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游记(四):马什哈德,圣陵朝圣

德黑兰气势宏大的波斯纪念塔、伊斯法罕令人赞叹的伊玛目广场和三十三孔桥、设拉子漂亮的粉红清真寺,或是沉睡了几千年的波斯波利斯……

波斯人富有创造力的艺术天赋,为今天的伊朗留下了无比璀璨的艺术成就和遗产,也成为游客们打卡的地方。

可是,在亚兹德,我们没用多考虑,就决定放弃波斯波利斯和设拉子的网红清真寺(啊,多少妹子在那留下过美丽的身影啊。)而买了去马什哈德的飞机票。去那座伊朗最神圣的城市。去呼罗珊,太阳升起的地方。

 

从亚兹德小巧的机场起飞。发现坐的这架波音飞机,老旧得连扶手都是坏的。

据说,这是因为受到美国制裁,伊朗飞机的零部件供给不上,所以都是几架老飞机拼成一架新飞机。

在人们的祈祷声中,我战战兢兢。不知道是哪个攻略里写过,伊朗的飞机一年总要掉下来几架。这骇人的消息此刻总在脑海里回荡。

在黑暗中度过了难熬的一个小时,终于看到了光——马什哈德的城市之光。终于松了一口气。

夜晚九点,我们已经降落在呼罗珊的土地。

难掩激动,呼罗珊,对于一个历史爱好者,这个地名充满了魅力。它是穆罕默德所说的太阳升起的地方,也是丝绸之路上最重要的一段。亚历山大的大军、成吉思汗的铁蹄、帖木儿的洪流、多少英雄豪杰,都曾在这里留下过自己的历史。古希腊人、古罗马人、阿拉伯人、突厥人、蒙古人、波斯人乃至中国人、俄罗斯人,城头变幻大王旗,盛衰兴亡都已经深深刻在这块土地上。

马什哈德的机场也叫沙希德·哈什米·内贾德国际机场,机场挺大,修的也挺豪华。在等待出关的人群中,我们这几个东方面孔让周围的人都十分好奇。

也是,马什哈德,并非一般的旅游城市,而是一座属于什叶派穆斯林的宗教圣城。

9世纪,阿巴斯王朝马蒙在任哈里发之前,为赢得什叶派穆斯林的支持,请该派第八代伊玛目阿里·礼萨由麦地那迁居图斯,并宣布他为继承人。据说后因慑于阿里·礼萨在什叶派中的声望,而将其毒死,葬于距图斯约20公里的一小村庄。该村遂以“马什哈德·礼萨”(意为礼萨殉难处)闻名。后来,人们在该地辟一公墓区,什叶派信徒以死后得葬于此为莫大的荣幸。开始都礼萨陵墓朝圣。历代君主都关注该地的发展与陵墓的修缮,参谒者络绎不绝。

1333年,鼎鼎大名的摩洛哥旅行家伊本.白图泰来到这里时,马什哈德已成为伊朗北部农副产品贸易中心和通往中亚的交通要道,也是丝绸之路进入伊朗的门户。他在游记里生动的写到:“那是一个大城市,有大量的水果树以及河流、磨坊,贵族的陵墓上建有优雅的古尔哈德清真寺顶,城墙也是用彩色的瓦片装饰过的”。

作为世界上第二大伊斯兰教圣城,马什哈德每年都要吸引超过两千万的游客和朝圣者前来观光朝圣。如今的马什哈德人口超过300万,成为伊朗第二大城市,呼罗珊最大的城市。

出了机场,一片灯火辉煌,果然不愧为伊朗第二大城市,出租车也很规矩,都是依次排队上车,还要到出站口领票。

车开进马什哈德市区,看街景,与其他大城市没有什么差别。然而,穿过街区,一个巨大的发光建筑群吸引了我们的注意。

司机说,那就是圣陵(Haram)。

在马什哈德市区,没有别的景点,圣陵建筑群是我们唯一的目的地。

 

虽然我们是一群没有信仰的中国人,可是来到一个宗教国家,不了解它的宗教和文化,只满足于在那些花哨的建筑下摆个POSE留个影,我觉得,也算白来了。

出发之前,我做了一些功课,啃完了厚厚的伊斯兰教史和几本不同作者写的中东史和伊朗史。也算是对伊斯兰教和波斯历史有了一些粗浅的认知。

(浅绿色为逊尼派,深绿色为什叶派)

其实,伊斯兰教有两大主要教派,分别是逊尼派(Sunni)和什叶派(Shia),两派下还有衆多分支,最重要的是沙特阿拉伯的瓦哈比教派(Wahhabi)(注意:基地组织、塔利班和伊斯兰国都属于这一教派)和伊朗的十二伊玛目教派(Twelver)。

穆斯林世界中,逊尼派占绝对多数,带头老大是沙特阿拉伯,什叶派是少数,但是在伊朗、阿塞拜疆、伊拉克、巴林等国占多数,带头老大是伊朗。区分两者最简单的方法是,什叶派除了崇拜真主安拉以外,还崇拜伊玛目(圣人)。逊尼派尤其是瓦哈比派严格禁止任何偶像崇拜,包括伊玛目和圣墓。崇拜瓦哈比教派的沙特阿拉伯对此最是严守,就连前国外阿卜杜拉去世的时候,都禁止哀悼日,相反外围其他国家倒是可以哀悼。

无论是对哪一派穆斯林来说,伊斯兰教第一大圣地无疑是麦加禁寺,全世界所有的清真寺都要面朝麦加禁寺建造。去麦加朝圣甚至别列爲穆斯林「五功」之一,任何有能力的穆斯林都应该去麦加朝圣一次。所以像沙特阿拉伯这么不欢迎外国人的国家,每年还都有几千万穆斯林去朝圣。

对于什叶派信徒,去伊玛目的陵墓朝圣也是一大功德。第八伊玛目阿里·礼萨是惟一埋葬在伊朗的一位伊玛目,其余的伊玛目都葬于麦地那或伊拉克。由于沙特阿拉伯不崇拜伊玛目,而伊拉克又政局不稳,伊玛目陵缺乏保护,因此马什哈德就成了什叶派最重要的朝圣地。和麦加禁止非穆斯林进入不同,马什哈德的伊玛目陵也欢迎外国非信徒前来参观。

来到马什哈德,宗教氛围果然要浓厚的多。满大街的标语和旗帜。

再也不见伊斯法罕那些打扮时尚俏丽的波斯女子,这里的妇女穿着要保守得多,清一色黑衣黑袍。

遇到礼拜时间,所以人们都会停下来祈祷,哪怕开车的司机。 

 

伊玛目圣陵位于城市中心。整个城市因它而生,围绕它而建。

圣陵共有四个入口,朝圣者多走西南入口。男士们由这些大门出入,而女性则由左端建筑入内,接受检查并寄存拎包,还必须换上卡都尔(可以是白色或浅花长袍,就是一大块无袖披风,而阿巴雅系纯黑色长袍,有袖)。

入口处,有专门的检查人员,妹纸们不能带妆进入,要素颜本色朝圣。

正在幸灾乐祸,发现也不让带相机,只好在入口存了包。

一进入伊玛目圣陵,就被眼前壮观的景象所震撼了。

眼前,几乎是全世界规模最大,装饰最华丽的清真寺建筑群。

巨大喷泉的庭院、美丽的拱廊、成簇的穹顶,这个奇妙的城中城,是伊斯兰世界的奇迹之一。

在圣陵入口,是一个巨大的广场,据说,可以容纳20万人同时礼拜。

整个地面又精雕细琢的大理石铺成,铺着一块块手工编织的名贵波斯地毯,成百上千的穆斯林跪在地上虔诚地祷告。

建筑上铺满了金光闪闪的金箔和水晶,以及精致的书法和马赛克艺术,目光所及之处,处处都是富丽堂皇。

特别喜欢这种拱门,仿佛可以穿越。

穿过了不知道几道门以后,终于到了陵墓的中央,也就是伊玛目礼萨的灵柩存放之处。

以前在网上看到说这里是不让非穆斯林进入的,但没有人拦我,就混了进去。

拿着鸡毛毯子的工作人员指挥着人们在入口要脱鞋进入。男女分开,女人必须穿罩袍,小孩可以跟着妈妈。进入以后,我再次被眼前的华丽景象所震撼到了。

整个屋内除了地面,四处都是金光闪闪的镜子,房顶中央还有巨大的吊灯,映得四处尽是金碧辉煌。

虽然不知道是否允许拍照,我还是拍了几张,可惜相比亲眼所见照片简直黯然失色,只恨手机无法把这样的景象捕捉下来。

人们纷纷朝屋内的一个地方涌去。我猜到,这就是安放第八代伊玛目礼萨圣陵的地方了。屋内传来哭声,泪水浸染了人们的脸庞,喧闹的空气里弥漫着沉重的悲痛。

人越来越多,感觉快被人群挤成肉饼,人们如泣如诉的祈祷声环绕四周,每个人脸上都是悲恸的表情。虽然伊玛目礼萨已经过世1000多年,但此刻,仿佛他昨天才过世。

金色栏杆前的人群竭尽所能接近伊玛目的灵枢,甚至有人顺着栏杆爬了上去,下面的人不住地亲吻栏杆,还能听到对面女人的哭声(因爲是男女分开的,所以棺材另一面是女人朝拜伊玛目的地方)

男女老幼拥挤着扑向圣墓,他们哭着、亲吻着圣墓,我震惊了!为什么他们会哭呢?为被迫害而死的伊玛目,还是为自己,我不知道,也无从知道,但我感动于他们的真诚、纯粹,感概于那对信仰的激情。

此情此景,让我这个异教徒都感动得热泪盈眶。

没有为信仰痛哭过的人,何足以谈人生?

 

继续独自一人在圣陵内部溜达。

对于这建筑的美,这里无论堆叠多少赞美的词语来形容都毫不为过,但这还不是最打动我的地方。打动我的是这里的生活气息。

在我的理解里,清真寺沐浴在神圣的宗教氛围中,它应该是肃穆的、沉郁的。但在这里,它是求知的,像一个自习室,人们拿着《古兰经》默念或者轻声诵读;它是社交的,像一个咖啡馆,人们围坐在一起聊天交流;它甚至是谐谑的,像一块春日下的草坪,任由孩子们追逐嬉戏。坐着什么也不干,内心也是安宁的。

看到好多爸爸带着小孩来圣陵的,也许,孩子很小就随父母一起接受伊斯兰教的熏陶和教育,宗教伴随他一起长大,他的生命中便有了一种思想,一种精神,这是我们没有的东西;

看到一家人围坐在一起谈天说地的,看来,到清真寺来做礼拜,也成为他们家庭生活的一部分,而我们围坐在一起,只能玩手机。

也看到有夫妻(情侣?)一起来清真寺,一起坐在地毯上聊天(要被工作人员驱赶),亲昵得仿佛新婚不久。据说,来马什哈德朝圣,会让感情更和谐,婚姻更美满。

因为一次根本走不完,两天内,我们多次走进圣陵,只为目睹每个时间它不同的美。

黄昏的祈祷时间是它最美丽的时刻,朝圣者从四面八方有序的进入圣陵。

灯光雪亮,蓝金色相间的光塔亮起,整个圣陵被照射得宛如童话世界。

同伴说,这几天在伊朗清真寺去多了,几乎有了审美疲劳的感觉。可是,此刻,来到圣陵,只有不断加深的惊奇和感动。

波斯建筑之美,伊斯兰文化之美,纯粹的信仰之美,也在此,达到了一个高潮。

我对清真寺的认识和感觉也不一样了,开始时只感觉寺院的壮观、装饰的精美,现在我开始领悟其内在的含义。

物质世界之外,这是一个心与心对话的世界。一个平等且给你安慰和希望的世界。一个向善的世界。

无论男女老友,无论贫穷富有,甚至包括我这个不信教的非穆斯林。都可以在这里找到一点人生的期许。

那些五颜六色的灯光,就像会点亮迷茫人生的星辰。

那美轮美奂的圆形穹顶,仿佛写满对人生圆满的期待。

那指向天蓝的金色光塔,就是对生与死的精神超越。

 

 

未完待续……

postid
232242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