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早起来,收拾行李、装车、吃早餐在一个小时内完成,在这座城市醒来之前,我和女儿已经行驶在西藏唯一的高速路上,去山南、去寻访西藏的起源,那里有西藏第一座宫殿、第一个寺院和第一块农田。离开拉萨,天空下着小雨,在贡嘎机场下高速拐上去山南地区泽当镇的公路,雨终于停了。从这里开始,就一直沿着雅鲁藏布江向东行驶。
雅鲁藏布江,发源于中国的西藏自治区,在藏语中,“雅鲁”和“雅砻”是一个意思,指的是从天上来,而雅砻本身也是一个地名,即今天的西藏山南地区;“藏布”的意思是江。这条江最终被命名为“雅鲁藏布江”,是和雅砻地区的悉补野部落(也就是松赞干布的祖先)最终统一青藏高原分不开的。这条江流经藏族文明的主要发源地,被藏族视为“摇篮”和“母亲河”。全长2840公里(包含支流全长3848公里),流域面积约93.5万平方公里,其中在中国境内长度2057公里,流域面积24.6万平方公里。以中国境内长度来说为中国第6大河(仅次于长江、黄河、黑龙江、松花江和珠江)、西藏地区第一大河,以水量来说是印度和孟加拉国的第二大河(仅次于恒河)。它的上游是世界海拔最高的大河,也是中国坡降最陡的大河。
雅鲁藏布江源头是中国西藏喜马拉雅山脉北麓的杰马央宗冰川(rje ma g.yang vdzoms),上游称马泉河(rta mchog kha vbab),自西向东横贯西藏南部;流经米林后,于墨脱以北切穿喜马拉雅山,绕过喜马拉雅山脉最东端的南迦巴瓦峰转向南流,形成世界第一大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之后在巴昔卡出中国实际控制线(即麦克马洪线),经过印度侵占我中国的藏南地区之后进入印度阿萨姆邦,改称布拉马普特拉河;进入孟加拉国以后称为贾木纳河,在孟加拉国境内与恒河相汇,最后注入孟加拉湾,形成世界上最大的三角洲。
原计划在扎囊县过渡口去雅鲁藏布江对岸的桑耶镇,参观西藏的第一座寺庙桑耶寺,然后再顺路到泽当看雍布拉康,晚上住泽当,明早经羊卓雍错去江孜。到了扎囊县才知道这个渡口早已停航,必须要到泽当镇过雅鲁藏布江大桥,经新建的公路到桑耶镇,这个变化比原来预计的行程多出120公里。 到泽当镇已是中午,找好今天的住处,只好先去雍布拉康。
雍布拉康距离泽当只有10公里左右,路上会经过一座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昌珠寺。昌珠寺建于松赞干布时期,据说文成公主曾在该寺驻足修行。寺中悬挂有一口铜钟,镇寺之宝是一幅全部用珍珠镶嵌而成的唐卡,是一件世界罕见的珍宝。这幅用珍珠串起成线条绘出的“观世音菩萨憩息图”(坚期木厄额松像),是元末明初的西藏帕莫竹巴王朝时期,由当时的乃东王的王后出资制成的。整幅唐卡长2米,宽1.2米,嵌珍珠共计29026颗,钻石一颗,红宝石二颗,蓝宝石一颗,紫宝石0.55两,绿松石0.91两(计185粒),黄金15.5克,珊瑚4.1两(计1997颗)。但我一直不明白为什么格鲁派寺院的主供佛却是宁玛派祖师莲花生?
藏传佛教在松赞干布建立吐蕃王朝时期从汉地和印度传入,松赞干布受到文成公主和尺尊公主的影响皈依了佛教。后来赞普赤松德赞对藏传佛教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迎印度僧人莲花生入藏创立藏传佛教的宁玛教派,修建第一座藏传佛教寺院—桑耶寺。这一时期一直到朗达玛灭佛,被称为前弘期。
昌珠寺金顶
一进寺院,就看见一个僧人在给牧民们摸顶和派发丹药。
女儿尝了几颗丹药,说味道酸酸的,旁边的牧民都说这是好东西。
在寺院里遵照藏传佛教的规矩,沿顺时针方向参观一圈,女儿最喜欢做的就是把门口换的毛票零钱,供奉给在她看来都长得一个模样的佛,嘴里不停地念叨“唵(ōng)嘛(mā)呢(nī)叭(bēi)咪(mēi)吽(hōng),保佑我考高分”。
寺院的佛殿里照例不许拍照,主要是不能给佛像拍照,是对佛的不敬。
酥油都是前来朝拜的牧民供奉的,他们每人都会带一个热水瓶,把从家里带来的酥油依次倒入佛殿里的每一个酥油灯里,让灯火常年不熄。
转经的牧民会带上一些容器把寺院里的“神水”带回家去。
自己就在寺院里用“神水”洗头。
一个牧民用“神水”洗头后,发自内心的幸福感在她布满时光印记的脸上闪闪发光,那是一种非常有感染力的情感,我放在相机快门上的手指一直无法松开,拍下这组难得的画面。
最后这张闭上眼睛享受佛的护佑的神情,我觉得色彩已经是多余的,这是这次西藏之行最满意的一张照片。
旁边休息的牧民对我充满了不解,当我用相机屏幕给她回放照片时,她脸上的完全是孩子般灿烂的笑容,也许我永远无法真正理解他们的幸福。
也许这些在阳光下睡得如此惬意的藏狗更能理解这样简单的幸福。
离开昌珠寺,地里的青稞已经泛黄,山南就是西藏的粮仓。
雍布拉康,西藏的第一座宫殿,据传说建于公元前二世纪,那个晕头晕脑就做了吐蕃第一代藏王的聂赤赞普,除了成为“脖子作宝座的英王”外,还得到了这座特意为他而建的三层“红柳香莎宫”。这故事其实听着挺耳熟,俗点儿说就跟听到谁谁忽然间中大奖,一下子就奔有房有车的“高大上”的故事似的,宫殿二层墙壁的壁画上还绘有这段传奇故事,让后人景仰不已。由此,这座宫殿也成为历代吐蕃赞普的王宫,直到第三十三代赞普松赞干布统一高原,将王都迁往拉萨。不过,即使英明神武如松赞干布,也不敢忘了雅砻这块吐蕃的根本之地,不时还回来居住,据说文成公主远嫁到西藏后的第一个夏天就是在雍布拉康度过的。雍布拉康还有一神奇之处,自第一代聂赤赞普以来,历代赞普皆以苯教为护国教,直到第二十八代赞普拉妥妥日年赞时期。传说有一日天降“神物”于雍布拉康的顶上,内有经书、法器和咒语若干,可是当时谁也不识这些东西的奇妙,只知是些好东西,于是将之供奉起来,还取了一名叫“宁波桑哇”,意思是秘室。直到后来许多年以后,才有后人识出密室中的《诸佛菩萨名称经》等珍贵经卷,方悟出其实佛教在松赞干布时期以前早就进入了西藏了,只是因当时地上的苯教势力太盛,才只好先“空投”,再“埋伏”,以待后日。该宫殿随之成为佛教圣地,也由此变成了一佛殿,成为许多高僧大德修行之地,也成为许多“伏藏”的发现和埋藏之地。
骑马上雍布拉康,回望山下的粮田。
也许当年松赞干布就站在这望着丰收的青稞,期待着拉萨的布达拉宫早日建成,迎娶大唐文成公主。
女儿一边摆弄着宫墙上的玛尼石一边说,松赞干布为文成公主修建布达拉宫只不过是个借口,他的真正目的还是为了统治西藏。
在雍布拉康脚下的公路旁,一小块田地里竖着一块石碑,这里就是西藏的第一块农田。
女儿对山羊的兴趣远远超过那块农田。
从雍布拉康下来时间还早,沿着公路继续前行,路过一个村庄,看见人们身着节日盛装聚在村委会的小广场里,原来今天刚好是这个村子的“望果节”。
“望果”是藏语译音,意为“绕地头转圈”。藏语“望”指农日,“果”即转圈的意思、“望果”节可译为“在田地边上转圈的日子”。因为节日的第一天早晨,当阳光撒满金黄麦田的时候,农民们要手持麦穗围着农田转圈游行,最前边是由喇嘛和老农组成的仪仗队,高举佛像,背着经书,吹着佛号,感谢上天给人们带来了风调雨顺的好年成。对辛勤耕耘的农民来说,眼看着即将收割的庄稼,呼吸着麦田飘来的清香,都为此感到欣喜陶醉,悠悠唱起古老的丰收歌谣。
望果节已有1500多年历史,是藏族农民欢庆丰收的传统节日,流行于西藏自治区的拉萨、日喀则、山南等地。时间在每年藏历七、八月间,具体日期随各地农事季节的变化而变化,一般在青稞黄熟以后、开镰收割的前两三天举行,历时一至三天。所以,望果节的日程都以乡为单位,根据当地的农作物成熟情况由乡民集体议定。
主持望果节仪式的喇嘛
丰收的喜悦写在村民的脸上。
害羞的村民直接用手里的东西挡住脸。
敲鼓的师傅望着坐在墙头拍照的我。
一群游客拿着手机给这两个美女拍照。
看完望果节的仪式,我们驱车回泽当。太阳西沉,温暖光线下的农田有一种油画般的色彩。
西藏才有如此壮美的天空。
路边几个内地来的职业收麦人,让我想起《舌尖上的中国2》里的职业麦客。
乌云笼罩下的山尖上只剩下一抹阳光,雨就要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