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城重庆 —— 一座不甘成为网红的网红城市

作为在东北平原长大的姑娘,实在看倦了一眼望到头的平原,想体验一下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听闻重庆是一座属于“冒险家”的城市,在幸运地入选为不期的重庆体验官之后,便放下手中的一切,开始了这场说走就走的Fravel旅行

下了飞机经过几番周折,终于找到了民宿所在的楼房,上电梯之前,同行的莹便贴心地告诉我房间的具体位置。明明是第一次见面,却有种“回家”的感觉。

民宿比想象中的还要大一些,有个小阳台,窗户有点像推拉门的折叠构造。由于楼层较高,可以望见大半个街区的全貌。

带着对这座城市的未知,“重庆出逃”正式开始,一切都刚刚好。

//////////

我们和当地朋友鱼约好了在南岸区的铜仁局地铁站见面。鱼早早地就在门口等着我们了,看见我俩,热情地打了招呼。

一出地铁站,我和莹都被吓到了——地铁之外相连的不是路面,不是平地,而是一座构造独特的天桥

鱼之所以选择苏家坝立交桥作为第一站,是因为它的奇特结构成为了重庆建筑的典型代表,也是众多电影的取景地。

走上台阶,左右两侧是两个大环形公路,把不同高度的通路连接起来,中间则是巨型的人行天桥,经对面地铁站双面玻璃的反射,可以映出整个天桥的全貌,更增加了几分如梦般的疏离感。

走到天桥顶,再往前走一些,便望见了菜园坝长江大桥。印象中长江很长,而这桥似乎只有几百米的距离,一眼就能望到对岸。我和莹一致认为,原来长江也不过如此。

鱼说,你们走走看就知道啦。

走在长江之上,视野也更开阔了些。桥左侧是废弃的公交枢纽,隐约可见重庆站几个字。一些大巴车荒芜而错乱地停在岸边,不知落了几层灰。

偶有人从旁边经过,路过在江面上漂泊的舟。右岸是几座小山,密密麻麻的穿插着高低不一的楼房,天空雾蒙蒙的,一座摩天轮隐于高楼之中。

那里是鱼小时候常玩的游乐场,但现在这一带的房子很少有人住,除了老年人就是租客,打着危房的名义拆迁改造,或许会成为同洪崖洞一般新的旅游区。

重庆的建筑有个显著的特点,楼房高耸密集又参差不齐,大概是地基打不稳的缘故吧。

后来才知道,在重庆根本不存在“层”的概念,到处都是外置的楼梯或是坡路,一栋二十几层的居民楼可以在不同的高度和方向分设三四个入口

重庆依山而建,傍水而生,道路自然也随山盘旋而上。但又区别于印象中崎岖的“山路”,有时完全没觉得自己在爬楼,可一旦以长江为参照,却发现不知何时自己早已深处半山腰中

建筑、交通干道以及山地之间没有明显的分界,有和高层顶楼平行的高架桥,也有穿楼而过的李子坝轻轨站。这也使重庆这座8D魔幻城市极具辨识度,也更为感叹这座城市建设的不易。

 

看起来不长的桥,我们花了将近五十分钟才真正下桥,用我们的脚步验证了长江不但很“长”,也很“宽”,深刻地体会到了“眼见不为实”这一实用道理。

下了立交桥再往前稍稍走一些,就是两路口菜市场,门洞很小,还是没有铺砖的水泥地,紫色和橙色的灯光交织,把水果也映出了幻灭的色彩,如此光线仿佛经过刻意的精密设计

好像瞬间穿越回了八十年代的老市场,只贩卖着朴实的日用品,也完全供两路口的居民自足。

但如果不是鱼,怎么也想不到这种小地方也别有洞天

走过狭窄的菜市场,便是附近的居民区。与印象中的民居完全不同,没有宽敞的庭院广场一类,楼与楼之间仅有狭窄的通路和楼梯相连。道路两侧有几家小摊位:摆着缝纫机的裁缝铺,立着个镜子的“剃头挑子”…

街头的“棒(bǎng)棒(bér)”(大概是这样的读音?)最有重庆特色。重庆险峻的地势决定了个人搬运重物的不便,于是便催生了此种以贩卖劳动力为生的劳苦职业。“棒棒”们拿着个棒子蹲在路边,旁边立着牌子,无聊地等待着他们的下一个客人。

在街角碰见了一家做辣椒的小作坊,鲜红的辣椒被平铺在一口大锅里,一位大叔正在细心地翻炒着,悉心地为辣椒“注入灵魂”,是做重庆小面的辣椒底料。

做小面的十几种底料若是都经过这样精心的制作,便是外地人如何也无法复制的重庆美味

穿过重庆朴实的老民居,仿佛窥探了半个世纪以来老重庆的秘密。   

外面的世界换了几轮,而这里的时间维度似乎从不曾变化

本来打算在两路口吃火锅,听闻我们赶飞机睡得太少,鱼建议我们最好不要在身体状态不好时吃火锅,反而容易更累,于是我们决定去解放碑和洪崖洞随便吃点什么。

解放碑是整个渝中区的CBD核心区,年轻人在这里集聚,有着同一线城市般的即视感。市井之外,一个截然不同的新重庆正在悄悄生长,除了街头巷尾仍然飘着的火锅味,这里的江湖气息被汽车尾气掩盖了不少,“网红”的标签在这里更加显眼。

在重庆的第一顿正餐便是豌杂面和钵钵鸡。家里卖的豌杂面都是汤面,以至于我拿到面时几次确认有没有点错。

白糯的面条上浇上豌豆黄和肉末,看起来如此清淡,十几种小料却都藏在底部,从底向上搅拌均匀,呈现炸酱面一样的颜色,唆上一口,满口都是辣椒香。

钵钵鸡原来不是一种鸡肉的做法,而是和“冷串串”差不多的食物。从签子上把食物撸下来,浇上辣椒油重新拌好盛在碟子里,配上小面更是唇齿留香

洪崖洞本是建在山坡上的破旧危房,近几年经某公司投资改建,装配上华丽的灯光,便成为成为重庆市的代表性景点之一。

本来还想去里面逛逛,可当地朋友鱼告诉我们,景区内大多是毫无特色骗游客的小吃摊,本地人从来不会去那里逛街。

顺利避开这个雷之后,我们三人在千厮门大桥上找了个空位远观。我趴在桥上,定定地望着从山洞里发出的辉煌灯光,幻想着身处千寻的世界,会不会下一秒就钻出个汤婆婆或者无脸男呢?

//////////

第二天的行程,从最重庆的小路——山城步道开始。

山城步道主要分南北段和中间段两段,而鱼主要带领我们走的是未被开发的中间段

步道的入口是个完全不起眼的台阶,走上去之后,便像换了一番天地。一个陡峭的台阶接着一个,周边的居民楼错落地排布在小道上。“棒棒”看着重物艰难在步道中地行走着,对本土人来说,这样的小路一点也不是一件诗意的事情吧。

到了南北段的步道便截然不同,长着青苔的墙壁全部被重新粉刷,绘上新奇的涂鸦。老住所也都被改造成全新的文创街区。倒不是不喜欢各色文创,只是有本土气质的民居都被改造成千篇一律的景点,实在有些可惜。

鱼一直在感叹:“天啊,我上次来还不是这样的。”

城市不断的翻新与改建,正在逐渐掘去它原本的生命力。可一个城市若想发展和延续,总是不可避免地迎合游客,迎合市场,不得不抛弃一些不适合这个时代的东西。

从步道远眺长江一侧,新的跨江大桥仍在修建,新的大厦与老商品城平齐,双重节奏并行着

中午鱼带我们去吃了一家正宗的川菜店。简单地点了一份麻辣拼盘——包括酸辣粉、小面、抄手和豆花;一盘回锅肉;一叠煎饺。觉得蘸抄手的红油特别香,便想知道这种辣椒油哪里有卖。

这种辣椒油都是自己家里制作的,一般不会出售,鱼告诉我们。当天吃的辣椒油都是当天酿制,只有鲜辣椒才够味。若想带回家,隔天就会变了味道。比起家中榨一次可以吃半年的辣椒油,嗜辣如命的重庆人对辣椒真是颇有考究

在重庆刚开发不久时,没有人力物力修建跨江大桥,更是没有资金与技术修建轻轨,于是只好用索道和包厢搭建起简单的长江索道,成为当时沟通两岸的重要交通工具

沿着索道的方向望去,便是三栋紧密相连成阶梯状的老旧建筑——白象街,稍一留意桥下,便可看到一排排颇具设计感的精致黄色建筑,这便是重庆保留最完整的历史建筑群——湖广会馆。对岸金碧辉煌的喜来登酒店与此遥遥相望。

长江索道就这样横跨长江贯穿南北,历史与现代,像是电影里的穿越道具

一直以为长江索道和普通景区里的索道无异,几个人安静地坐在包厢里,欣赏着窗外的风景,等待它平安地滑向对岸。但这显然就是外地人对重庆的误解——长江索道的包厢如同一个没有轮子的公交车,大概是为了节省空间,包厢内不设座位,三四十人挤在一个狭小的空间,让人闷得喘不过气。

鱼打趣说,她的朋友去亲自体验了长江索道,那感觉就像“关在铁栏里的猪,被颠簸的卡车运向屠宰场。”

白象街是尚存的典型老重庆民居之一,24层的建筑却没有电梯,全靠从不同高度的入口相连,加上这里原始的生活气息未被破坏,经常引得剧组到这里拍摄。

这里的居民似乎早已习惯了游客的存在,不屑一顾地瞟一眼我们的镜头,咂咂烟,然后继续和邻居欢畅地玩起麻将,似乎没有什么比赢了眼前这一局更重要。

每局结束之后,玩家都要和旁边的围观群众仔细复盘,地道的重庆话我只能依稀分辨出几个字,只听这些欢愉的声音,便也觉得酣畅淋漓

孩子们在连廊里嬉笑蹦跳,大概是很适合玩捉迷藏的地方吧。老奶奶们在窗边坐成一排,听谁说着姑娘儿媳的家常事。

破旧的报箱,缭绕的烟雾,发潮而泛黄的墙壁,胡乱摆放的桌椅,怎么也晾不干的潮湿衣服,便是这江湖最具特色的元素

这也正是真实的重庆不为人撼动的气质,是不带任何虚妄的城市之根,是粗糙但又怡然自得的市井气

从白象街出来,走几条不知名的小巷,便到了朝天门码头一带。

整个重庆市以渝中半岛为中心——嘉陵江和长江交汇而成的小半岛,而位于岛尖处的朝天门,更是渝中区重要的交通枢纽。

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朝天门一带在重庆的重要性。批发商城和新建的来福士广场并肩而立,嘉陵江自西向东汇入长江,生生不息。

晚上,鱼向我们推荐了最local的当地火锅——夜福火锅。据说老板年轻时有个绰号叫“夜壶”,用重庆话说便是“夜福”。

小店不大,藏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但人不少,且没有游客聚集,都是地地道道的重庆人,咕噜咕噜热闹地吃着。

第一次没点鸳鸯锅,挑战全辣的重庆味道。辣椒和麻椒密密麻麻地铺在火锅上,且不同于传统的“麻辣汤底”,重庆火锅似乎没有浓稠的“汤”,只有满满一锅红油。

鱼帮我们点了香菜牛丸、牛肉、毛肚、菜、豆皮、金针菇。后来才渐渐发现好像少了点什么,原来,重庆的火锅是不涮羊肉的。

未经改良过的正宗重庆火锅都没有自助小料区,直接一人一小罐油奉上。作为习惯吃麻酱的北方人,我和莹十分生疏地把小罐里的油倒到碟子中,稍微辅之桌旁的蒜和味精,尝了一口emmm…居然还是浓浓的香油味

火锅并没有看起来那么辣,只是麻味儿特别足。吃到一半时,麻也消失了,突然一股子咸味直击味蕾,再也尝不出其它味道来。

鱼解释道,这不是咸,是麻,你们已经麻到一点味觉都没有了,就只剩下咸。或许…这就是辣的最高境界

//////////

幸亏此时我以这种方式遇见了重庆本来的面目,它朴实的生活方式,它的耿直、热辣、侠气,它的历史痕迹与坚强意志,它依旧存在的快意江湖

近期热映的《少年的你》再次增加了它作为网红的热度,每天都有无数年轻人来到这里,打卡发短视频。

而几十年之后,在老重庆真正老去之后,重庆又将以何种风貌展现给世人呢?

postid
232224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