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路上-荒野的呼唤
时间:2011年7月18日
行程:安多-格尔木
出发:第85天
唐古拉山脉,藏语意为“高原上的山”;蒙语意为“雄鹰飞不过去的高山”。
它是青藏高原中部一条接近东西走向的山脉。东段为西藏与青海的界山,东南部延伸到横断山脉的云岭和怒山。
“你一会儿下车吧!”
胖哥冷不丁冒出这句话,把我吓了一跳。刚才还谈笑风生的胖哥,莫非要把我扔在这无人区的唐古拉山脉腹地,活活把我喂狼?按道理说不应该啊,我一脸错愕地盯着胖哥,情绪瞬间跌到谷底。
“前面就是唐古拉山口,你下去拍个照吧,好不容易路过一次,别留下遗憾了。”胖哥接着说道。
Oh,My God!
那一瞬间,胖哥的温柔体贴感动到我。
我恨不得趴在胖哥脸上,张开血盆大口,狠狠嘬一口他那张大脸上油腻的表皮细胞!
朝前望去,远远看见平地上的路碑标志。所谓唐古拉山口,完全就是平地树立起一个小建筑物,提醒着这里海拔高达5231米。
车还未完全停稳,我已经从车上跳下去,快步跑到那个标志,又轻轻抚摸了一下地面,小小仪式感也算零距离接触了一下这座名扬世界的山脉了。
唐古拉山脉真的平淡无奇吗?当然是因为我搭车方式,虽然走得更远更快,但无法感知那来自高原远古的呼唤,只能在平淡无奇中甚至都来不及抚平情绪,就被其他情感淹没,只能留下平淡无奇的既视感。
车继续前行,公路两边突然出现了密密麻麻的金属棒子,像两排卫士直插天际。露出地面的部分大概有两三米高,在无人区里突兀地点缀着寂寞的公路,有一种齐天大圣金箍棒的既视感。
胖哥说这些是热棒,一根造价好几万。这些金属柱是青藏线特有,具有独特单向传热性能。
青藏铁路和公路成功穿越了约550千米连续多年冻土区,高原冻土对温度极为敏感。冬季结冰状态下的冻土,会随温度降低发生剧烈膨胀,在路面隆起一片片冰丘,叫冻胀。夏季又随着气温升高而融化,叫融沉,还易形成路面积水,造成翻浆。
热棒是用来改善冻土随温度起伏变化造成的负面影响,通常在路基下埋有5米深,整个棒体中空,里面灌有液氨。热棒工作原理极为简单:当路基温度上升时,液态氨受热汽化 ,上升到热棒上端,通过散热片将热量传导给空气,气态氨由此冷却液化变成液态氨,又沉入了棒底。
简单来说,使用热棒之后,可以保持青藏铁路沿线多年冻土处于良好冻结状态,从而减少青藏公路变形。
寸土寸金的青藏线,都是靠着劳动人民和武警官兵多年努力,巨大资金投资支撑起来的天价线路。
大车继续往前走了几十分钟,在青藏公路左手边突然出现了一片建筑物,那是名扬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兵站。
这座位于海拔4860米处的兵站,距离唐古拉山口约40公里,是中国海拔最高的兵站。多年以来,兵站为青藏线上执行运输任务的官兵提供食宿,训练等卫勤保障,在这人迹罕至的无人区,兵站官兵们的付出令人极为钦佩。
在孤独的唐古拉山腹地,这些武警官兵们常年坚守着这份寂寥。年轻的战士们在无人区坚守着青春里的孤独和寂寥,这里没有KTV,没有闹市的繁华,没有城市的霓虹,尤其在漫长高原的冬季,有的只是连绵的雪山和无边的沉寂,在本该轻狂不羁的年龄,那些青春的心灵只能把自己交给这寂寥的高原。
其实,在青藏高原,最寂寥最孤独的并不是兵站的士兵们,而是那些护路工人。大车行驶在青藏公路上,左手边有高压输送线路,右手边有青藏铁路,三线并行在雪域高原。而那些孤独的护路工,才是真正让人感动到默默抽泣的存在。
我们在路上见到无人区铁路边的小简易房,偶尔还有走来走去孤独的人影。胖哥对我说那是青藏铁路的护路工,他们每个月才一千多月的月薪,如果到了冬天大雪封山,只能靠直升机空投食物维持孤独的生活。
我瞬间鼻子一阵酸涩,那究竟是怎样的一种的生活。微博的薪酬,几乎没有人监督,却还在负责地坚守着岗位,按时去铁路沿线巡视。正是由于他们孤独地坚守岗位,才带来了特制供氧的列车,平安顺畅地行驶在茫茫高原上。
还有那些在无人区随时修补道路的人们,以及那些坚守岗位的武警战士,在和平年代里,他们都是最可爱的人。
这个世界上,总有你意想不到的人们,在你无法想象的环境里,做着平凡却又重要难以替代的工作,我们能做得只能是向他们致敬。
“卧槽,兄弟,你看前面,你的同伴。”
胖哥突然对正在看着窗外的我说道,我看向前方,蒙蒙细雨中有几个披着雨衣,艰难蹬着自行车的驴友。
不过,说实话,我一已经对骑友无感了。毕竟我并不是爱好什么骑行、徒步、搭车或者其他,我并不对特别的出行方式执着,我只是喜欢在路上的感觉,喜欢那种经历不同东西、遇见不同风景、结交不同人类而已。
说实话,骑行青藏线的驴友相比热闹的川藏线,可以说寥寥无几;同时青藏线也实在更容易让人审美疲劳:笔直的公路、清一色的高海报蓝天和白云,以及那路上纯粹的寂寥和孤独,相比川藏线对于我个人来说少了很多乐趣。
一路上出现了很多星罗棋布的冰湖,水里出产一种野生的高原雪鱼,据说价格奇高无比,高原雪鱼无骨却特好吃。由于产于冷水雪湖,产量极少,同时藏族人一般不杀生,所以雪鱼尤显珍贵。
如果有一天,我想约你爱来可可西里看海,请不要差异,因为雪域高原可可西里,实在有数不清的冰湖,有数不清的江河湖海。
这里是人类禁区,但这里并不荒凉。
从早上七点多钟出发,经过5个小时奔波,我们在中午到达唐古拉山镇。
唐古拉镇地处唐古拉山北麓,地势南高北低,该镇地处格尔木市西南部,是格尔木市的一块“飞地”。
境内峰峦重叠,山势险峻,冰川堆积,间有低谷、平滩和沼泽,平均海拔4800米,属典型的高原地貌。长江上游的沱沱河发源于唐古拉山主峰格拉丹东雪山(海拔6621米),镇政府所在地沱沱河,是唐古拉镇最低的地方,海拔4535米。
唐古拉山镇与其说是个小镇,不如说是一个物资中转站,这里像极了徒步墨脱路上的80K。多处破旧简易的建筑聚拢在沱沱河畔,国道边有饭店、汽车维修厂、加油站等,小镇不大,基本生活所需一应俱全。
在镇子边上不远处,有很多圆形像极了粮仓的建筑物,那是这里的泵站,储存着石油等战略资源。在大车停靠的旁边,有一个胖哥经常来人气比较旺的面馆,由于冻土原因,房子已经断裂报废了。
唐古拉山镇是万里长江西源头沱沱河第一个集镇,青藏公路穿镇而过,这里也是可可西里无人区最大的一个物资中转站。小镇上云朵遮天蔽日,荒凉中也透露出勃勃生机。
下午一点多钟,在唐古拉山镇吃饱喝足休息后,我们又重新上路了。从这里开始,就要进入真正的可可西里(青海)自然保护区了,青藏公路正是保护区的东边缘。