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池赋(节选)
(元)王升
晋宁之北,中庆之阳一碧万顷,渺渺茫茫。控滇阳而蘸西山,瞰龟城而吞盘江。阴风澄兮不惊,玻璃莹兮空明。晴晖澹苍凉之景,渔翁作欸乃之声。蛟鼍载出而载没,鱼龙或变而或腾。岸芷兮馥馥,汀兰兮青青。粤穷其源,合众派而为潨爰究其流,乃自西而之东。不假乎冯夷之力,不劳乎神禹之功;自混沌之肇判,经螳川而朝宗。电光之迅兮,不足以彷其急;雷声之轰兮,未足以拟其雄。此滇池气象之宏伟,难以言语而形容者也。
高原的明珠,春城的母亲湖,从远古走来的滇池,滋养哺育了这方土地。
长久的酝酿,只为去饱览滇池的风光、只为去领略滇池湖畔的人文风情、只为去回望滇池从远古走来之画巻。清风送爽正宜行,乘着天气的晴好,来一次环游滇池。
从海埂公园出发。站在湖边岸上,看湖水荡漾、波光粼粼、海阔天空、鸥舞鹭翔,对面西山岩壁峭立、林木葱郁。
20世纪5、60年代,《滇池圆舞曲》风靡春城,那优美的旋律,常常飘荡在滇池湖畔。
曙光像轻纱飘浮在滇池上
山上的龙门映在水中央
像一位散发的姑娘在梦中
睡美人儿躺在滇池旁
…………
汽笛鸣响的游轮码头,豪华游轮正待出航。去尽赏宽阔的湖面,西山之峭险,看逐浪的红嘴鸥飞翔。
公园里沿岸高大的百年桉树群,那两棵枝杈相连的桉树“连理枝”,那粗犷与秀丽的结合,带来无限的睱想。
深秋时节,远道而来的红嘴鸥舞飞湖面,一会歇息湖面随浪飘浮,一会忽啦啦齐飞于蓝天,引来游人阵阵欢叫。喂食海鸥,与鸥同乐,海天之间展现一幅人与自然相融的美好画面。
茵茵草地,欢乐游园,孩子们的笑声在空中飘荡。
湖岸上,树叶黄了,为湖畔涂抹浓浓的色彩。
几百年前,这里一片水泽,充盈的滇池水不时泛滥,与滇池抗争是人们想望。疏浚河道和出湖口,涸出田地,种植庄稼,以满足人口增长的需要,一举多获。注定败退的滇池,湖岸线在缩减,滇池在变小。一路携带泥沙奔涌而来的盘龙江,逐渐向前延伸。湖水的回流与强劲西南风的共同作用,终于有一天,一条长约4000米左右沙堤在滇池北岸渐渐隆出水面,由东至西,由金家河徐徐西向延伸,横亘于滇池,止于西山脚下一里之地(今缆车站龙王庙附近),南北宽4、50米至2、300米不等。长堤切割了湖面,从此,内海、外海界分了滇池,尚留有一口连通着内外海。
沙堤以北的内海,近城池,水浅草青,鱼虾成群、浩淼烟波、帆影点点,被称之为“草海”。海菜花开的季节,一片轻柔的白色布满草海,也就有人为其名“花湖”。
草海近城,海埂长堤横于湖中,三面临水,莆草青青,在其上可望西山峭壁,又可观绝顶横云,太华、华亭古寺隔湖隐隐可见,又有一名,称其 “望云岛”。
外海水面辽阔、苍茫浩渺、风帆雪浪、湖风劲吹,虽无大海之辽阔,却也有海之脾性,难以见到大海的高原人,借此也可满足一下观海的心情。至少元代末期,草海及海埂也成为人们赏景之好去处。久住滇池湖畔的杨升庵老先生曾有《滇海竹枝词》说:“罗汉孤峰祗树林,梁王辇道海中心。海垠青青堪牧马,海眼只今无处寻。”想像当年,元代镇滇之梁王,为方便去罗汉山避暑宫,在海埂上专修辇道,在青青牧草中一路行去,自有一番风景。明正德《云南志》也载:“西湖,在府治西,周四里,蒲蒲长青,人多泛舟游赏。即滇池上流,俗呼为草海子。中有黔国(黔国府沐氏别业)莲池。”
民国时,昆明“公生大药房”创始人,也是云南白药的另一传奇人物曾泽生,在海埂买了地建起白药厂,还建有湖滨别墅。
时光拂过湖面,进入20世纪50年代末期,海埂修了公路,名海埂路。60年代初期,建起了海埂公园。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令昆明人无不神往游之。那时的海埂,南面是舒缓的斜坡,细浪白沙的湖滩,是春城最佳天然游泳场。每到盛夏,呼朋唤友、相约而行,去海埂公园消暑游泳,沙滩上、湖里、柳树林和桉树林中聚满了人群。
人类总是在不断地与大自然博弈,有时竟不顾生态的平衡,做出蠢事。自人们择水而居,向滇池要地要粮的行为似乎未停止过。1970年的“围湖造田”,幻想着向滇池湖泊要粮达到了顶峰。于是,喊着“改天换地,造福子孙”的口号,在隆隆的开山炸石的炮声中,开始了“向滇池进军,向滇池要粮”的荒唐行动。几十万人上马,千帆竞争投石,围埂涸田,从西山挖运来泥土,掺进淤泥,幻想改良土质,轰轰烈烈奋战8个月。人类的狂热,滇池又经历了一场大劫难,三万亩水面至此不存。只可惜滇池的淤泥并没有给号召者带来理想的结果,长出丰产的稻麦。从滇池中涸出长不好庄稼的田地,如今成了旅游休闲度假区和体育训练基地,还有高档别墅区。喜逐水而居的人们自然不愿放过这独具风景魅力的地方,而如今的滇池不堪重负,变得又老又小。
过去的风景已随烟云而去,遗憾挽不回失去的自然,地球也不可能再重造一个滇池,至少在海埂公园里我们再以见不到草海的面容。
回归现实,1997年3月19日竣工的海埂大泊口船闸—节制闸,将草海与外海相隔。船闸—节制闸为西园隧道工程的一部分。西园隧道是治理滇池,置换滇池水的重要工程。船闸—节制闸的堤埂,由海埂至西山脚下的龙门村,连接了海埂与西山的道路,可通行小型汽车。
就从今日草海与外海的界分之地,开始了此次的环游滇池之行。
船闸—节制闸旁是海埂到西山的缆车站。从这里坐上缆车,跨越滇池和高海公路,可观赏滇池之景,又可直达西山聂耳墓。
缆车站旁有一始建于明末清初的海埂龙王庙。
海埂龙王庙,数百年来几经毁损。民国年间,云南省主席龙云在原址修复时改建为枪械库,后一度破败荒废,仅残留哨楼和断墙。2009年重作修复,有主殿、前殿和左右厢房,哨楼两座均有保留,院内有龙云手植古梓树一株。
海埂龙王庙与西山龙门隔海相对,是滇池周边渔民、土著居民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国泰民安的重要活动场所。每逢春节、三月三、滇池开海捕鱼等重大节日和活动,这里都会举行盛大集会。游玩至此,想吃斋饭,庙里可供。
初冬的阳光明媚又毫无遮挡,冬日的风也显劲暴,从西南面刮来,湖面浪涌起伏,撞到公园的湖堤,溅起阵阵银色的浪花。红嘴鸥或在空中飞翔,或栖息水面随浪飘动。
金黄的树叶映衬着红色的慢行道,偏南的太阳光把树的光影拉得老长。民族大团结的雕塑,在阳光下更显洁白纯净。这座雕塑原坐落在拓东路口,城市道路改造把它搬到公园,也为公园增添一个景观。
海埂公园有三个码头,可乘坐游轮到湖中浏览,赏湖光山色,与鸥同乐。也可乘快艇,去风驰电掣,感受一下水面疾驰的刺激。
这个栈道,常有鹭鸟栖息。随着滇池水质变好,海埂公园可常年见到鹭鸟
沿长4200米的海埂公园慢行系统步行,边赏景边走路,一路花木相伴。古柳、百年桉树,见证着海埂的变化。慢行道边的一片水杉,到了深秋,针叶就渐渐变成了金色,蓝天白云之下,显得灿烂醒目。
滇池的治理未停息,各种治理方法方式在湖畔不时可见。
沿途湖堤上有不少垂钓者,尽管湖中的告示牌明确“禁止钓鱼”,尽管滇池的保护需人人关注、人人参与。
走在湖堤上,湖水中依然又泛起一层绿绿的藻类。在海埂公园东看到打捞湖里垃圾的工人,问:“一天能捞起多少垃圾?”回答说,一天一个组能捞起至少三船。湖里有两个组专门负责打捞。“
昆明有多条河道通往滇池。由海埂公园走来,有金家河入湖口离盘龙江不远。盘龙江由市委书记亲任河长,牛栏江的水从几百公里外经盘龙江河道流入滇池,希望能转换滇池水体。站在入湖口,可看出这里的水质明显清澈。
盘龙江入湖口新建的大桥,建好二年多了,另一头依然是用钢板封着,也不知何时能通往彼岸。暂只有绕道湖滨路,过盘龙江大桥,进入“半岛”,这是一个欧式高档住宅小区,大门进去,一条路通往湖滨的星海湿地公园,另一条路通往别墅区。
星海半岛湿地公园,这里更显开阔,设计也别是一番风格。刚建好,有零星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