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江堰,一个以古代超级水利工程命名的城市。
都江堰的建造思路是顺势而为,依水而筑。
鱼嘴、飞沙堰、宝瓶口,外加其他辅助设施便是这一工程的整体。
此为鱼嘴:分隔内外两江。
飞沙堰:借水排沙。
网上找的示意图更直观。
宝瓶口:依山而凿。
李冰治水,二王庙石壁上刻着他的治堰准则六字诀。
淘滩的标准是堰底下的卧铁。
到都江堰若只是跟着导游去景区听李冰的故事,看水利工程的组成,多少有些乏味。
不妨去城里的西街看看,要知道都江堰这座城市并不是因堰而生。
这座古城的历史远远、远远地早于都江堰的修建。
都江堰西街,与都江堰景区一江之隔,在古镇古街众多的成都,可以说是寂寂无名。但是,这条不起眼的老街,却承载着5000年的厚重历史。古蜀人曾通过这条老街下山,进入成都平原,创造灿烂的古蜀文明。
图中红线便是西街。它北靠玉垒山,毗邻岷江河。
它与伏龙观隔江相望。
它有南桥相伴。
青石板路的老街静卧在青翠的玉垒山脚下。
街上民宅多是上百年历史的木房,所幸“5·12”地震对它的破坏不大。
住西街尽头,玉垒山脚下名为“隐西山宿”的这家民宿。
白天推门见繁华,
夜晚闭门享静雅。
民宿的旁边是山门,西街是南丝绸之路入藏的起点,跨过这山门便是松茂茶马古道。
这条道全长700多里,连接松潘和茂县。史载自三国蜀汉开通以来,它就是商旅通衢和军事要道。三国时期蜀军五虎将之马超就从此道率军驻守都江堰。
伴随历史烟云,七百里松茂古道已湮灭在深山里,只山门后的这段由玉垒关至二王庙,还有些许残留。
“川西锁钥”的玉垒关扼茶马古道之咽喉,距今已有1100多年历史。杜甫在题为《登楼》的诗篇中曾写道“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山门底下窄窄细细的西街, 青砖黛瓦,古色古香;幽静篆朴,浅墨韵笔。
晨曦里,天空的蓝调印在青石板上,是紫色的清幽。
西街的街口,一边是成排的小吃摊,其中不乏老字号,价格公道,味道不错。
另一边则是一段城墙,它源于唐宋、起于明代。
沿着石梯步上城墙,静寂无人。青灰色的砖,是历史的厚重,密密麻麻的鹅卵石,是都江堰的符号。
城墙并没有直直地通向山顶,只是那么一截,就拐个弯,成了一条便道,一路走下去,便到岷江边。
街两边大多是一至二层的木屋,褐色依旧,檐下一盏盏的红灯笼高挂排开,应是老成都风貌。
深深的小巷,飘散着淡淡烟火,偶有行人悠闲路过,会把恍惚的记忆,遗落在时光里…
雨天,西街很有一点江南雨巷的味道。
两天时间,眼见大批大批的旅行团,如潮水一般,从西街旁的南街朝着景区大门涌去,我和闺密则安静的徘徊在西街青石板的路上,徜徉在西街斑驳青苔的小巷里。
慢慢走,细细看:
脚下的青石泛着油亮,沉淀了千年沧桑,
屋檐的灯笼闪着红光,照亮了百年古巷,
斑驳了岁月,羽化了时光,
都江堰,
一个值得静下心来体验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