲜,价格也实在,4个菜,加2瓶百威,167元。

蓝调河上

     白水鱼据说是朱家角的特色,除了刺多以外没有其他毛病,新鲜的鱼体本身,烹之以清蒸之法,加之以少量薄薄咸味的酱油,不似蒸鱼豉油鲜甜到位,只提供淡淡的基调,不抢占鱼肉本身的味道,而鱼肉本味,其实清淡至极。连平素最烦吃鱼有刺的邵,也愿意静下心剔干净每一块鱼肉。

 

     扎肉是小小一块,肥瘦相依,肥肉入口即化,瘦肉酥绵而饱含酱香,确实一绝。

继日间的酱卤牛蛙后,晚上选择了椒盐牛蛙,与别处的椒盐牛蛙没什么不同,总之牛蛙就是好吃。

 

     吃饭的时候我与邵不禁在琢磨,朱家角古镇是否对售卖的食物有统一的品控?譬如统一的供货商、商品规格、做法、配方?不然何以随便一家店买的吃食都没有踩雷,这在我们的古镇游走历史中可算是头一回。也因此,朱家角是我目前到过的古镇里面,最喜欢的一个。

上海丨朱家角

     酒楼出来后,已经是晚上的8点多了,日间往来频繁的游船都已停了,但好在这酒楼距离地铁站也就1公里多,步行出去完全是可行的。

     于是两个穿着拖鞋的人,踏着青石板,批星月而归。晒了一天的青石板,步步走来有日头晒过的味道,却意外地没有燥热,走起还是舒服的。沿路还有好些有意思的店,但因住的酒店离朱家角较远,怕赶不上最后一趟换乘的末班地铁,终于不敢再耽误,径直离开了。这也就是我前文所说乘船进来是正确决定的原因了,如若不然,今日便错失在船上领略水乡风韵的机会了。

街中邵

上海丨朱家角

     离开朱家角的一路上我都在想,如果能再来一趟朱家角,我会选择落榻在古镇里的民宿,买几样喜欢的小食,打几壶不同风味的米酒,在夜幕降临时挨着点灯的河,在静谧的木阁楼里兴起而举杯,酒意上来时,便枕着撩人的晚风入梦,岂不快哉。

     我想,我会在清晨燕子的啼鸣中醒来,推开窗,扑面而来定是湿润清甜的空气,唤醒毛孔,沁入心脾。我将泡上一壶清茶,再把爱的人喊醒,一起凭栏,一起饮茶,饮去昨日残留的醉意,饮来新一天的快意。

     若说有什么可惜,大概就是没能遇见点小雨,我总愿意在安静的时候遇到点小雨,它会让世界充满一种诗意。不管是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还是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又或者是燕子又将春色去,纱窗一阵黄昏雨……都是我向往的浪漫。

与爱的人同在夜下

 

上海丨朱家角

      我很想再来一次朱家角,但我不知道我能不能再来一次朱家角。我总是太贪心,想去的地方太多,而可以出行的日子太少。但我也没有过分的难过,每一个当下都用了自己喜欢的方式度过,如此已是最好的生活,况且我相信,在能出行的日子里,若没有来朱家角,那我也必定去了另一个能给我带来美好体验的地方,体验了另一种喜欢的生活。

     我爱看别人的生活,但我不常羡慕别人的生活。我始终相信生活有万般模样,而万般模样里皆有万般滋味。苦闷或欢喜,无趣或精彩,是可以自己决定的,愿意创造的双手,善于观察的眼睛,一颗知足的心,以及,脚下的步履不停。

     生活如果是不断向前的一趟列车,出行则更像中转。下一场中转在哪里,我不知道,我期待它,但我也享受这一路沿线的风景。

     以此文,聊记上海朱家角古镇之行。

 

 

别君翌日

呀芽雅琼

2021年6月15日

 

postid
231625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